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显现出其发展的劣势所在,要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教学管理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从学生本体、教育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多元化等角度出发,提出了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建议。
关键词:教学管理;互联网;模式
高校教学管理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是构建新时期下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是把控高校教学质量和树德育人的重要环节,是深化教育改革、保障人才输送的前提条件。目前,全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的趋势明显,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的特征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变化。但相比之下,高校教学管理的理念和模式还相对比较滞后,不仅无法满足教师与学生的双向需求,也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一些师生矛盾。与此同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更好的应对变化,形成高效有序的教学管理模式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主要变化和问题表现主要有三点:
(一)学生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全球化发展导致学生思想多元化、自由化明显,特别是90后、00后个性特征更加鲜明,造成传统的侧重于授科的教学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一方面主要表现在学生喜好差异导致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如因为不喜欢课程设置或不喜欢某位授课教师而逃课、厌学等;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一些师生冲突的发生,如因为缺乏对教师授课内容的认同,导致的顶撞、辱骂甚至更为恶劣的行为。因此,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思想变化直接成为倒逼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因素。
(二)教育信息资源更加开放。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不仅带来了信息资源的大爆炸,也对教育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通过网络工具可以更加容易的获取知识信息,也可以依托网络课堂、直播课、视频课等多种方式获得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与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育模式形成了鲜明对照。作为教学管理者,不仅要帮助教师应对海量的信息轰炸,更重要的是要严格筛选,利用好各种网络工具提升课程吸引力,充分考虑到学生需要,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管理思维趋向多元。高校教学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到学生需求、教师需求、社会需求、人才需求的变化,因此,高校教学管理的思维也在不断趋向多元化。一些学者和高校管理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管理理念,如定位于服务学生和教师的服务型教学管理模式,定位于实用人才培养的产学结合教学管理模式等。部分高校也开展了教学管理改革的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如,通过采用学生自主选课系统满足学生的个人需要,通过引入学期末“生评教”对教师授课效果进行评价等。然而,这些方式也体现出一些局限性。以“生评教”为例,如果缺乏客观规范的评判标准,很容易出现由于恶意差评现象,影响教学效果的公正评价,不利于形成良性互动。
总体来讲,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管理模式较为陈旧,在应对以上三方面变化时,在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上有所欠缺。与此同时,网络学校、网络课堂的管理经验也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意义,一些互联网工具的出现也为教学管理改革提供了可行性。因此,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展开探索,研究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工具,借鉴教学管理实践中的有效经验,完善大学教学管理,搭建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良性沟通渠道,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管理模式创新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学习网络思维,完善服务型的教学管理理念
传统教育理念倾向于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做上下等级关系,因此教学管理可以说是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管理平台。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更加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逐渐增强,师生关系正在向“扁平化”的方向发展,教学管理理念也应该随之改变。为进一步发挥教师和学生自我管理作用,充分保障高校“因材施教”的育人功能,可以适当借鉴一些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教学管理的作用,完善服务型的教学管理理念,在教师学生中实现类似“C2C”式的管理模式。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能够促成学生需求与教师讲授的直接对接,转变被动管理的思维模式。变“任务导向”为“需求导向”,真正将以学生为本落到实处,細化教学管理环节,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二)拓展网络教育,形成更有效的教学研讨互动
当前,网络教育平台飞速发展,凭借其定位精准、服务到位、反馈迅速等优势,成为了学生和上班族充实自己的重要手段。其中一些网络教育的管理模式非常值得高校教学管理借鉴,也为教学管理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如,一些网络课程的签到积分奖励、勋章奖励,能够有效刺激学生连续进行课程的兴趣和动力,在高校教学中,可以用来借鉴解决学生上课积极性差、翘课等现象。又如一些网校直播课程保留了课程记录,提供了思维导图,便于学生复习和回顾知识点,在高校教学中,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类似网络教育的平台进行课程记录,便于有需要的同学复习使用。同时,网络平台更加快速开放的互动,能够在师生之间形成非常好的教学研讨氛围,对实现“讲授式教学”向“研讨式教学”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三)掌握网络工具,建立更畅通的师生沟通渠道
师生沟通一直是课堂教育环节的重要延伸,也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和教学效果。上文我们提到,服务型的教学管理致力于立足师生需求搭建沟通渠道,而网络工具的出现和运用无疑能够打破师生沟通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让随时随地沟通成为可能。各类网络工具的使用有助于建立更加畅通的师生沟通渠道,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更快的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运用好网络工具有助于建立更加顺畅快捷的反馈机制,实现更加灵敏的应急机制,为相对稳定的教学授课提供一定的灵活性和延展性。此外,在网络工具的使用上要注重正面引导,形成健康融洽的沟通氛围,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四)搭建网络平台,推行更合理的生教互评机制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生评教”的方式,通过每学期末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总体满意程度进行打分,并且将分数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考量。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满意度倒逼教师改革教学方式。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生评教”的主观因素影响很大,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上有待考量。如,一些学生因为考试成绩过低,会给授课教师恶意差评的现象。对此,教学管理者可以探索通过网络搭建更为合理的生教互评系统,将教师评价学生的分数纳入进来。教师可以通过日常表现和考试成绩,对于学生形成总体评价,学生也可以通过回答问卷对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在后台教师成绩的汇总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适当增加或降低该学生评价教师分数的权重,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恶意差评的影响,使评价系统更为客观的反映事实,为考评教师提供可靠参考。
总之,面对新时期高等教育理念以及教育主体变化,高校教育管理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改革。通过研究探讨,高校教育管理可以充分顺应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大背景,通过引入网络思维提升管理理念,拓展网络教育改善教学互动,运用网络工具畅通沟通渠道,搭建网络平台优化生教互评,通过多种可行手段,全面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水平,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艾伟,康维,周秀梅,“互联网+”时代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平台的新特点[ J ].教育观察, 2016(5).
[2]周振堂.关于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研究[J].才智,2015(4).
[3] 徐航,高校教学管理的观念更新与策略转换[J].艺术科技,2017(7).
[4] 王忠政,教育现象学视角下的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6(5).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天津 3003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