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坚持的中庸之道

2017-10-10 18:30王慧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0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

王慧

[摘要]“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之道,重整体,重和谐,重适度,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进行管理,学生的行为养成和学习成就与辅导员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内容密切相关。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庸之道内容的解读来揭示出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时需要遵守的原则。

[关键词]中庸之道;学生管理;适度原则;整体性原则;和谐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20-0044-02

一、中庸之道的内涵

(一)孔子在《《论语·雍也》里首次提出“中庸”一词,“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将“中庸”定义为“至德”的高度。先秦儒家学者通常将“中庸”之“中”阐释为三层含义:一是指中道或中礼,即合乎传统的道德准则,强调一种标准和尺度;二是指时中,即随着时空的变化要随时变通以合于中,强调变动和发展;三是指适中,即不偏不倚,不走极端,避开过与不及,强调恰到好处,符合客观存在的规律。“庸”比较权威和合理性的解释为“不易之为庸,常也”,指的是一种常态化的,稳定和持续的存在。

(二)孔子的中庸思想广义上涵盖了儒家的所有文化和道德要求,狭义上专指社会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行为模态,它可以精简为三个原则,主要内容涉及到过犹不及,执两用中。

1.适度原则

在《论语·先进》中有一段对话,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孔子的中庸思想的理论核心是过犹不及,指的是过和不及都是不合理的,既不要“过火”又不要“不及”,坚持“执中”,注意分寸,做到恰到好处。从方法论上来讲,“过犹不及”就是要坚持适度原则,避免走极端,这里面含有辩证法的思想,有其合理性的因子;然而孔子并没有将适度的标准具体化,并且没有提出一套有效的体系来衡量和确定“度”,导致其抽象性而实际操作的可能性无法把握。

2.整体性原则

孔子的“极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的思想是在其潜心研究了事物两端的道理并予以解释的基础上而总结出的结论。孔子的“两端”是摒弃了质上面的正反性质差异而追求量的过火和不及,并予以否定。“执两用中”的“执两”是手段,是为了达到“中”的最终结果的一种思维策略,“用中”是根本目的,“执两”是为“中”服务的,“执两用中”是实践性的操作,是一种方法论上的要求。

“执两用中”体现了整体性的原则,将事物看成是一个完成的整体,度是其中的具体范围,是一个形象化的临界点,在此之前和于此之后便是“过”和“不及”。为了保证“中”,达到“中”,必然要有全局意识,了解事物的完整性,找出临界点之前和之后的量,将“度”限制在合适的位置。由此可见,孔子的中庸思想,孔子的“执两用中”是以整体性为基础,从全面的角度提出的方法论要求。

3.和谐原则

孔子之孙子思在《中庸》曾说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此句可以看出,“中”与“和”是密切联系的,“中”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和”,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中庸的内在追求,是其欲达到的目标和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孔子曰“和为贵”,这种“和”是“中和”,是使自然界按照自然规律有序运行,社会按社会规律稳定发展,人与人之间友好交往的尺度。“中庸”所欲达到的是一种有区别、有原则、有差异的和谐境界,并非是无差别的“同和”。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在和睦相处上坚持原则性,不应该苟同;小人只是没有主观性的苟同,没有坚持原则上的和睦。从而可以看出,孔子的中庸思想是以“中和”为其内在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尺度的,这种“中和”是坚持异中求和。

二、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坚持的“中庸之道”

辅导员身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是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安全与辅导员的工作密切联系,不可分割。辅导员同时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基础实施者,是主要承担着,其主要职责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方面的种种问题。繁琐的工作内容让辅导员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工作中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和亢奋的两种极端现象。为了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其工作压力,营造一个和谐、轻松、温馨的工作环境,最大化地发挥出辅导员的作用,将中庸之道的思想运用到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并坚持常态化和原则化势在必行。

(一)坚持中庸之适度管理

学生工作,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帮扶工作,心理健康咨询、党团组织建设、班级建设和日常管理等内容,辅导员在这种高强度和高负荷的工作内容中出现一种疲倦式的被动应付局面,丧失了其主动性的发挥,并且在工作中出现两种普遍现象,要么对工作极度排斥,消极面对,对于学生工作缺乏兴趣和激情,不主动不愿意去开展工作导致对工作成效低,对学生的关系不足,致使学生的学习懒散,安全存在隐患;要么处于极度亢奋状态,每天频繁的与学生进行接触,谈话,沟通,批评,教育,过度干涉学生的自由和私人空间,导致学生产生在高压下的一种敌对情绪。面对这样的情况,辅导员应该坚持中庸之道的适度原则,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工作的规律以及自身的行为规律来进行适度管理,防止“过火”和“不及”,避免出现“不管”和“管得太多”的现象,在各点找到平衡的位置,做到恰到好处。当情绪低落,对工作排斥,对学生反感的时候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放空自己的心情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正处在“不及”的状态继而调整工作状态;当情绪亢奋,学生出现敌对情绪和逆反心理时,要检查自己工作当中是否“过火”,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二)坚持中庸之整体管理endprint

学生工作内容的多样性,往往导致辅导员精力不足,片面注重工作中的一两项内容而忽视其它,最终的结果是缺一漏三,工作成效出不来;辅导员带班学生人数通常在200以上,然后辅导员关注的重点往往只是部分学生,其他部分的学生的基本信息知之甚少,并且很少或者没有与之进行有效交流和溝通。问题的关键点是辅导员在工作中缺乏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在做学生管理工作时应该将中庸思想中的整体性原则作为前提坚持整体管理,把工作看成是一条流水线,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内容需要了然于心,始终坚持全局观念,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整体,不能只关注个别或者部分学生而忽视其他学生。坚持整体管理的原则不仅可以防止工作片面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更可以获得学生的认可,平衡学生的心理,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辅导员的工作中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坚持中庸之和谐管理

2016年4月12日河北美院与当地村民征地起冲突,辅导员安排学生当“肉盾”的新闻铺天盖地地席卷了整个网络。事实上,辅导员与大学生冲突的现象始终存在着,特别是在学期综合测评、评奖评优、助学金和推优入党的日常管理工作上,很容易与学生产生冲突。为了有效避免冲突的出现,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孔子的“和为贵”,坚持和谐管理,用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关心预防和化解与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和谐是人与人之间友好交往的基础,是在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基础上的良性互动。在开展学生工作时,辅导员需要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力求和睦,将学生看成是平等的主体,进行朋友式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性,做到有原则的和谐。

三、结论

孔子提出的中庸思想强调恰到好处,强调有原则性的和谐,强调整体。它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是经过了时代的考量和鉴定的。作为一种思想,它可以成为行为的指南。辅导员是专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是学校与学生的纽带,是大学生利益的捍卫者。作为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中庸思想的价值,用中庸思想中的“整体、和谐和适度”作为自己工作的指南,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中始终要坚持一种服务意识,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将学生看成是一个个性化的整体,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坚持适度原则,与学生和谐相处,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与学生和谐相处,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大学四年。

(责任编辑:章樊)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
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