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辉,杨青春,耿 臻,张保亮,舒文涛,李金花,李 琼
(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试论大豆育种中的品种同异比较
张东辉,杨青春,耿 臻,张保亮,舒文涛,李金花,李 琼
(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于农作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要求农作物的品种高产和品质优良,另一方面对农作物的各种性状,诸如抗病、抗旱、抗倒伏等要求较高。因此,要注重农作物的育种过程。在农作物的育种过程中,品种区域试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确保农作物的高品质育种,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品种评价至关重要。本文试论了大豆育种中的品种同异比较,以期为我国的农作物育种提供借鉴。
大豆育种;品种同异比较
Abstract: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ety's progress,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as been improved gradually,and the demand for crops has become higher and higher than before.On the one hand,high yield and good quality of crops are required;on the other hand,a higher requirement on various traits of crops is required,such as disease resistance,drought resistance and resistance to lodging.Therefore,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breeding processes of crops variety regional test is a very important link in the process of crop breeding.In order to ensure the high quality breeding of crops,it is very important to adopt appropriate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varieties.In this paper,the variet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comparisons in soybean breeding were discuss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breeding of crops in China.
Key words:Soybean breeding;Variet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comparisons
在大豆育种过程中,对于大豆品种的优劣评价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对于确保大豆的优良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评价分析方法,是育种人员对大豆的产量数据进行收集和方差分析,其余的性状仅作为参考。这种评价方法虽然有效,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将大豆产量和大豆其他性状结合起来评价,会得出更准确和全面的结果。因此,对大豆育种中的品种同异比较,对于大豆的优良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就黄淮海大豆区域进行品种同异比较分析。
在现阶段的大豆品种比较试验,大多采用方差分析法。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统计的方法也不断出现,寻找准确、简单、快速的评价方法是科研人员一直追求的目标。本文旨在介绍一种评价品种比较试验的又一个方法——品种同异比较分析法,是一种多个性状联合分析方法。本文以2014年黄淮某市农科院大豆品比试验作为材料。一共选用了十个品种的大豆参加试验,连同一个对照品种,对这11个大豆品种进行编号。对之进行随机的室内风干考种,考察这些大豆品种的底荚高、株高、有效分枝、单株粒数、株茎节数、单株荚数、百粒重、病蚀率、病毒级以及抗倒性。
采用同异比较分析方法对大豆的底荚高、株高、有效分枝、单株粒数、株茎节数、单株荚数、百粒重、病蚀率、病毒级以及抗倒性等性状进行考察分析,为大豆的优良育种提供依据。其中,最重要的性状是产量,产量是育种的最重要追求,产量的高低,是育种与否的重要标准。其他的性状可作为提高大豆产量的评价因数。根据相关数据和研究结论,确定了大豆育种评价要素的权重(见表1)。
各大豆品种性状与理想性状值之间的同一度计算如下:
表1 2014年大豆品比试验结果
χgk代表第g个大豆品种的第k个性状值;χok代表理想品种的第k个性状值。
依据此公式可以依次计算出各大豆品种各种上限型性状和理想品种性状之间的同一度。
在大豆的各种性状中,还有一种性状是下限型性状,下限型性状主要包括:病蚀率、病毒级和抗倒性,下限型性状的最优值为最小值。下限型性状的同一度计算公式如下:
χgk代表第g个大豆品种的第k个性状值;χok代表理想品种的第k个性状值。
依据此公式可以依次计算出各大豆品种各种下限型性状和理想品种性状之间的同一度。
在大豆的各种性状中,还有一种性状是适中效果型性状,适中效果型性状主要包括:有效分枝、主茎节数、底荚高、株高,适中效果型性状的最优值为适中值。适中效果型性状的同一度计算公式如下:
依据此公式可以依次计算出各大豆各种适中效果型性状和理想性状之间的同一度。
