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ICU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10-10 12:13韩燕
医学信息 2017年20期
关键词:ICU患者品管圈活动应用效果

韩燕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品管圈活动在ICU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ICU患者及护理记录作为研究对象與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记录管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记录的缺陷率。结果 采用品管圈活动管理的观察组患者,护理记录缺陷率为5.00%;采用常规护理记录管理的对照组患者,护理记录缺陷率为22.5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ICU患者的护理记录中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管理,能有效减小护理人员的出错率,极大地提升了医疗护理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ICU患者;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0-0163-02

品管圈是近年来较为新型的一种管理模式,此模式是相关工作人员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相关策略而产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更佳的护理效果和提高工作效率[1]。主要是由护理人员自发的组成一个团体,用简易品管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工作质量提升至更高的层次[2]。在ICU病房的护理中,患者的每一项生理数据都为主治医师实施治疗的主要参考依据,所以护理记录必须规范化、严谨化、全面化,不能因为护理记录的缺陷而引发医疗安全隐患[3]。在本文研究中,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极大的减少了ICU病房的护理记录缺陷率,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ICU患者及护理记录作为研究对象与研究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疾病类别),发现差异较小,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参与记录书写和护理的相关人员的一般资料(年龄、学历、工作年限)也均无明显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及护理人员差异较小,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 医护人员给予常规的护理记录管理,主要由当日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疾病给予相应的护理,并进行记录。

1.2.2观察组 医护人员给予品管圈活动管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2.2.1组建品管圈 组织相关的医护人员进行系统的学习品管圈的主要内容,再进行相应的分组,组间应包括4名护理书写质控护士,8名责任护士。圈长由1名护理书写质控护士担当,ICU的护士长则作为辅导员。

1.2.2.2选择适合的主题 品管圈的最终目的就为降低护理书写的错误率,所以主题应以降低书写错误率为中心,各护士之间相互探讨,选择出适合本次品管圈管理的主题。

1.2.2.3主动查找问题 护理记录的主要问题有内容不全面、不确定、记录存在疏漏等,护理人员若没有进行及时的记录则会与患者的病情动态发生极大的误差,影响主治医师的诊断效果。所以,护理人员应改善漏记、涂改、用词不准确等问题,并且在记录后反复确认,降低错误率。

1.2.2.4小组分析问题 品管圈的圈员可针对以往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或者对本次品管圈活动有任何疑问的也都可以提出,例如方法、机械、材料、护理书写等问题,ICU护士长参与讨论,将问题逐一解决。

1.2.2.5全面实施改进 制定好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和流程后,可在护理过程中全面实施,在此过程中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针对不同层次的圈员进行分批培训,使针对性更强,护理效果更佳,书写记录更完整。在每次培训完毕后,进行测试,不达标者再次进行培训,最终目的为每位圈员的成绩均达标。

1.2.2.6相互检查书写情况 每次完成护理书写后由护理人员自行检查,再交由圈长进行检查,最后由ICU护士长进行检查,或采取抽查模式,若一旦发现问题,则立即进行整改,犯错护士则进行培训。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记录缺陷率(缺乏完整性连续性、缺乏全面性准确性、与医生记录存在差异)。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记录比较发现,两组护理人员在护理记录书写上均存在相关的缺陷,但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的观察组中仅出现了2例缺陷,缺陷率为5.00%,而实施常规护理记录管理的对照组中则出现了9例缺陷,缺陷率为22.5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在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护理记录属于非常重要的文字材料,不能出现丝毫的错误,其还作为法律举证和医疗研究的重要文件,所以护理人员在书写的过程中,需要非常的严谨与认真[4]。如果因为护理人员的不确定性,导致书写缺陷的发生,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后果。品管圈活动管理运用了团队合作的方法,使工作更加细致、全面,有效的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显著降低了护理记录的缺陷率[5]。从本文研究中就可看出,使用品管圈活动管理的观察组缺陷率仅为5.00%,而使用常规护理记录管理的对照组缺陷率却高达22.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之,品管圈活动管理在未来的护理书写管理中拥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6]。

综上所述,使用品管圈活动管理对ICU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书写,能极大降低缺陷率,保证护理效果质量,与常规护理记录管理相比更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月美,张玉清,罗明琴,等.品管圈活动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管[J].护理学杂志,2014,29(16):61-62.

[2]柏兴华,臧爽,韩笑.开展品管圈活动减轻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J].护理学杂志,2013,28(13):7-8.

[3]徐英,张飒飒,秦敏.品管圈活动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88-67.

[4]吕芳,周凯云.品管圈活动在提高ICU护理文书记录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4,6(01):63-64.

[5]徐晔.重视及加强ICU青年护士带教的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01):201-202.

[6]刘婷婷,张艺,郑旭东,等.运用品管圈提高体检者静脉采血满意度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3,7(06):9-11.

编辑/王海静endprint

猜你喜欢
ICU患者品管圈活动应用效果
影响ICU住院患者心搏骤停后综合征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率中的应用效果
ICU患者家属关爱中应用护理关怀的价值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ICU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影响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