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春涛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生活情境;数学兴趣;应用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170-01
1.数学生活化
所谓数学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2.为什么要数学生活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在学段目标中也提出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由此可见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以及对数学生活化的重视。
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忽视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 却不会解决和它有关的实际问题, 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这样学生就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3.怎样做到数学课堂生活化
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真正地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呢?
3.1 創设生活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提出问题。
比如,我在教学《数字编码》时的导入:同学们,我教大家快一个学期了,彼此之间已经有一些了解,同学们想不想更详细地了解关于老师的个人信息呢?学生想当然的愿意。那好,请看我的个人资料,你能猜猜每一组数字所包含的信息吗?(出示数字信息)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很快猜出相关信息。
紧接着,我指出在这组数字中,有一个从我出生到现在一直伴随我不会改变,猜猜是什么?身份证号码。自然引入课题。
这时问关于身份号码,你想了解什么?相信此时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充满了期待,体验到了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数学、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3.2 捕捉生活素材,体会数学。再次引用陶行知的一句话:"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即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比如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家长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并简单了解身份证号码含义。
借助学习指南自主学习:观察自己及父母的身份证号码,看看有什么发现?小组学习:交流各自发现的身份证号码中所包含的信息。
在学生了解身份证编码规律后,又引入帮小明解决问题的环节,以此探究出身份证编码的又一特点--唯一性。
这些环节无疑能教会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实现了探究问题生活化。
3.3 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数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
例如教学《数字编码》中关于排查犯罪嫌疑人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学生极有兴趣。在一系列的观察、分析、排除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对身份证号码编码规律这一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同时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包括让学生运用课上所学到的知识为自己编学号这一环节也是对解决问题生活化最好的诠释。
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关注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