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岭
摘 要:价值观教育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以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风气。由此开始,党和国家积极在意识形态领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阶段,中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影响,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阶段特征,需要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提升。
关键词: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0-010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0.066
从多个维度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发现,其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价值观的引领下,将能为治国安邦提供精神动力、精神指引,深刻地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与根本性质,映射了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其主要包含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观系统结构,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协调统一,其中,公民层面不仅是落脚点,更是重要的支撑点。学校是人才培养和集聚的场所,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教育战线的神圣使命。
一、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的核心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比较丰富,包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价值理念可细分为三个层面来理解。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实现国家富强、民主,人与人之间文明、和谐,在整个社会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良好社会风气。而在核心价值观引导下,公民个人也要自觉主动地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国家发展的期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人民的精神与期望,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指引力,并统领核心价值观的其他理念。从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中,可以看出美好社会的观照,体现了人民对于美好社会的期待与憧憬,其反映了社会主义为民服务的本质属性,是党和国家一直矢志不渝践行的目标价值理念。新的时期对于公民的要求标准也不断提升,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也是公民需要遵守和践行的基本道德规范,其涵盖了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层面,将能帮助全体公民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从整体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之间,具有客观的联系,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不可风格的有机体。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中国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价值。
二、当前中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一)学校关于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教学力度不足
中学生思想还不成熟,生活与社会实践经验较少,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观,因此,学校必须要对其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针对中学生开展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做到“以生为本”,加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教育。不过,从实际调查来看,不少学校对于此部分内容的教育力度不足。在教学实践中,为尽快完成教学目标,一般都将核心价值观教育绑定“两课”开展。
(二)社会和家庭配合力度不足
分析当前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状况,在培育和践行环节存在两个主要问题。第一是对学校过度依赖,将核心价值观教育推给学校,社会与家庭则参与很少;第二是培育方式偏重理论,实践性比较缺乏。原本应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驾马车”共同发力,现今却是学校孤军奋战,培育和践行效果定不理想。
(三)学生价值取向欠缺清晰
认同是认知的内化与深化,体现了公民个体的主观价值取向与态度。只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实现其接受与内化。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前中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是认同的,然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般采取一元方式,仅靠以一种价值观为核心的单一主导方式,无法有效建构起科学的学生群体价值观体系。
三、中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一)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认知
对于中学生来说,要想正确地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先要脚踏实地地深入研究核心价值观,这样才能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坚持的基础。经过几年的普及教育,当前,绝大部分中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了较清晰的认识,能从较为深刻的维度理解“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学校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应进一步强化基础认知教育与引导,从而为践行核心价值观夯实基础。
(二)重视实践体验和内化促进
体验和内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制成,只有经过体验和内化,中学生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融合到行为实践中。大多数学校都组织了各种生动的活动,来增进中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体验,以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不过,这些活动一般都仅仅限于校园,比较常见的如校园文化活动、班集体活动等。更好地践行核心价值观,必须要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只依靠校园教育活动显然不够。学校必须要创新思维与模式,重视生活化教育,提高学生参与核心价值观实践的参与度,组织更多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以生动的社会实例来引导学生体验、思考和感悟,在多样的体验中实现自我的提升,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进而使践行核心价值观成为自觉的行为。
(三)创新教育方式并挖掘多种资源
学校要创新培育学生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式,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特点,立足实效性,有的放矢地选择合适、高效的方法,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与此同时,学校还要以开放的视野,借鉴国内外爱国和道德教育成功经验,利用网络、自媒体、地方文化资源等,以及相关的社会热点、焦点事件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同时,学校还要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讨论,以达到所学内容的内化。另外,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利用数字校园带来的优势,开辟核心价值观教育专栏,以实现正能量的传递。
参考文献:
[1] 吴潜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意义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5(2):7-9.
[2] 王佐,欧阳珊珊,朱尊尊.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J].现代交际,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