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
摘要:众所周知,思维导图在教学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它将每个概念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来,便于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简要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仅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思维导图 运用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1970年创造出来的。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谈一谈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以供同仁参考。
一、运用思维导图记笔记
学生常见的学习行为就是记笔记,主要是记录学习的内容,整理自己的思想。记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它有助于学生深入地思考和记忆所学内容。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笔者发现学生经常忙着记录教师说的要点,却没有及时领会,没有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果学生用思维导图来代替笔記,不仅能够记下核心知识内容,还能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节省了文字注释的时间。尤其是在学习一些新的知识点后,学生可以马上产生新思路,及时地标注出自己的想法。
二、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的整体性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板书一般都是纲要式的,教师在黑板上罗列教材的知识点。尽管学生能够看出知识之间的层次关系,但他们不会拓展每个知识,也不能理解出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更无法理解这些知识点是怎么来的。这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归纳同类型的知识点,全面理解不同层次的知识点,将所有的知识点用树形图串联起来,构成整体,形成一个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教师也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制作思维导图。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归纳所学的知识,还会联想到更多与其相关的知识点。运用思维导图,学生能以整体的形式罗列出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点,从而掌握更多的新知识。
三、运用思维导图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运用思维导图并不是依据别人的思考模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是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模式,根据自身需要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在解答几何证明题时,学生发现运用图式来解决问题很有效果,它能清楚地展示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关系,如果将其运用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将有助于自己建构“问题图式”。综上可知,在解决初中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既有助于学生建构“问题图式”,又有助于学生分析与运用数学问题中所包含的信息。不仅如此,运用具有发散性思维的思维导图来分析初中数学问题,还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已掌握的知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复习的有效性
在初中数学知识点的复习过程中,如何快速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在反复的练习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呢?这些都是学生需要探索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思维导图可以为学生记忆和复习内容提供方便。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指出,及时复习可以很好地加强学生的记忆。由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学生很难及时地进行全面复习。如果利用思维导图,那么学生只要花几分钟,就能复习一节课的内容,大大减少了复习的时间。学生如果能将每节课的内容都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那么一本书的内容就可以用几页纸搞定,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其次,思维导图可以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方便。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但效果并不理想。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讨论中,通过思维导图解决问题。在运用思维导图时,学生可以及时记录讨论的结果。在小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将相同话题的小组合并为一个大组,然后要求学生把自己记录的思维导图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并请其他学生发表看法。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记忆,又可以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任重初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