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女生的宿舍人际关系研究与现状分析

2017-10-10 10:29张凡
文教资料 2017年18期
关键词:人际关系现状分析

张凡

摘 要: 宿舍人际关系作为大学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在校学习甚有影响,同时也是交际能力的侧面反映。因为敏感、多疑、感性等,女生宿舍矛盾呈现易爆发难消除的特点,宿舍关系呈现“和谐相处”、“小群体分离”、“冷漠无言”、“矛盾尖锐”等类型。本文希望通过对女大学生宿舍问题的现状分析,寻找维护和改善宿舍人际关系的对策和途径。

关键词: 高校女生宿舍 人际关系 现状分析

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宿舍作为大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宿舍人际关系状况对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正确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是每位大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技能。相关研究表明,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较男大学生更加突出,其困扰程度更加严重[1]。宿舍不仅是睡觉的场所,更是大学生适应集体生活和相互交流的地方,良好的宿舍氛围有利于释放压力、调整自我,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因此,通过对影响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现状及对策的探究,摸索建立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的途径,对于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女大学生宿舍关系现状及特点

大学宿舍是高校组织管理系统中最小的群体,在形式上具有正式与非正式的双重特性[2]。首先,大学宿舍成员是在入学伊始由学校安排组合,不具有自主选择性,宿舍每名成员生活在同一空间、完成相同的学业、遵守共同的宿舍管理条例,互相影响与适应,是在校学习阶段联系最密切的群体,这是大学宿舍的正式性;对于宿舍管理条例约束之外的各成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自主性的特点,每名成员可以根据自身意向选择生活方式和时间安排,不具备强制的行为统一性和约束性,因此,大学宿舍在群体性质上具有非正式性。女大学生通常可以意识到宿舍人际关系对于自身发展和在校生活的重要性,也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经营、维系与室友的关系。即便如此,宿舍关系也因为个体差异、相处模式等因素存在相容性的差异,大体可以分为和谐相处型、小群体分离型、冷漠无言型、矛盾尖锐型四类[3][4]。

“和谐相处型”是指宿舍内部各成员之间关系融洽,经常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当遇到问题或者意見分歧时,可以通过商量和讨论的方式解决,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不存在为维持关系而单方面的忍让和妥协的现象;宿舍各成员可根据时间和事务性质随机搭伴学习、生活,不存在明确的组合,宿舍整体氛围轻松、愉悦。这一类型宿舍各成员之间在认知和性格等方面无明显的对立性和冲突性,具有相似的学习态度与生活习惯,一般会有一个比较有主见的“领导者”,协调各成员之间的关系。

“小群体分离型”是指宿舍内部因为性格、兴趣或者生活习惯等,分成两个或者多个小群体。小群体内部成员间关系和谐,交往密切,行为一致,一同上课、用餐、参加学生活动,遇到事情态度统一,指向明确,小群体之间,一般情况下交流较少但是可以和平相处。当各群体的成员间产生矛盾时,很容易扩大影响面,因为一两个矛盾延伸到两个群体间的对立,牵涉面较大。因此,在这一类型的宿舍关系中,各小群体中各有一个“领导者”,群体间即使关系相对平和也存在较大的冲突隐患。

“冷漠无言型”是指宿舍内部各成员之间差异性较大,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生活习惯,关系冷漠,缺乏沟通与合作,难以有更近一步的关系,但是不存在明显的冲突或矛盾。在这一类型的宿舍关系中,无明确的“领导者”,各成员缺乏团体意识,宿舍层面的集体荣誉感淡泊,主要表现为宿舍卫生和宿舍评比成绩较差。

“矛盾尖锐型”是指宿舍内部一个人与其他成员,或者是两个群体之间矛盾激化,长期处于对立、冲突的关系中,宿舍成员在宿舍范围内缺少交流,甚至无沟通,宿舍氛围压抑。在这一类型的宿舍关系中,无明确的“领导者”,成员之间关系紧张,缺乏安全感。

