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

2017-10-10 21:38杨晗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0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情感教育辅导员

杨晗

[摘要]当前阶段高效辅导员的情感教育存在着教育理念缺乏重视、教育内容缺乏更迭、教育方法缺乏创新等问题。辅导员要顺利开展学生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必须在工作中多方实施情感教育,重视情感教育的理论学习,强化情感教育的理念意识,更新情感教育的内容,搭建情感教育的平台,创新情感教育的方法,使情感教育成为开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情感教育;以人为本;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20-0058-03

辅导员工作是教育人、感化人、引导人的工作。辅导员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必须注重与工作对象的情感交流。当前辅导员工作对象以90后大学生为主体,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却又自我认知模糊;他们具有独立、成熟的外在,却又相对的依赖与单纯;他们崇尚科学与理性,却又极具情绪化;他们具有强烈的主动意识,却又在行动上消极被动。90后的大学生处于人生“第二断乳期”,面临许多人生的抉择与考验。处于这样一个复杂阶段的大学生,他们更多需要能走入其内心情感的教育。

一、情感教育概述

(一)情感教育的含义

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方式。作为教育理念的情感教育,强调的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摆在教育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重视学生。作为教育方式的情感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者要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与学生沟通交往的过程中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反思式自我教育。

“狭义的情感教育一般是指对人的情绪、感觉和感受性的关注;广义的情感教育则是指关心、关注人的情绪、感情、趣味、价值观、人格、意志、态度这个层面的发展。”狭义的情感教育关注的是点跟线,广义的情感教育关注的是面。高效辅导员的情感教育是在与学生沟通交往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情绪、意志、态度,并将自身的情感投入到其中,运用积极有效的引导、启发策略,对学生进行开导与帮助,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

(二)情感教育的特征

行为主动性。行为主动性包括两个层面意思,一是指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发挥教育主导性,积极主动的去关注学生的情感情绪,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并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与指导。二是指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发挥教育主体性,主动进行反思,并积极地开展自我情绪情感调适,以更好地心态与姿态面对学习与生活。

过程复杂性。情感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人的情感情绪具有多样性,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情感的多样性决定着情感教育过程的复杂性,这就意味着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形式、教育的方法都不能简而化之,必须具有灵活性。

效果持久性。情感以认知为基础,在认知机制形成且稳定的条件下,情感机制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正是这种稳定性决定着情感教育效果的持久性。此外,通过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使学生认同与接受的内容更具有内在说服力与约束力。情感教育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一经形成便能持续长久影响受教育者。

二、辅导员工作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效辅导员工作中的情感教育存在着教育理念缺乏重视、教育内容缺乏更迭、教育方法缺乏创新等问题。

(一)情感教育理念缺乏重视

当前阶段部分高效辅导员对情感教育缺乏必要的重视,不能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情感教育得不到重视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一是因为当前高效辅导员承担着过多的事业性工作,工作任务繁重,无法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当中;二是因为当前高校普遍强调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大多只重视大方向的引导,忽视小细节的补充。情感教育作为小细节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以情人手、以情育人的方式更能深入学生的内心,感化学生的心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主观上主要是部分高校辅导员自身职业素质缺乏,不懂、不会、不愿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对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对学生缺乏真诚的关爱与关注。师生间缺乏必要的双向交流,仅有工作上的泛泛之交。这些主客观因素都弱化了辅导员本身的职责,淡化了辅导员情感育人、情感化人的作用,使得情感教育的理念得不到重视,造成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

(二)情感教育内容缺乏更新

情感教育是跟随时代走的教育,不同时代下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思想行为特点,这就要求情感教育必须根据时代特点实时更新教育的内容,把握教育的时效性。当前阶段高效辅导员情感教育内容缺乏更新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情感教育的内容不够全面,过于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这种忽视既是由于部分高校整体上的忽视所导致的辅导员的忽视,也是由于部分高效辅导员自身生命意识、责任意识、感恩意识的缺失所造成的忽视。二是情感教育的内容不够新颖,教师老生常谈,教育内容脱离针对性,不符合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无法引起学生共鸣。部分辅导员仅把情感教育当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手段,没有做到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需求,不能切合时间、地点、场合开展新颖性情感教育。

