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福
【摘要】为了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进行提升,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中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微课具有短小精悍、制作和传播简单的特点,并且能够突破信息技术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教师应将其合理地应用至教学工作中。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微课;运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化,人们对素质教育愈加重视。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时,将目光更多聚焦于学生信息素养、操作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工作中,并且对传统机械灌输式教学方法做出了很多改变和调整。本文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运用方面的工作进行研究,希望广大一线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能夠借鉴文中观点及策略对微课进行合理运用,为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提供一定支持。
一、微课组成
教学视频可以视为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微课中涵盖了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素材、练习测试、学生反馈和教师点评等各类辅助性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按照某种组织关系或呈现方式对其进行设计,最终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主题类教学资源和教学情境。微课和传统某种单一的教学资源并不相同,其能够在原有教学资源基础上进行继承与发展,最终形成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即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支持下,根据某种认知规律将碎片化的教学内容进行展示,并且对结构化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扩展和丰富。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一)课时安排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教育部下达的课程指导纲要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学时方面具有一定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学校无法对课时方面的要求进行满足,上机操作的课时安排同样无法达到规定要求,每周仅能安排1-2课时。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较强,若无法对上机时间进行保障便会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效果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致使学生无法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教学资源形式较为单一
部分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教学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使用机械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对教学质量及效率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并且学生对枯燥的讲解方式兴趣较少。部分中学虽然配备了相应的硬件设备,但是教师未能对其教学理念进行调整,无法对硬件设备进行高效利用,使得很多先进设备成为摆设。教学资源的更新速度较慢,并且形式比较单调,虽然很多教师具备图片、音视频等内容及资源的搜索及下载能力,却不能很好地完成资源选择、资源再创造方面的工作,对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一定限制。
(三)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对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
不同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素养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受到应试教育方面的影响,校方、教师和学生均未能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足够重视。就学生方面而言,大多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少,不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予以更多配合和响应,即使某些学生具有学习的意愿,但是受固化学习方式的影响不能对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技能等进行更好的掌握,教学工作进展不大。
(四)教学内容较为陈旧
随着时代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材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部分中学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对知识的先后顺序要求较为严格,结构方面较为统一,导致教材出现僵化的问题,并且很多内容已经落后于如今的信息技术发展形势和时代发展。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极快且周期不长,若教材不能与时俱进地更新,便会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一定阻碍。
三、微课的运用研究
(一)明确微课教学主题
微课主题的明确对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微课的运用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微课的作用,需要明确微课主题,并且围绕主题对微课进行设计。教师对微课进行具体应用时,应避免出现主题过于宽泛的情况,需要将其尽量缩小,进而将其集中于某个难点或是某个概念的教学工作中。
以“编排文稿”相关内容的教学工作为例进行分析,教师运用微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应避免将全部相关内容添加至微课中;分别设计“设置页面”“绘制标题”“编排文章”“配插图”等主题的微课,避免将其混杂在一起,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就其中某个部分进行单独讲解,待学生完全掌握之后进行后续的教学工作。比如,对“绘制标题”的微课进行设计时,教师在微课视频中进行步骤演示,使学生对Word文档新建、插入图片、选定图片和艺术效果的调整等进行直观观看,对对齐方式、格式效果和文字效果转换、笑脸等简单图片的插入等操作进行学习和掌握,完成复制、粘贴一类的操作。教师在微课结尾时设置相应的问题和任务,要求学生对学校“读书月”活动进行标题绘制;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操作,并且对绘制标题的相关操作技能、知识等进行熟练掌握。由此可见,对微课进行运用时,将其集中于某个难点或是概念的讲解时效果较好,能够使学生对其进行更好的掌握和记忆。
(二)对微课资源类型进行合理选择
针对教学资源较为单一的问题,教师可以对微课进行合理的运用,在其中添加更多的动画、录屏或声音、文字等资源类型,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以“设置页面”相关内容的教学工作为例进行分析,教师对页边距、纸张类型等设置方式进行教学。由于其理论性较强,教师在微课中融入相应的操作视频演示,并运用多媒体播放出来。学生通过直观地观看,对相应的理论知识点和操作进行掌握、理解和记忆,最后根据微课视频中的操作步骤等进行上机实践,对页边距、纸张方向、大小等进行设置。在此过程中,微课视频的时间不超过10min,教师运用该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学生能够在较短的10min之内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并且对视频和动画一类的内容具有较强的观看兴趣,学习积极性得到更大的激发。
针对不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基础方面不同的特点,教师甚至可以设计不同版本的微课视频,并将其上传至校园网上。基础较好的学生对难度较大的版本进行下载和观看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对基础性版本的微课视频进行下载观看和学习。这样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并有所收获,避免出现基础薄弱学生不能跟上教学进度、基础较好的学生兴趣不高的情况,对教学效率、效果等方面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endprint
(三)对时间方面进行控制
教师对微课进行运用时,需要确保时间方面的适度。所谓“微课”即“短小”的课,正是由于其短小精悍的原因,学生才能在这段时间中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教师运用微课时最好将时间控制在5-8min的范围内,最多不宜超过10min;在这段时间内,教師需要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某一知识点以更加精练、易懂的方式进行表达,进而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获得更多收获。教师将微课视频上传至校园网后,学生便可以自行对其进行下载。这种方式能够克服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课时安排不足,不能顾及各个层次学生等问题。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微课视频进行观看和学习,并且结合自己的基础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进行下载。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不再受到课时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并且教师能够将更多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融入微课中以供学生学习,为教学效率、质量等方面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除此之外,教师运用微课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还需要使用适当、得体的教学语言,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设计和运用微课时,教师应对学生这一受众主体的特点加以考虑,以适宜的语言及表述方式进行讲解,为学生的理解奠定坚实基础。以“加工音频素材”相关知识的微课教学工作为例进行分析,教师对其中“保存CD唱片中的音乐”内容进行讲解时,通过微课对操作步骤进行演示,并且辅之以相应的语言,比如“将CD放入光驱,关闭自动打开的播放软件;依次打开开始-某某软件-音频工具,单击CD抓轨MP3命令”等,通过使用简洁、明确、得体的语言,教师能够使学生对保存CD唱片中的音乐相关操作进行更好的掌握和理解,在微课录制前教师也可以事先对语言表述进行彩排练习,最终确保学生更好地接受微课视频中的知识。
四、结束语
总结全文,为了促进学生未来发展,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操作技能等进行更好的培养,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宜的调整,对微课等优秀的方式进行科学应用,进而对教学资源形式较为单一,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基础参差不齐,课时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不足进行弥补,为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顺喜,李兰贞.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11):280.
[2]苏仰娜,孙方,李海峰.移动学习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模式设计与构建——以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10):22-26.
[3]徐小容.微时代环境下中学信息技术微课的机遇与挑战[J].新课程(下旬),2016(08):118.
[4]陈迎迎.中学信息技术微课设计和应用的若干问题分析[J].福建电脑,2015(12):50-51.
[5]徐小容.见微知著 小课堂大教学——中学信息技术微课设计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6(07):3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