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师生关系的重塑研究

2017-09-30 13:12叶冬雁
教育界·上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新时代

叶冬雁

【摘要】重塑新时代下的师生关系已成为教育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重塑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教育改革中一项全新的教育方针,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点。文章将对新时代下师生关系的重塑研究做出了简要的分析,旨在塑造全新的师生关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关键词】新时代;师生关系;重塑对策

我国自古就非常重视教育,具有尊师重教的传统风气。古时候的教师身上有一种“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责任。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的不仅仅是师生关系,而且有一种比师生关系更加紧密的亲情关系,教师像亲人一样呵护与关怀着学生。古代教师把学生称为“弟子”或“爱徒”,这其实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之情。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教师竭尽全力地把学问传授给每一个学生。同时,學生对老师也非常尊重,崇敬,虚心接受教师的教导。然而在当今社会,“师道尊严”已呈现滑坡的态势,尊师重教已经降到了最基本的底线。塑造全新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点,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生间的权利和义务位置混乱

在目前的教育形式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发展与素质教育有着不利的影响。在师生关系中,首先,存在的问题是师生间的权利和义务位置混乱的现象。我国的教育模式一直处于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管理过于严格,从而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性与自由性。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师生间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重塑师生间的关系,才能较好地改善师生间的学习氛围与相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师生间的地位和心灵隔阂较深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地位和心灵代沟较深,这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师生间缺乏基本的心灵沟通,逐渐地产生了隔阂。所以,教师应注重师生间的沟通,以缩小师生间的心灵距离。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的潜意识中还存在着“严师出高徒”的思想。在应试教育时代,沉重的学习压力导致师生间的关系更加紧张,加之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就会有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的现象。因此,在新时代的教育教学中,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二、当前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

(一)教师法制意识淡薄,侵犯学生权利

教师的法制意识淡薄,就会出现对学习成绩不理想、不听话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的现象,这样的教育方式就会导致师生间关系紧张。教师法制意识淡薄,严重地侵犯了学生的自主权利,使学生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虽然教师是本着教书育人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不合时宜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往往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教师过多策划包办,限制学生独立

在教师的潜意识里有一种教师有教学自由而限制学生学习自由的意识,这也会导致出现不健康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并逐渐地失去了自身的主见与独立性。教师过度策划包办学生的学习,会使学生失去求知欲与好奇心,并对教师产生不满。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培养,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自由,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逐步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

三、重塑师生关系的对策

(一)教育部门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在对教师师德培训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热爱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缺少爱,爱是教育教学中的灵魂所在,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教育部门应注重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入手加强对学生的包容与爱护,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爱,逐渐地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后谈话,并对其优点进行表扬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教师师德修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式,而且能够有效地改善师生间的关系。

(二)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并没有真正关心孩子,导致孩子性格会变得孤僻、冷漠、厌世,心态变得消极、沉沦;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形成胆小怕事、任性、娇气、爱发脾气、唯我独尊等不良的人格品质,甚至存在着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心理特别重的毛病。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性格、人格。因此,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家长要树立教育好自己孩子的观念,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要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得到发展,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其次,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养。家长的行为举止处处影响着孩子,由于身教重于言传,对孩子的影响往往产生于潜移默化之中。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举止去影响孩子。孩子只有形成了良好的个人素质,才会在更好的状态下去接受教育。也只有孩子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学校教育才能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本着教会孩子先做人,后做事的原则,要让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感受尊师重教的重要意义,要让孩子懂得教师的重要性。孩子只有充分了解教师存在的重要性,才能发自内心地对教师产生尊重。所以说,家庭教育在重塑师生关系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三)要正确划分师生间的权利义务

在教育教学中,正确地划分师生间的权利义务,也是重塑师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以尊重,尊重与热爱对学生是同等重要的。只有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才更加尊重教师,从而有效地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的教育观点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大多数教师都会存在着独断专行的心态,对于学生的学习权利义务没有明确划分,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所以,教师应该正确划分与学生之间的权利义务,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只有让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育,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进一步密切师生间的关系。endprint

(四)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教师想要与学生较好地沟通,就需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研究。在热爱与尊重学生的同时,与学生进行较好的交流,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等进行深入的观察分析,才能与学生进行较好的交流。例如:有一位教师通过对学生家庭情况的了解,知道有一名学生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尽力为这名学生争取贫困家庭补助,学生在收到补助通知时感到震惊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动。这件事就体现出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有很多种,只要教师用心地对待学生,就能有效地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新时代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的整体发展进行良好的沟通教育,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增强教师的法制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法制意识逐渐增强,注重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对学习方式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还能更好地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就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发展空间,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强制制定整套的学习计划。比如,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教师要充分地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己思考解题方式,而不是单纯地以灌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要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加尊重教师。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对新时代师生关系的重塑有较大的帮助,并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综上所述,只有全面地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师生关系紧张问题,从而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引导学生正确发展的重点。重拾师道尊严,做到真正的尊师重教,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提高学習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仅要从学生的教育方式着手,还应该从教师与学生的相处方式做起,重塑新时代下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杨宝兰.试论初中政治课堂中师生关系的重塑[J].考试周刊,2009(03):205-206.

[2]徐建慧.多元共存:文化视野下师生关系的重塑[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3]李思聪,廖巍.社会文化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师生关系重塑[J].教育探索,2012(07):5-8.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新时代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师生关系好很重要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还原一个纯洁的师生关系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