各大豆品种性状与理想值之间的同一度见表2。
各品种同异联系势值计算公式如下:
S代表大豆各品种同异联系势值,A代表大豆各品种的综合同一度,B代表大豆各品种综合差异度。依据此公式,可以依次计算出大豆各品种的同异联系势值。
根据大豆各品种的同异联系势值和同异关系下的品种联系势显著性测验标准,可查得各品种的同异联系势。在此次试验之后,将试验的大豆品种参加更高一级区域的试验,试验的结果显示,同异比较评价较高的大豆品种,在之后的试验中,也具有很好的试验结果。可见,在大豆育种中,利用同异比较分析评价的方法,对大豆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是更为合理的,对于大豆的优良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确定品种能否推广,还要综合评价品种的抗倒伏性、抗病虫性、品质、适应性等多个性状才能做出最后评价。
表2 各品种性状与理想性状值之间的同一度
同异比较分析法是一种能对农作物品种做出综合评价的分析方法。在大豆育种中,应用同异比较分析法,能充分考虑大豆品种的各种性状指标,能有效地对大豆品种作出综合评价,是对大豆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的好方法。因此,要加强同异比较分析法在大豆育种评价中的应用。在应用同异比较分析法时,应根据大豆种植区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评价因素,确定合理的权重。
[1]谢丽芬,张志民,胡文生,等.品种同异比较在大豆育种中的作用[J].陕西农业科学,2015(10):1-4.
[2]田佩占,王继安.夏大豆在东北春大豆育种中的利用研究Ⅰ.亲本产量及其配合力的比较[J].大豆科学,1986(4):277-282.
[3]姜妍.光周期对大豆花序分化的影响及AGAMOUS基因的表达[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8.
[4]吴可菁.我国大豆重要育成品种育种性状QTL关联定位及其基因型组成的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5]王佳.不同类型菜用大豆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6]侯纯旺.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特征及主要育种性状QTL的关联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
[7]杨秀红.大豆不同品种根部性状的比较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
[8]高克昌,陈喜明,赵随堂,等.用同异分析法对大豆品种进行综合评价[J].农业科技通讯,2011(4):44-47.
[9]雷全奎,杨小兰,郭建秋,等.同异分析法对大豆新品系的综合评价[J].农学学报,2006(5):34-35.
[10]舒文涛,耿臻,杨青春,等.应用几种分析法在大豆区域试验中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J].农业科技通讯,2014(9):134-137.
[11]袁爱梅,张富厚,袁建国,等.用同异分析法评价不同栽培条件下的大豆新品种(系)[J].河南农业科学,2003,32(11):20-22.
[12]范阳,周青,徐淑霞.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的同异分析方法研究[J].种子,2007,26(8):75-76.
[13]闫哲,常汝镇,关荣霞,等.不同来源大豆同名品种“满仓金”表现型及SSR标记的异同性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3,4(2):128-133.
[14]周青,陈玉香,范阳,等.同异分析方法在大豆区域试验中的应用[J].陕西农业科学,2007(4):58-59.
[15]刘占柱,姚丹,沈刚,等.几种稳定性分析法在大豆品种区试中的应用与评析[J].吉林农业科学,2007,32(2):19-21.
[16]王阔,郭瑞林.同异分析方法在绿豆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研究[J].园艺与种苗,2004,24(1):15-18.
[17]赵术伟.同异分析方法在谷子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06(1):38-40.
[18]关立,韩勇,齐光荣.品种同异比较分析法在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4(1):41-42.
[19]闫哲,常汝镇,关荣霞,等.不同来源大豆同名品种“满仓金”表现型及SSR标记的异同性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3,4(2):128-133.
[20]林凡云,邱丽娟,常汝镇,等.山西省大豆地方品种与选育品种农艺性状及SSR标记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3,25(3):24-29.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Varieties in Soybean Breeding
Zhang Donghui,Yang Qingchun,Geng Zhen,Zhang Baoliang,Shu Wentao,Li Jinhua,Li Qiong
(Zhoukou Ace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Zhoukou 466001,Henan,China)
S565.1
A
1674-3547(2017)04-0027-05
2017-05-18;
2017-07-04
张东辉,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从事大豆育种与推广应用,E-mail:hnzkzd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