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立燕
【关键词】 综合实践课;语文味;整合;教材资源;创
造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4—0093—01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亮点就是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展开的要求。课程内容强调要加强和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联系,注重设计并开展应用性强的语文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让语文走进生活,将语文教学和生活沟通联系起来,也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有机融合在一起,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注意的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体现出语文味才行。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语文的特点呢?笔者认为,要以课本为基准,向课外拓宽延伸,确定活动主题,在活动的过程中把阅读、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综合在一起,通过活动来延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把观察体验、调查访谈、查找资料、分析整理和讨论交流等融合在一起。
一、整合教材资源,体现创造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明了方向:“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書和其他有关资料。”这让教师有了一个明确的思路,那就是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将教材进行整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适时对教材进行延伸和补充。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材的特点,教师通过整合确定综合实践的主题。可以从学科综合的角度来确定主题,如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体会爱”的内容就可以和品德课、五月母亲节结合在一起,上好“体会父母之爱”的综合活动课。也可以从语文学科的延伸中来确定主题。四年级下册“我的发现”一单元的综合活动,可以将课本中的科学知识深化、延伸至课外,让学生感受科学发现来自于平时的生活和发现创新。还可以从语文和生活的联系上来确定活动主题,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感受春的消息,引导学生走向野外观察春天,运用所学的词句描述眼中的春天。
无论是什么主题的确定,教师都要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基础之上,融合学科特点,将一切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元素完全吸收到语文综合活动中来。
二、在实践中学语文,体现语文味
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开展,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来提高运用语文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些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撒手不管,让“自主”学习变成学生“自生自灭”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活动中要加强指导,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做法如下:
1. 做好实践前准备。教师事先可根据学生个人特长、兴趣,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板块活动的开展。学生在接受本组的任务后,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料、网络资源等各种方法来充实自己的素材库,并通过整合素材、协调分工来安排本组的活动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实时监测各小组的动态,并帮助学生解决在准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真正达到师生合作学习的效果。在这个准备过程中,各组学生纷纷出谋划策,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也从活动中提高了相应的语文能力。
2. 有序组织课堂教学。在经过充分的课前准备,时机成熟后,可将学生的成果通过课堂展示出来。这时,教师充当一个主持人的角色,将各组的展示环节串联起来,一方面,体现了教师在活动中穿针引线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和学生融合在一起,构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在这种轻松、平等的氛围之下,各组的学生才能发挥得非常出色。整个活动环节井然有序又趣味盎然,学生们不是用一杆笔、一本书在学习枯燥乏味的知识,而是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诠释着自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没有固定的答案,没有固定的模式,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创造性充分地体现了出来,他们在语文的舞台上展现出自己的风采。
3. 展开交流评价。一节完整的语文综合实践课离不开交流、评价这一环节,这正是体现语文味的重点之处。无论是小组之间展开交流,还是全班进行展示、讨论,无一不是提升语文味的表现。
总之,要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趣味,语文教师就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不唯课本,不唯教材,要敢于拓展语文课堂,将生活中可利用的资源合理有效地转化为语文课程资源,带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学习语文,创建更加开放而有活力的大课堂。
编辑:张慧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