二、影响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

1.女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相关研究表明,女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大于男生[1],主要与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比较感性、敏感、多疑的特点有关。女大学生正处于青春中期,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未完全成熟,一些女生在处理日常摩擦或矛盾时易冲动、遇事不冷静、缺乏理性思考致使矛盾不断升级,宿舍关系恶化。部分女生在群体交往中我行我素,忽视或未顾及其他成员的感受,被宿舍孤立、边缘化。例如作息时间是宿舍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矛盾点,女生常常会因为在其他成员入睡后吹头发、洗衣服、打电话、晚归等行为引发矛盾,遇到此类情况时,大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协调时间、规范行为等方式化解纠纷,但部分女生因为自我、执拗等原因拒绝改变。此外,部分女生存在“理想化”交友的现象,在与人交往中希望从对方身上得到与自己的付出相等的回报,以理想化的标准衡量友情,虽然对朋友全心全意,但同时希望朋友对自己全力以赴,当对方未达到自己设定的要求时会产生挫败感,形成心理障碍,拒绝交往。

2.成长环境与家庭条件的差异

大学宿舍关系相较中学时期,呈现出存有某种关系复杂化和问题多样化的特点,尤其在女生宿舍中,由于存有某种感性、敏感、多疑等特点,人际关系呈现相对的不稳定性。中学宿舍的室友大多来自同一地域,具有相对一致的文化背景、饮食习惯、教育传统,而且中学期间大家有一个统一的目标——考大学,室友之间具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在认知上也是相对统一的。但是,在大学宿舍里,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因为成长轨迹和家庭条件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等,有的女生乐观开朗,大大咧咧,有的女生腼腆内秀,细致敏感,这就使宿舍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容易产生摩擦或冲突。能够及时沟通,问题往往可以及时解决,但部分女生喜欢隐忍,表面上看似无所谓,但实际是一种情绪的积累,最终在某个临界点爆发,导致矛盾尖锐化。

3.学校管理制度

宿舍作为初级社会群体的一种形式,是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高校宿舍硬件条件越来越完善,学生的在校生活越来越舒适,但是硬件条件只是改善住宿环境的一部分,宿舍人际关系的建设同样重要。人际交往知识和沟通技巧不足是女大学生宿舍纠纷的重要原因,部分学校对这方面教育缺乏重视。目前我国大学的宿舍分配大多是随机组合,没有考虑学生性格、地域、习惯、认知等方面的差异,而在后期遇到问题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简单了解情况未从根源解决,导致关系恶化。心理咨询室制度不健全,虽然大部分高校已设置学生心理咨询室,但是心理咨询人员专业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还有学生值班的现象,本身心理咨询就是十分隐私和专业的一项工作,需要学生主动前往,从业人员的不专业性导致信任度降低,从而影响心理咨询室的实际效果;此外,遇到交际困扰的学生并非都有心理问题,且大部分学生拒绝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咨询室对于部分受宿舍人际关系困扰的女生来说形同虚设,高校并未形成面向大部分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心理辅导机制。endprint

4.其他

女大学生在大学阶段会有各自的生活和追求,有些女生热衷于学生工作和学生活动,提升综合素质;有些女生忙于学业,为将来考研和找工作做准备;有些女生投身于感情生活,谈一场大学恋爱……因为时间、精力和方向的不同,每个人在大学中的收获也不同,部分女生因为能力、奖学金、荣誉称号、同学中的认可度等差异导致心态失衡,产生嫉妒心理进而引起宿舍关系紧张;某些女大学生敏感脆弱,自我保护意识强,遇事不愿与人分享,也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渐渐与其他同学产生距离感,游离于宿舍群体之外;部分女大学生因为容貌、家庭条件、学习成绩及学生干部任职等原因,自视过高,在与宿舍同学交往过程中产生优越感并有自傲表现,进而引起室友不满和反感,导致宿舍关系紧张。

三、改进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建议与措施

1.学生层面

(1)重新自我定位,完成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转变和心态调整。

女大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不仅是称呼的转变,更是一种身份的转变。大学阶段,她们会完成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完全行为能力人,这不仅是生理上的成熟,更需要完成心理上的成长。作为一个成年人,作为一名大学生,当前应该更多地思考“我应该怎样”,而不是整日想“我想要怎样”,清楚认识自我,努力融入集体生活,在相处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

