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洁皓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艺术与电子信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新媒体环境下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朱洁皓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艺术与电子信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当前各种新媒体形式不断涌现,媒体的变化推动着平面设计的变革,平面设计师的岗位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形成了新的平面设计方向“动态平面设计”.高职院校如何根据企业岗位要求,构建培养“动态平面设计师”的课程教学体系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先分析新媒体的出现使平面设计从静态向动态发生转变,同时对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的现状进行梳理,进一步提出建立多学科综合的培养目标,并尝试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新媒体;高职;平面设计;课程体系
新媒体的概念主要是针对传统媒体而言,传统媒体主要有广播媒体、电视媒体和印刷媒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网络媒体,到今天各种移动终端成为了人们接受和读取信息的主要媒体形式.媒体的变化,带来了平面设计的变化,主要表现有:
传统的平面设计是依靠印刷纸质媒体来呈现,由于纸质媒体的特性,平面设计主要通过图形、色彩、文字和后期的印刷工艺来传达信息.随着各种媒体形式的出现,平面设计的呈现不再仅限于印刷媒体中,平面设计得以呈现的载体发生了变化,但是其进行信息传达的目的没有变化,但在传达方式上比传统平面设计的视觉元素更为广泛.在新媒介中,平面设计的表现除了运用图形、文字、色彩等基础元素外,声音、动画、影像等元素的应用也成为了可能.新媒体环境下的平面设计正在由二维空间向多维空间发生转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人们对信息接受的方式也在发生着转变.人们通过细细品读报纸、书籍和杂志的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在人们日益忙碌的生活中,在阅读时间被碎片化以及信息爆炸的环境里,人们对信息的阅读大部分都是通过各种移动终端来进行有选择的读取,阅读方式由深入阅读变成浅读.在这样的背景下,平面设计更加注重信息的传达,重视设计的内容和内涵,设计由原来单项的信息传递向交互式变化,人们希望能从设计作品中主动的选取信息来读取.多媒体环境中的平面设计,与传统设计只能对一个静态画面进行处理不同,多媒体下的平面设计需要考虑人与设计作品之间的交流模式,视觉交互需要根据用户反馈的预期,设计整个视觉画面流程.
平面设计所针对的媒介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但其进行视觉信息传达的根本目的并没有改变,只是在传达方式上比传统平面设计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新媒体拓展了平面设计的应用范围、传达方式和表现形式,新媒体的媒体特征为平面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平面设计的多维性和交互性使之由“静态平面设计”向“动态平面设计”发生转变.在多媒体的环境中,通过动态平面设计,我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和有限的物理空间内就能获取大量有效的视觉信息.
各种新型媒体的涌现,大大丰富了平面设计的表达方式,“动态平面设计”是一个与其他视觉媒介相融合的新的设计领域,应充分运用新媒体带来的特征及优势,依托新媒体的特征优势更加有效的进行信息的传达,并在此基础上,寻求不断突破传统媒介限制的艺术呈现技巧、方式和理念,引领新媒体时代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相融合的设计方向.
新媒体的出现,为平面设计带来了更多发挥的空间,也为平面设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就对部分高职院校现阶段的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来看,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
通过调研部分高职院校的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来看,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现阶段的平面专业课程设置还较为传统.课程体系主要还是美术基础(主要由素描、色彩、速写)、设计理论和设计基础(主要有图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艺术鉴赏、图形创意等)、平面设计软件课程、平面设计实践课程(主要有版式设计、字体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UI设计、印前设计等)这四部分组成,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在根据媒体变化和市场需求在有意识地加入一些与新媒体相适应的课程,但平面设计专业总体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仍然是以传统的印刷媒介为教学的主体.
传统的平面设计表现元素相对单一,以前的设计只需要考虑艺术学方面的因素,合理的将图形、文字、色彩进行组合便能完成设计.但新媒体环境中的平面设计转变为动态形式后,融入了声音、动画、空间、交互等设计元素,这便对设计师提出了掌握多学科知识的要求.例如,完成一个移动UI界面的设计,不仅要从图形、文字、色彩上去考虑,还需研究用户的行为模式、交互体验、以及一些大数据的分析等,平面设计已从原有的艺术设计领域逐渐向艺术与技术互相融合而转变.虽然在不少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中已经加入了新媒体环境下的一些设计课程,但课程还是相对独立存在,并没有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导致学习的较为片面,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仍旧存在困难.
媒体的变化必然引发市场需求的变化,十年前随处可见的各种印刷品今天已被各种移动终端所取代,人们天天读报、读书的场景,今天转变成了人人看电脑、手机,在这样的环境下,市场需要的平面设计由原来的适用于印刷逐渐向适用于各种屏幕而转变.职业教育必须要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体现教育的效果,但由于近些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设计行业的日新月异,虽然不少院校的平面设计课程体系随之在调整,但与市场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学生从课堂向就业岗位转变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将传统平面设计课程与动态平面设计教学内容相融合的前提是明确新的课程设置目标.近些年虽然不少院校在有意识地根据媒体的变化,加入一些动态平面设计的课程,但课程内容的跨界与交叉程度还不够,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的时候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因此,我们在建立动态平面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时,因更加注重多学科综合性的培养,以增强学生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增强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动态平面设计课程的多学科综合性首先体现在表现形式上与动画和影视专业有交叉.传统的平面设计是静态的画面,动态平面设计则需要以“帧”为单位来进行连接,画面和画面之间的连接要运用一定的剪辑知识和镜头语言.但是动态平面设计和影视动画又存在本质区别,动态平面设计强调的是信息的传达与互动,它没有影视动画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动态平面设计强调的是设计作品的运用,将传统平面设计的基本元素、基本法则和镜头语言、剪辑技巧相结合是这一课程的主要内容.
