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妍
【关键词】 学校;劳动教育;问题;对策;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7—0028—01
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劳动教育引入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制度化、系列化。《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学校要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但时至今日,许多地方在该项工作的推进方面并无明显进展,各学校尤其是城市中小学校,在加强劳动教育方面仍然缺乏创新,已开展的劳动教育从效果上来说也并不令人满意。本文谈谈城市学校该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一、城市中小学校的劳动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
1. 学校对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统筹力度不够。许多学校因为对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至今未将“劳动实践”纳入学校常规工作予以统筹安排(所谓的劳技课,大都早已沦落为“室内课”、“鸡肋课”)。此种情况下,学生所面临的劳动实践类作业,大部分都是自己的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布置的,这种由班主任或其他科任老师“各自为政”的作业,难免会出现随意性比较强、难易度不合理、作业内容不统一、实施效果难以评估等问题,这实际上在无形中为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制造了障碍。所以,对于学生的劳动实践,各学校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强统筹、统一安排,最理想的做法是,根据《意见》精神确定合理的周课时数或月课时数,然后以年级组为单位,根据本年级学生的整体情况,统一筹划、统一安排、统一实施,并尽可能地让劳动实践的内容丰富一些,形式新颖一些,以激发学生参與劳动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应该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专门针对学生劳动实践的评价机制,以保证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深度和广度。
2. 街道和社区未能为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提供足够的岗位。城市不同于农村,城市家长所能够提供给孩子的劳动实践机会非常有限,所以,对城市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离不开街道、社区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就当前的情况而言,街道和社区并不是没有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机会与岗位的能力,而是这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工作不够主动。而学校呢?也出于各方面的考虑,缺乏联系街道和社区的积极性,这就导致了街道、社区与学校的沟通不畅、难以形成有效的劳动教育合力。
实际上,在学校与街道、社区的联系、沟通上,各学校的家长委员完全可以大有作为。比方说,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劳动实践活动,可以先就自己的设想和面临的困难与家长委员会进行沟通,然后由家长委员会出面,与街道、社区就学校遇到的困难予以协商、解决,这样,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但目前,许多学校的家长委员会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工作还没有走上正轨,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家长委员是联系家长和学校、学校和社区的桥梁和纽带,如果家长委员会的工作不能规范化、常态化,那么,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合力,就有可能沦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学生在劳动实践方面遇到的许多问题,也都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解决劳动教育问题的几个对策
1. 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劳动对塑造一个人的重要价值。从小干活的孩子较有才干,充满自信,其人际交往能力强。“现在多流汗水,将来少流泪水”,作为父母最希望的是孩子能够终生幸福,千万不能忽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作为学校和老师,也要为一个人的一生负责,要从奠基民族千秋大业来考虑我们的教育,切不可短视,也不可急功近利,更不能明知不对却推波助澜。
2. 国家要加强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立法。一些发达国家对孩子们的劳动教育都采取了种种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当前劳动教育的缺失现状,我们呼吁国家需要尽快地对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立法,从根本上保证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正常化,持久性地健康地开展。
3. 中小学校应该立足校情,对劳动教育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须预见到远期的需要,不但要依据生产建设发展的要求,而且必须充分估计到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之,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良好突破口,社会相关各方、学校和家长,都应当统一认识,加强协调和引导,想方设法为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创造有利条件。编辑:蔡扬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