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材选用约束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7-10-09 15:44苏毅兴
读写算·教研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校对策

苏毅兴

摘 要:教材的选用事关教学的质量及人才培养,高校应当加强教材选用建设,把优质教材引入课堂。本文从高校教材选用的过程中探索及发现其中的约束因素,对该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教材选用建设提出了相应对策,旨在提高高校的教材选用质量及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校;教材选用;约束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3-005-02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化,教材选用事关教学的质量及人才培养。因此,高校在选用教材的过程中采取科学的方法选用教材至关重要。原国家教委在《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要重视为本校开设的课程选用高质量的、不同特色的教材”。而实际上,高校在教材选用的过程中仍有许多的制约因素。因此,在各种教材层出不穷的今天,如何满足学科自身教学需要,科学、合理地选用教材,已成为各高校的教学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教材选用的现状

1、教育部关于高校教材选用的相关举措

目前,前有国家教育部在“十五”期间发布的《关于“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文件,指出:“十五”期间教材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本着‘编、‘选并重的原则,大力推动高质量教材的选用”,“各高校要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和教材选用管理制度,保证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现有2017年5月19日,教育部召开启动部署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五年规划和教材管理办法研制的工作会议。会上所议的教育部组织研制教材建设规划和教材管理办法,旨在系统规划未来五年教材建设工作,加强教材管理基础性制度建设,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的要求。研制任务主要包括大中小学教材建设五年规划和四个教材管理办法,教材管理办法覆盖中小学、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材,以及引进教材选用,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材编写、审查、使用及引进等各环节的制度。

2、高校教材选用的现状

教育部一直以来对于高校教材选用方面的引导与努力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需要看到的是,在现实的高校在教材选用的过程中仍受到了许多约束因素在制约。例如,教材选用及管理队伍水平、教材选用机制、追踪反馈等评价机制等方面仍存在问题。

二、影响教材选用的主要约束因素分析

1、教材选用及管理队伍水平仍待提高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教材管理队伍人员现状不容乐观,整体素质偏低,学历结构不合理。部分高校从事教材管理人员全日制本科学历以上的人员占比仍然不高,这些管理人员中那些未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的部分,如何去理解、掌握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呢?这一现象不仅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还与各高校不重视教材管理有关。教材管理队伍整体学历低、队伍老化、编制不足是造成教材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

2、教材选用机制不明确

普遍上,教材选用机制不明确导致目前高校教材管理部门对教材选用质量存在的问题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因此很多高校的教材管理部门把自己的工作变成简单的收发机构,以至大部分教材订购是由任课教师提出,教研室未讨论,领导就审批,交教材管理部门办理的现象。这使教材选用管理规定流于形式,造成了在教材选用过程中缺乏论证和评价,影响了教材的选用质量。

教材重复出版与教材缺乏的现象并存。教材重复出版是出版部门或编著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一些公共基础课程、热门课程上竞相出版教材,同一门课的教材多达十几种甚至几十种,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内容的低水平重复,给教材选优带来了困难。教材缺乏主要是指一些小专业、新兴学科及部分选修课教材的缺乏,有的课程连基本教材都没有,经济效益差、出版社不愿出版造成这些专业的教材选优无法实施。

3、缺少追踪反馈等评价机制检验教材选用效果

目前,高校中普遍只有教学评估制度,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质量评估,或是教师自评,却鲜有让学生或教师对于所用教材进行评价的机制。因此,在教材选用后,所取得的收益效果与学生对于本课程的教材评价都无从考证。

三、促进教材选用工作的对策分析

1、坚持教育部关于教材选用的相关规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因此,坚持教育部关于教材选用的相关规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立身之本,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地高高地举起来,把这面旗帜插到每一个课堂,高扬在每一名师生心中。

2、建立高校教材选用的具体指导制度

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教材选用制度,用来指导、规范本校的教材选用工作,保证教材质量。研制科学的教材选用评价工具。科学的教材评价是教材选用的基础和保证。一方面,高校可根据教育部等教育行政部门的教材选用规定和本校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教材选用的指标体系,让教材选择者有“工具”去评价待选用的所有教材,剔除质量低的不合格教材,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选用教材的质量;另一方面,在所选用的教材被使用后应对使用教材的教师、学生进行调查和评估,通过教材使用效果的反馈来判定教材的质量,以便及时淘汰劣质教材,保证教材的质量并对后续的教材选用提供借鉴;此外建立相关评审委员会亦是可取的方法之一。

3、建立高校教材选用专家委员会及管理团队

建立高校教材选用专家委员会,由专家委员会以专业的眼光来甄选教材。并且,在教材的选用后,要有专门的教材管理团队对教材进行管理。而建立这两个团队,人员组成至关重要。在高校教材选用中,让谁来选、请谁来审至关重要。教材选用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所选用课程教材的价值导向和整体教学质量。因此,必须把好人员选用这个入口关。

4、建立教材选用评价及追踪反馈机制

课程教材的作用通过使用来实现。必须着力抓好使用这个最后一环,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先进教育思想理念最终落地生根、入脑入心,保证人才培养的效果。因此,建立教材选用评价及追踪反馈机制亦是完成高校教材选用的最终环节。目前,高校中普遍只有教学评估制度,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质量评估,或是教师自评,却鲜有让学生或教师对于所用教材进行评价的机制。而建立教材选用评价及追踪反馈机制,就要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提升教师正确理解、准确把握课程教材的能力。推进育人模式改革,强化实践育人功能,将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相结合,用好用活课程教材。建立课程教材实施监测制度,获得来自知识接受者的学生及知识传授者的教师双方反馈,不断加强和改进课程教材选用及实施工作。

四、结束语

高校的教材選用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充分发挥教材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基础性作用。因此,我们应当直视高校教材选用中出现的各种约束因素,并大刀阔斧的对其进行改革与实践,从而让优秀教材进入高校教学体系,抛弃陈旧教材,不断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富芝.牢牢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正确政治方向.中国教育报,2016-01-15.

[2] 蒋太善.对高校教材选用的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24(8):26-27.

[3] 王昌明,陈玲珠.对高校教材选用之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4,26(2):69-71.

[4] 时向东.对建立我国高校教材更新机制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03(6):37-39.

[5] 陈宝生.高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7(9):1-1.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