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哲 黄秋华王 琼
(1.广西体育运动创伤专科医院康复科, 广西 南宁530031; 2.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广西 南宁530021; 3.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运医系, 广西 南宁 530012)
外力干预对急性腰肌损伤的影响
金 哲1黄秋华2王 琼3
(1.广西体育运动创伤专科医院康复科, 广西 南宁530031; 2.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广西 南宁530021; 3.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运医系, 广西 南宁 530012)
目的:观察外力干预对急性腰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对144例急性腰肌损伤部位进行外力干预,对比干预前后腰部的关节活动度和疼痛感的变化。结果:经外力干预前后,急性腰肌损伤的关节活动度和疼痛感发生了显著性改变。结论:通过对急性腰肌损伤部位实施外力干预技术,可以使腰肌损伤部位的活动度和疼痛感产生显著性改变,为急性腰肌损伤的早期诊断提供路径参考。
外力;干预;急性;腰肌损伤;影响
1.1 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急性腰部损伤病例144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81例,年龄20±2.83岁,身高171.13±5.79厘米,体重60.63±6.64公斤,病程4.77±2.45天(如表一)。以上病例均有腰部急性受伤史,通过临床检查方法和影像学诊断排除腰部骨性损伤和腰椎小关节错位, 144个病例诊断为急性腰肌损伤[1]。1.2 外力干预操作方法
1.21 干预部位: 在腰肌损伤部位上用手法触诊按压,按压过程中腰肌出现疼痛(或酸痛)的局部或反应点(阿是穴),就是外力干预选择的部位。
1.22 干预操作过程:首先,让患者进行腰部的自主屈伸活动,用量角器记录腰部的活动幅度(角度)。然后,手法触诊确定损伤腰肌的痛点(就是干预部位),对干预部位施加与腰肌纵向相垂直的外力。之后,在持续施加的外力干预下,让患者重复之前的腰部自主屈伸动作,再次测量记录腰部的活动幅度(角度)。
1.23 干预力度:按压的力度应不引起腰部的疼痛感为合适,同时干预的力度可以随着腰部活动时角度的变化而调整轻重。
1.3 测量指标和方法
以个人感受作为依据,采用VRS疼痛分级法评估干预前后损伤部位疼痛感觉的变化,0级为无痛感,Ⅰ级以上为有疼痛感,Ⅳ级为最痛。使用上海三葳公司生产的GS-105型关节量角器,以髂前上棘作为量角器的中心点,以腿部作为量角器的一边,以垂直站立位为初始测量零度角,测量腰部屈伸到疼痛感Ⅳ级时的角度。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做统计学处理,测试数据以平均差±标准差(m±sd)表示,干预前后进行t检验分析。显著性水平P<0.05,非常显著性水平 P<0.01。
表1 病例基本信息
2.1 外力干预前后,腰部屈伸的相应关节活动度会发生显著性改变(如表2)。无外力干预情况下,腰部屈伸的相应关节活动角度为 36.67±13.18°,施加外力干预后,腰部屈伸的相应关节活动角度增加到 72.08±15.97°。外力干预实施前后,腰部屈伸的相应关节活动角度发生明显改变,腰部活动范围增加了35.42±9.33°。经卡方检验,在外力干预前后腰部屈伸的关节活动角度差异明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外力干预前后的关节活动度变化
其中,男性对象的相应关节活动角度改变为 36.90±7.33°,女性对象的相应关节活动角度改变为 35.26±10.68°,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3)
表3 男女外力干预前后的关节活动度变化(°)
2.2 在外力干预前,患者进行腰部的自主屈伸活动时出现患部疼痛的比例为 100%。外力干预情况下,患者达到同样的屈伸角度时有141例的疼痛明显缓解,3例疼痛缓解不明确,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7.91%(如表四)。
表4 外力干预前后的疼痛感变化
3.1 通过实施外力干预,144例急性腰肌损伤的腰部相应关节活动角度发生显著性改变(P<0.01)。分析原因是通过对腰部的痛点施加外部压力,减轻腰肌受伤部位的受力,使原本因为疼痛而无法正常屈伸的肌肉、关节恢复基本正常的力矩和活动度[2]。也间接地说明了外力干预的腰部位置就是损伤的部位。
3.2 在外力干预的状态下,患者腰部完成同样屈伸角度活动时出现了97.91%疼痛感减轻的情况,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这是因为腰肌发生了损伤,腰部的屈伸活动就会引发腰肌的牵张发射,产生疼痛感。如果肌肉断裂部位受力减轻,则疼痛感就会相应减轻[3,4,5]。
3.3 研究结果表明:在受伤的5-7天内进行运动康复可以达到肌肉力量快速恢复的目的[6,7,8]。腰肌损伤后尽早恢复功能训练,不但可以防止腰肌损伤后延迟治疗导致的肌肉萎缩和 肌力的下降[9],而且减轻停止腰肌运动带来的生理和病理反应[10]。因此,快速、准确的临床诊断就成为腰肌损伤治疗的关键。通过对损伤部位施加外力,使腰部关节活动度和疼痛感发生明显变化,为腰肌损伤的快速诊断提供路径参考。
通过对急性腰肌损伤部位实施外力干预,可以使腰肌损伤部位的活动度和疼痛感产生显著性改变,为急性腰肌损伤的早期诊断提供路径参考。
[1]张晓刚,李成山.急性腰扭伤的诊治现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20:67-69.
[2]张胜年.从生物力学角度认识骨骼肌损伤和修复.体育科研,2010,31:14-15.
[3]卢鼎厚.肌肉损伤与肌肉生理.运动人体科学,2014,4:67-71.
[4]郑海燕,张文光.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842-2845.
[5]刘强,赵相轩,潘诗农等.骨骼肌细胞损伤致延迟性肌肉酸痛:如何有效提高损伤肌肉恢复的速度和质量.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6189-6193.
[6]于新凯,晁唯伟,左群等.运动性骨骼肌损伤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进展.解剖科学进展,2013(19):298-302.
[7]卫宏图,陈世益.骨骼肌损伤的治疗研究进展.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23):572-576.
[8]崔金玲.运动引起的骨骼肌超微结构损伤的评定及恢复.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22):126-128.
[9]Zina Trost, Christopher R, James S. Pain-related fear and avoidance of physical exertion following delayed-onset muscle soreness. PAIN.2011(152):1540-1547.
[10].吉力立.骨骼肌对运动和止动的生理和病理反应.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11,8:5656
Effect of External Intervention on Acute Lumbar Muscle Injury
JIN Zhe
(Guangxi sports trauma hospital, Nanning 530031, Guangxi, China)
金哲(1970-),广西南宁人,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运动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