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银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近些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对于创业教育领域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培养出了大量的自主创业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然而,从具体现状来看,仍有部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存在一系列有碍教育改革纵深发展的问题,亟待改进。对此,本文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的分析,探讨了创业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高职院校构建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的具体措施,以资参考借鉴。
[关键词]创业创新;教育模式;现状;完善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9-002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9.013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与塑造优质人才的重要场所,需要大量人才支撑,需要不断自主创新,因此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社会,创新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而创业更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劳动力供大于求等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又称“双创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为目标的综合素质能力教育。该教育模式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实用教育。但如何从思路应用于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将是每个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尚未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是学生创新创业观念形成的基石,更是指导大学生走上创新创业之路的有效保障。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方面仍是一片空白,毫无起色,这并不利于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开发与引导。虽然一些高职院校也开展了一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例如大学生创业指导、大学生就业规划等,但是由于课程体系不够完备,课时安排量少,授课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此外,还有部分学校的授课教师对创业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难以深入理解,认为照本宣科将课本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解一遍即可,鲜有关注学生有没有理解、参透其中要点。
(二)对创新创业教育态度与认知存在失衡。作为创新创业活动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的主体,学生在创新创业课程中的学习应当体现出积极的态度,然而事与愿违,很多双创教育课堂普遍存在“学生完全处在被动位置、对课程内容丝毫不感兴趣”的现象,校方的积极主动和学生的消极应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如教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玩手机、聊天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毫无意义。同时,也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一个极其尴尬的地位,既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又找不到促使学生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理念的方法。所以这种创业教育态度失衡的现象也是当今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一大问题。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展开条件欠完备。高职院校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学校资源、课程设置、学生能力等方面相较于本科院校存在一定距离,这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水平上,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有所差距。现实中,多数高职学生对自身掌控能力较低,加上教育的缺失,也就更难抓住创新创业机遇。另外,由于思维水平与知识水平的限制,高职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也相对不高,难以做到活学活用,在对市场前景评估和把握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和狭隘性。在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加之创新创业活动自身的高度复杂性,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能力亟待提高。
(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平台有待完善。考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实践活动,这也是增强高职学生创业积极性与信心的重要路径。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中仍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虽然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也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却缺乏一定的实践指导和课外操作,将创新创业限制在有限的课堂内,学生接受的是“赤裸裸”的理论知识,鲜有“营养”价值。而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程度也仅仅局限在课本知识和相关报道中,不利于学生真实创业观念的形成和对现实创业机遇的认知。
三、创新创业教育完善体系的构建思路
(一)明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理念与任务。只有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予以高度重视,并将之付诸实践,学生才会在思想上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所提升,进而投入更多的热情到创业领域中,为创新创业发展积蓄源源不断的动力。对此,高职院校应该率先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并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与教学资源创建符合本校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方向。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为主要教学方向,以基础知识教学为辅助手段,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观念与能力的形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与愉悦的教学环境,进而为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实践考核提供扎实的土壤。
(二)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化建设。就业指导中心的设立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实现自身的择业和就业,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自我的创新发展和创业理想。对此,院校首要使院校就业指导中心充分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来,从校园活动中激发出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校内领导也应该积极鼓励校园创业和创新活动,扶持更多具有丰富特色的学生社团,努力为学生提供創新项目和创业资讯,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讲座和创业能力测评服务。其次,要为学生搭建符合创业和创新需求的实践性平台,创建校园资讯信息网络,及时共享创新创业信息。此外,条件允许的院校,还可尝试打开视域,走出校园,与社会上的各种企业建立良好关系,以企业作为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输送本校学生到企业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锻炼工作能力,积累创业基础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意识。
(三)构建多元化就业指导模式。通常,就业指导课程中都会有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部分,当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提前要求学生们收集社会中因为合理规划职业生涯而成功的诸多案例,通过寻找和收集这些鲜活的例子,以此引导学生接受并认可职业生涯规划,逐步意识到提前规划职业生涯的重要性,进而主动开展规划活动,发掘自身潜力,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提高学生专业基础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专业差别坚持普遍辅导和个性辅导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建立相关咨询档案,帮助学生找准自身的定位,使之合理自主地决定自己的职业走向。
(四)结合具体政策,激发学生自主创业热情。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现实阶段具有较为深刻的内涵,当前在高等教育领域中被重点关注,旨在加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通过课程内容及课程目标的设置,培养学生创业创新意识,教给学生相关创业流程与创业知识,为学生未来走上创业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能够使得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融入社会,在社会中立足、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形势下,各地区一系列支持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先后出台。除政策性规定外,行政职能部门还为大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充裕的技术扶持,例如,毕业生毕业年度内参加创业培训的,可以根据其具体的创新创业情况来颁发创业培训合格证书,为其申请培训补贴,并根据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就业情况,申请相应的培训经费;对于在毕业年度内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且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则可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等。随着一系列社会政策的放开和调整,使得学生创新创业有了更多可以利用的渠道,进而能够进一步将自己脑中的想法付诸行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辟一条不一样的创新创业道路。
四、结语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党和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科学发展理念,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引导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指导思想更是具有深刻的含义。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课程体系,提升整体师资队伍专业素质,为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输送更多复合型优良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