(2)求同存异,学会尊重与宽容,反省与反思。

大学宿舍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在生活习惯、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每个人都会有优缺点,我们要求同存异,承认个体差异,不强求,不盲从。对于原则以外的事情不要太苛求,学会接纳别人的意见,不苛责自己也不要强求他人。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需要学会取长补短,时常反思自身的不足,不断强化自我意识,增强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3)加强交流,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坦诚相待。

解决问题最好的途径是加强交流,女大学生在宿舍生活中遇到矛盾和纠纷时,要学会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交流,不再藏着掖着或者隐忍。某些女大学生觉得“打开窗户说亮话”太直接,会伤感情,但实际情况是问题不谈开、憋在心里才会加深误会,形成隔阂。当发生矛盾或者出现意见分歧时,不要急于下结论、发表意见,也不要随意宣泄情绪,而是应该尽快平复心情,学会换位思考,客观冷静地思考问题,最终心平气和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同时也要认真聆听其他人的想法和意见。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在表达意见和看法时,注意表述方式和表达语气,顾及对方感受,选择对方更易接受的方式,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外学习。

女大学生要重视宿舍人际关系的建设,同时也要走出宿舍,在更大、更多的集体活动中锻炼和提升自己。集体活动是展示自我和发挥才能平台,在集体生活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加深了解和认识,特别是和宿舍同学一起参加集体活动,可以加深了解,展示宿舍里不常见的自我,进而增进感情,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2.学校层面

(1)完善宿舍管理制度和体系。

学校要不断完善宿舍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具有时代性,例如,大学女生更加开放、直接,自我意识更强,相互间的攀比心理更严重,同时随着网络和自媒体的发展,女大学生可以从更多的渠道获得信息,视野更宽广,同时也易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我们在宿舍管理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同时缩短突发事件的反应时间,提高解决效率,加强女大学生宿舍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培训,提升业务素质,最终实现宿舍管理的人性化、人性化和专业化。

(2)完善心理辅导制度,加强女大学生的心理辅导。

完善心理辅导体系,提升心理辅导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心理辅导和教育。首先要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加强心理咨询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参与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需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不是所有老师或者说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老师都可以做心理咨询师,我认为,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资格证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除此之外,并不是每一位女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都会主动寻求辅导和帮助,辅导员是她们在学校里最信任的人,发挥辅导员串联和推动作用,通过走进宿舍的方式,将心理辅导从陌生的办公室环境转移到学生更加熟悉的宿舍中,从而更加快速有效地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止矛盾的激化;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师生纽带的作用,及时发现同学中的思想波动和矛盾隐患,给予适当的帮助与关注,正向引导,在个人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及时上报辅导员等。

(3)丰富第二课堂,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与宿舍文化氛围。

丰富第二课堂,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相处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更多以宿舍为单位参加的集体活动,例如宿舍卫生评比、宿舍设计评比等,增强宿舍成员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发挥才能的平台,加深了解,增进感情,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健康的宿舍氛围。

(4)预留机动宿舍和应急宿舍,应对突发事件。

3.家庭教育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长要意识到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与学生多交流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宿舍情况,结合子女自身特点,给予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加强与辅导员的联系,了解学校情况和子女的在校表现,并与辅导员分享子女的性格特点和自己掌握的情况,一同做好学生的培养工作。一名辅导员需要面对几百名学生,一个家庭是两位家长面对一个孩子,虽然进入大学已经成年,但是家长仍需时刻关注子女的在校生活情况,并与辅导员做好交流工作,将发现的问题和可能存在的隐患及时告知辅导员,便于校方更有针对性地更及时地解决宿舍问题。

大学生活是大学生跨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除专业知识的学习外,女大学生须尽可能多地提升综合素质,掌握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技巧,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磨平棱角,从处理好宿舍关系开始,逐步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为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高湘萍,崔丽莹.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10-250.

[2]王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新探[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3):64-67.

[3]陶柳清,羅萍.女大学生宿舍关系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5):31-32.

[4]李会,曹立中.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探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18(01):31-34.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际关系现状分析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