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医院一体化”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成效分析

2017-10-09 02:34肖素香徐鋆娴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护理学人文实验组

雷 璇,肖素香,徐鋆娴

(嘉兴学院医学院 浙江 嘉兴 314001)

“学校医院一体化”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成效分析

雷 璇,肖素香,徐鋆娴

(嘉兴学院医学院 浙江 嘉兴 314001)

目的 为改变学校教育滞后于临床实践,提升护理专业人才岗位胜任力,浙江某高校进行“学校医院一体化”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并进行成效分析。方法 通过课程体系模块化、项目教学系列化、师资队伍多元化、职业教育前置化和学习评价多样化等途径进行培养模式改革,并验证成效。结果 以外科护理学成绩为代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理论成绩、教学满意度及人文素质均得到有效改善,合作医院导师对学生评价较高。结论 “学校医院一体化”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成效显著,提高临床与教学的紧密度是护理人才培养改革的大势所趋。

学校医院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成效分析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社会性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护理专业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专业操作技能的训练,并要有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充分地应用到临床实践的能力。然而我国的护理教育普遍滞后于临床实践[2],主要表现在教学手段简单化、素质教育表面化、能力教育形式化,缺乏对学生临床能力的切实提高,学校教育不能及时反映临床护理新进展,护理专业毕业生岗位胜任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3]。

为帮助护生更好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中,更快地胜任临床工作,浙江某高校探索和实践了“学校医院一体化”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学校教育和临床实践无缝对接,得到学生和医院的认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浙江某高校于2016年3~7月,选取未参与“学校医院一体化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护本132班为对照组,样本量30例,其中男2例,女28例,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1.08±0.58)岁;参与实验区的护本131班为实验组,样本量22例,其中男3例,女19例,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0.67±1.76)岁。两组护生年龄、性别、入学成绩、医学基础课程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原有培养方案基础上实施常规化教学;实验组在“学校医院一体化”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下进行课程体系模块化、项目教学系列化、师资队伍多元化、职业教育前置化和学习评价多样化的系列改革。最大的特点是实施早接触护理、早接触社会、早接触临床“三早”教学组织型式。授课期间增加大量在医院见习和讨论的机会,并聘任临床有经验的教师承担部分授课任务。并以《外科护理学》为例,进行对比分析,初步评判实验区的人才培养效果。

2 结 果

2.1 学生《外科护理学Ⅱ》期末理论成绩

两年试卷难度等同,均根据相同的教学大纲编制,考核方式均为闭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实验组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多选、简答和综合题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题目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

题型 对照组 实验组 t P单选题 21.19±3.467 22.06±2.682 0.369 >0.05多选题 5.73±1.03 7.58±1.089 1.987 <0.05填空 7.94±1.57 8.09±1.972 0.802 >0.05名解 8.21±1.228 8.71±1.145 0.987 >0.05简答 8.01±2.276 10.71±2.831 2.322 <0.05综合题 7.86±2.06 9.332±2.183 2.043 <0.05总分 70.135±7.370 75.193±8.646 2.864 <0.05

2.2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满意度对比

在《外科护理学Ⅱ》学习完成后,收集学生课程满意度和对老师的评价。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对《外科护理学Ⅱ》的满意程度及教师评优率比较

2.3 学生人文素质分析

护理本科生人文素质评价调查问卷由本研究课题组自行设计,主要包含学生的一般情况和人文素质调查。一般情况包括如年级、专业、入学前学科类属、入学后学科类属等;人文素质调查包括50个项目,分布在创新性思维、人文关怀、解决问题、批判精神、人际交往、处理信息和团结协作等7个维度。各项目从强到弱分为十个等级,要求按照程度的强弱进行打分,以0~10分表示程度由强到弱。结果全部转换为百分制,其中≥85分为优秀,<85分为一般。见表3。

3 讨 论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最重要的护理专业课之一。该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在接触到患有外科疾病的患者时,可以将所学知识科学合理的运用,有效地分析和解决患者所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发现,实验区的人才培养效果首先在卷面成绩上即有所差异。从题型上看,多选、简答和综合题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程度更好,更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在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满意度对比中,结果显示,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实际与学生的定期座谈中显示,护本实验131班的同学在进入实验区的初期,大一部分同学并不能快速适应从原有的在校学习模式转变到临床学习模式中,在一定时期、范围内出现过思想波动。本调查实施时,前期已完成了多次对实验班同学的沟通引导,并组织多次“学校医院一体化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人才培养座谈会。首先从推动教师的转变开始,促使同学们的转变,本次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前期的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工作成效在相应的对比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

表3 两组学生人文素质现况对比(±s,分)

表3 两组学生人文素质现况对比(±s,分)

维度 实验组 对照组 t P创新性思维 86.60±7.10 84.02±9.11 2.129 0.035人文关怀 87.40±7.25 85.19±10.04 1.728 0.086解决问题 91.87±7.56 88.93±8.71 2.268 0.024批判精神 88.47±9.66 82.79±11.17 3.418 0.001人际交往 85.90±8.93 83.43±10.49 1.682 0.095处理信息 89.99±7.69 86.40±8.31 2.855 0.005团结协作 88.47±9.66 82.79±11.17 3.418 0.001

人文素质方面,通过实验区的平台,实验班的同学实现了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的学习模式,该模式的延续,对护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效果较为明显,尤其在创新性思维、解决问题、批判精神、处理信息及团结合作等方面较为突出。这可能因为实验班同学在医院的学习时间里,在临床带教的指导下,深入病区,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到临床真实病例,以更加积极能动的方式拉近了学生与临床的距离,尽最大限度地消除学校教育与临床实际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面对真实问题时的灵活应变能力;在讨论、分析具体临床案例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挑战既往被动接受知识的思维模式,促使自己主动思考,开拓创新,训练了护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创新性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所设置的具体病案的模拟情景中,强调以临床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出发点与患者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实证护理,需要护生学会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确立护理措施的先后顺序,这些均利于学生综合性临床思维的形成。

[1] 薛松梅,朱丽丽,周小兵.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351”实践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1,8(8):380-381.

[2] Carol Chunfeng Wang, Lisa Whitehead, Sara Bayes.Nursing education in China: Meeting the global demand for quality healthca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2016,3(1):131-136.

[3] Eddins EE, Hu J, Liu H. Baccalaureate nursing education in China:issues and challenges. Nursing Education Perspect,2011,32:30-33.

本文编辑:张 钰

R47

B

ISSN.2096-2479.2017.35.171.02

嘉兴学院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学校医院一体化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猜你喜欢
护理学人文实验组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人文绍兴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