(三)情感教育方法缺乏創新

“高效辅导员作为情感教育的主导者,其教育方法的正确使用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高校辅导员一是过于依赖传统的“说教式”灌输方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片面说教,使情感教育收不到实效。二是缺乏情感教育的技巧。情感教育的动机明确,但教育过程中切入点不对、功利性过强、急迫性太过,无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导致学生的反感与抵触。

三、辅导员工作中情感教育的实施路径

情感教育是大学生情感现状的需要,是辅导员顺利开展工作的需要,更是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辅导员应在工作中多方实施情感教育,使情感教育成为开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

(一)重视理论学习,强化理念意识

辅导员情感教育的实施要从意识的树立开始。只有思想上重视情感教育,才会做到行动上落实情感教育。辅导员首先要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学习夯实情感教育的理论基础。辅导员的理论基础深厚,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对学生的教育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多方面、多角度找到学生情感教育的切入点。

其次辅导员要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激发学生自己教育、自我思考的能力,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将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一是相信学生是可以被教育的,通过情感教育的实施是可以达到影响学生、感化学生的目的的;二是相信学生是可以自己教育自己的,学生有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与动力。当前大学生是普遍的90后,他们有着接受新事物的热情与激情,他们自我意识强烈,自主意识突显,向往成熟与独立,他们不愿意被说教,更希望自我成熟与成长。因此情感教育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方式更是他们乐意接受的。

(二)更新教育内容,紧跟学生步伐

高效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高效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就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因此情感教育的内容应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主,既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也重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思想发展合乎社会主流价值。理想信念教育能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确立坚定的人生信念;爱国主义教育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基本道德规范教育能引导大学生自觉守法、遵法,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情感教育又是与学生面对面的教育,在推动学生思想合乎社会主流价值的同时,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阶段为基础,进行紧跟学生需求的责任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幸福教育。

责任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幸福教育突显的是对人文价值的重视,是对人的主体需求与本性需求的重视。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主流价值教育的同时,实施对学生主体价值的关注将更加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

(三)搭建教育平台,提升教育实效

情感教育是一种隐性教育,教育的方式和效果大多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因此辅导员必须多方搭建情感沟通的平台,深入学生群体,创造沟通交流的途径,提供表达与倾诉的场所,促进对学生的引导与教育,同时也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营造环境。

首先,运用新媒体,开拓情感教育新阵地。当前我们处于互联网信息时代,网络信息的及时性、快捷性、多样性、开放性吸引着成万上亿的网民驻守在网络空间中。当代大学生更是一手不离手机、不离网络,沉醉于“一网知天下”的潮流中。面对这一现状,高效辅导员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Bs等学生普遍使用的网络工具与学生建立便捷的情感交流通道。一方面做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于非面对面的方式打开学生的心扉,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情感教育。

其次,高效辅导员应通过实践平台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寓教于行。通过学生班级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培养与学生的良好情感,实现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在活动中适时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主题教育,引导学生更全面的成长成才。

(四)创新教育方法,掌握教育技巧

情感教育顾名思义是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要想取得实效,走进学生是起点,有效交谈是关键,积极反馈是保障。情感教育的这三个步骤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创新教育方法,运用心理咨询的技术掌握情感教育的技巧。情感教育過程中运用心理咨询的倾听、换位思考以及信息互动反馈都将有助于教育的顺利开展。

首先,高效辅导员必须学会倾听。倾听是发现问题、把握问题的前提;更是发现突破口、找准切入点的前提。辅导员实施情感教育首先必须学会倾听,全身心专注于学生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情绪,用心去感受学生的情感情绪。在了解学生当前思想行为状态的前提下才能有针对性开展教育。

其次,高效辅导员必须学会反身思维。反身思维也即换位思考。辅导员在倾听学生情感情绪表露的基础上,必须站在学生立场思考学生的言行,做到理解以及接受学生的状态。反身思维是实现情感共鸣的基础,辅导员学会了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与学生实现情感互动,建立情感互信,实施的教育才能最大可能避免引起学生的反感。

再次,必须注重情感互动的信息反馈。高效辅导员在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实时监控学生的情绪情感变化。从学生的言语回应以及表情动作的显露中抓住情感教育的反馈信息。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就多多采用,学生反感抵触的方式就及时终止,以免情感教育的过程不能顺利进行。

情感教育是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高效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发挥情感教育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作用。

(责任编辑:桂彬杉)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情感教育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