其次传统平面设计在技术上依靠印刷工艺来实现,动态平面设计需要音频、交互、网络等技术的支撑.动态平面设计作品中不仅可以展现视觉画面,还可以加入声音,让作品通过视觉和听觉来共同呈现,因此,配音、配乐、音频编辑等声音处理技术也是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人机交互的技术也是在动态平面设计作品中被广泛运用的,要掌握人机交互的技术就需要加入计算机编程等一系列课程.动态平面设计作品的发布往往需要依靠网络,因此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也是必须的.
再次,动态平面设计由于多学科的综合性,因此作品在创作上也更为复杂,往往需要组建团队来共同协作完成,因此在教学中还需加入设计流程管理的相关课程.
由于动态平面设计涉及的内容庞杂,学科多样,有诸多的交叉,我们在设置课程目标的时候需要加强开放和综合的概念.在传统课程体系中,有很多课程,例如图形创意、视频剪辑、网页设计、摄影基础等,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衔接性并不好,学生的知识存在断层的问题,现今动态平面设计需要更强的综合性,原本的课程体系更加的不能适应教学需要.我们可以将课程进行基础课程、相关课程、技术课程等不同性质的课程衔接到动态平面设计具体课程之中,交叉和跨学科形成整合是动态平面课程设置的重要目标.
传统的平面设计只需要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信息的传达,而动态的平面设计因为媒体的支持能够传达的信息更为复杂.例如,设计一个APP的界面,首先需要设计师进行整体的规划,对用户的使用习惯等行为进行研究,对画面和画面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布局与组织,让用户得到一个较为愉悦的视觉体验.因此,我们的教学要从传统的平面设计专业较为注重艺术性、创造性的培养转变到态平面设计的课程注重感性艺术思维和理性技术实现的综合能力培养中来.同时,由于学科的交叉和综合,越来越多的动态平面设计作品已经不能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需要团队的组建和协作.我们在教学中还需要注重学生团队能力、管理能力和商业意识的培养,这也是为动态平面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
通过调研,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的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和媒体变化,在原有的课程中增加了不少关于新媒体动态平面设计的课程,删减了一些市场中已经过时的设计概念,但这样的课程体系带来的问题是使教学更为零碎化,不成系统,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也不利于课程的深入开发.导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弱.
本文提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主要是将传统平面设计的课程在新媒体环境下做相应的延伸,将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而不是简单的增加或删减部分课程,这样能使得教学的目标更为明确.
具体的构建方法:首先将原有的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根据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核心,分为“动态图形与影像”和“视觉传达与互动”两大模块.然后再根据不同的阶段,分为基础课程、软件培训课程、综合课程和项目实训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阶段和阶段之间的存在层层递进的知识结构,最后的项目实训课程会与实际设计公司的项目对接.
图1 课程体系构建示意图
动态图像与影像模块,基础课程:主要将原有的平面设计图形创意、设计基础、字体设计、版式设计等基础课程的内容向各种新媒体环境中延伸;同时,加入摄影摄像、脚本创作、镜头语言、媒体音效等动态图形与影像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动画和影视专业互相交叉融合.软件培训课程:主要在原有PS、AI、CDR等平面软件的基础上,加入 PR、AE、AU 等视频、音频剪辑和合成软件的训练.综合课程:主要是分脚本设计和声音设计,综合完成视觉与听觉设计.项目课程:主要结合设计公司的实际设计项目,完成整体的数字动态设计作品.
视觉传达与互动模块,基础课程:主要将原有的平面设计广告调研策划、书籍装帧、广告设计、图标设计等基础课程的内容向各种新媒体环境中延伸;同时,加入基础编程、设计心理、逻辑思维、用户体验等互动视觉设计必备的基础知识,与网络软件专业互相交叉融合.软件培训课程:主要在原有PS、AI、CDR等平面软件的基础上,加入FL、DW、ID等动画、网页、数字出版软件的训练.综合课程:主要是信息结构设计和UI设计,训练综合完成互动视觉作品的能力.项目课程:主要依托设计公司的实际项目,完成整体的互动媒体设计作品.
这一课程体系的优势在于,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能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不断深化和强化专业技能.学生在第一阶段进行传统的基础课程的学习,根据不同的模块基础课与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交叉.在第二阶段,进行与第一阶段基础课紧密相关的软件课程的培训.第三阶段,综合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所学技能,理论结合实际来完成综合设计.第四阶段,学生进行设计团队的组合,设计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一具体的设计项目进行整体深入的调研、研究及设计,这一阶段的课程为进入毕业设计和就业实习做准备.
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使得传统课程与新课程之间能够较好的融合,同时在课程设定的过程中,有计划地将动画影像和网络互动的相关课程进行整体的构架,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在相关技术课程的设置上,相对前移,让学生在进入综合课程之前就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在具体小组项目的课程中,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方向性的指导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缩减课堂教学和市场实践之间的差距.
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对平面设计的影响,通过调研高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结合用人企业对实习学生的评价,尝试性的提出平面设计专业培养方向向动态平面设计转变,并提出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清晰的教学体系逻辑框架强化了教学改革实践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费鸿玉.平面设计元素视觉表现的多维化[J].装饰,2011,(09):35-38.
〔2〕张金.数字媒体影响下视觉传达设计研究[D].燕山大学,2011.
〔3〕蔡晓军.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5(11):89-90.
G642
A
1673-260X(2017)09-0211-03
2017-07-02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发展趋势研究(SY20161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