陈会良 (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233100)
凤阳大骨鸡消化道内容物脂肪酶活性试验
陈会良 (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233100)
采用脂肪酶比浊法测定消化道不同部位内容物中脂肪酶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凤阳大骨鸡肠道消化酶特性和生产中添加外源性消化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凤阳大骨鸡消化道不同部位内容物脂肪酶活性分布存在差异显著性。
凤阳大骨鸡;消化道;内容物;脂肪酶
脂肪是动物机体重要的供能、贮能物质,提供必需脂肪酸,具有调节机体代谢等营养生理作用,是动物必需的营养物质。脂肪酶 (LPS)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一种酶,在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1]。脂肪酶是脂肪消化利用最基本的酶,能将脂肪水解成为游离脂肪酸、甘油和甘油单酯,以供动物吸收利用[2]。消化道发育程度决定了动物的生长速度,消化道发育主要表现在消化器官组织形态上的变化和消化生理功能上的成熟。消化功能的发育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增加胰腺、肝脏及肠黏膜合成或分泌的消化液量、酶活性来实现。其中,胰液中含有降解主要营养物质的各种酶类,如胰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胰脂肪酶和辅脂酶,具有动物消化饲料最主要、消化力最强的酶系,其活性高低与动物的消化机能直接相关;胰液酶系的活力强弱被认为是衡量机体营养物质消化能力的较佳指标,也是动物营养学许多试验研究的主要酶类[3]。本试验测定凤阳大骨鸡消化道不同部位内容物脂肪酶的含量,为进一步了解凤阳大骨鸡对饲料不同成分的消化能力,日粮配制和适宜养殖条件的确立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合理开发利用地方鸡种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2012年12月10日,从凤阳某养殖场选购体质量1.5~3.0kg,公鸡和母鸡各5只用于试验。首先将试验鸡颈静脉放血,然后分别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内容物。分别称取被检测肠段内容物1.0g,每一肠段不同部位重复取3次,以1∶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置匀浆机匀浆3~5min,匀浆液置于离心机,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待测。
电子分析天平 (FA1004,上海精科仪器厂);匀浆机(DY89-1,宁波新芝科器研究所);离心机 (TGL-16C,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紫外分光光度计 (UVmini-1240,日本岛津)。
三酰甘油与水制成的乳胶液,因其胶束对入射光的吸收及散射而具有乳浊性状。胶束中的三酰甘油在脂肪酶作用下水解,使胶束分裂,浊度或光散射因而减低,减低的速率与脂肪酶活力有关[4]。
橄榄油乙醇液;Tris-HCL缓冲液 (pH8.8);0.17μmol/L橄榄油乳剂。单位定义:100ml血清,在37℃水浴中,作用于底物10min,能水解1μmol底物者为1个脂肪酶活力单位。
附表 消化道不同部位内容物脂肪酶活性 u/g
试验数据采用Excel软件整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用 “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由附表可以看出,消化道不同部位内容物脂肪酶活性以空肠活性最高,其次是回肠、十二指肠、盲肠、直肠最低。空肠和直肠、盲肠比较差异极显著 (p<0.01), 与十二指肠比较差异显著 (p<0.05),与回肠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
动物消化器官所分泌的消化酶主要有:胃蛋白酶、淀粉酶、弹性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基肽酶A和B、脂肪酶、二肽酶、氨基肽酶、葡萄糖淀粉酶、双糖酶和核酸酶等。胰腺合成的各种消化酶只有分泌到畜禽消化道内,并以激活状态存在才对畜禽饲料成分消化具有实际意义。因此,以消化道内酶活水平为参比,才能够真正反映出畜禽消化道酶活的真实含量情况。已有研究发现,食糜在空肠内的停留时间远远大于十二指肠,与测定胰腺和整段小肠内的酶活水平相比,利用空肠内消化酶活水平来研究鸡消化道酶活发育情况更为合理[5]。动物体内存在多种脂肪酶,它们参与脂肪消化、吸收、利用的全过程。由于饲料中的酯类 (以甘油三酯为例)必须先被脂肪酶水解为甘油二酯、甘油一酯和脂肪酸才能被机体吸收,因此,如何提高饲料中酯类的消化吸收率成为当前营养学研究的现实问题[6]。消化道pH环境是保证消化酶完成正常催化反应和消化道有益微生物繁殖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胃和小肠的pH对饲料养分消化吸收的影响更为重要。家禽嗉囊不具有消化能力,主要起贮存、湿润、浸泡和软化饲料的作用,从而有利于饲料营养成分在胃及后段消化道内进一步消化。嗉囊弱酸性环境主要是通过嗉囊内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酸性物质和由胃内容物逆流入嗉囊来维持其平衡,比较易受日粮组成的影响[7]。所以,肠道不同部位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也不均衡,继而各段肠道内容物脂肪酶活性也相差较大。此次试验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饲料中的脂肪被水解成甘油二酯、甘油一酯和脂肪酸。甘油一酯和脂肪酸与胆汁酸等两性物质形成混合微团再被吸收,甘油二酯在十二指肠中进一步被水解为甘油一酯被吸收。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各种脂肪酶的特性,充分利用体内脂肪酶,使饲料或乳汁中的脂肪能够更快、更好的消化吸收是养殖业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为提高生产效率,过早地将幼畜断奶,让其采食固体饲料,这时幼畜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如胰脏和肝脏功能发育不成熟导致胰脂肪酶和胆盐水平较低,而十二指肠前脂肪酶也不能有效水解饲料中的脂类物质,导致幼畜不能有效地利用饲料中的脂肪,致使幼畜脂肪酸、能量摄入不足或引起脂肪性腹泻。为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在养殖过程中通常采取添加外源性胰脂肪酶样物质来弥补幼龄动物脂肪酶的不足,有效提高饲料中脂肪的消化吸收率。
小肠是饲料中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本次试验表明,空肠脂肪酶活性高于回肠,回肠活性高于十二指肠,消化道脂肪酶活性的高低顺序为: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盲肠>直肠。空肠和直肠、盲肠比较差异极显著 (p<0.01),和十二指肠比较差异显著 (p<0.05),和回肠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酶在小肠各段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空肠脂肪酶活性最高,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1]王海燕,李富伟,高秀华.脂肪酶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J].饲料工业,2007,28(6)14-15.
[2]沈建明,周学光,刘宽,等.不同来源脂肪酶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养猪,2011(5):13-14.
[3]王恬,蒋正宇,周岩民,等.饲料外源酶与动物内源酶的互作效应及机制研究[J].新饲料,2006(12):5-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33-434.
[5]王娟,臧素敏,元娜,等.太行鸡生长期消化道pH及主要消化酶变化规律的研究[J].中国家禽,20l0,32(1):16-19.
[6]杨汉博,王峰.动物消化道脂肪酶研究概述[J].饲料广角,2009,(5):33-34.
[7]张铁鹰,汪儆,李永清.0~49日龄肉仔鸡消化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05,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