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种植活动与小学科学课的有效结合

2017-09-30 21:55张翠年王红妮
甘肃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结合

张翠年+王红妮

【关键词】 科学教学;校园种植活动;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4—0121—01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兼具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加之小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通过亲身实践去探究大自然的奥秘。笔者认为,将校园种植活动与小学科学学习相结合,是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也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下面,笔者就校园种植活动与小学科学课的有效结合,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利用校园种植,将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法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科学教师需要将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校园。

例如,教学《植物的生长变化》一课,有关的具体内容是:观察植物的种子、播种、植物根的生长、种子变成了幼苗、茎越长越高等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在课前让学生亲自动手挑选凤仙花的种子,亲自动手播下凤仙花的种子。接着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并记录种子生长变化情况。如,凤仙花的芽在第几天破土而出,刚出土的凤仙花是什么样子的,要求他们定期测量并记录凤仙花的高度。这一系列的过程不可能在课堂40分钟内完成,也很难在课堂上实施。于是,笔者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开发出一块种植区域来,让学生在课外参与种植与观察活动。这样,就把课堂内容有机地延伸到校园种植活动中。要强调的是:教师要精心设计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记录表,耐心指导学生有序、有效地实施种植活动,在活动中启发学生积极探索,让他们自己发现植物的叶、茎的作用,从而获得植物生长变化的证据。

二、利用校园种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学习科学,就是要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的过程。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能感受到科学探索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新的生命》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春天的鲜花是怎样变成秋天的果实,果实里的种子是怎样形成的,种子为什么能萌发成新的生命等,为了完成这一单元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完全依托校园种植乐园,让学生先选择油菜花的种子和其他花种,亲手种在校园种植乐园里。在等待花开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种植乐园里自主从事一些简单的农事活动,感知植物的生长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不是单纯通过“看、等”等行为来完成的,在这中间有油菜花种子破土而出的惊喜,有油菜花抽枝长叶的喜悦,还有油菜花绽放花蕊的欢喜,更有同学之间交流各种花时的欣赏之喜。教师也可以将科学课堂直接搬进种植乐园,使学生在快乐体验中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三、利用校园种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具有亲近自然的本能,他们能够和大自然亲密地对话。而校园种植乐园,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去寻觅丰富的精神食粮,享受劳动所带来的快乐。教师要为学生准备观察记录表,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观察的方法。

首先,在确定了观察对象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坚持不懈。其次,要有顺序、有步骤地观察。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里等。然后,要多角度观察事物,培养学生创新性的观察方法。最后,注重同一事物、不同事物的比较,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如,教学《各种各样的叶》一课,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罗列一下教材上的几种叶子,学生们肯定不感兴趣。为此,笔者帶领学生到校园内亲自去观察叶子。引导学生先观察了柳树的叶子,然后再观察女贞的叶子。很多学生得出结论:柳树的叶子柔软,是披针形的;而女贞的叶子硬、大,表面有油脂。接着观察了悬铃木和刺槐的叶子。通过观察,学生们不但将所看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而且养成了勤于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周围世界的好习惯。

总之,校园种植乐园是学生认识自然、亲近自然的第二课堂。将小学科学课与校园种植活动有效结合起来,使得两者相辅相成,学生才能够取得更多的收获。

编辑:张 昀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结合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