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模式创新

2017-09-30 23:47张莹莹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服务创新

张莹莹

摘 要:文章阐述了城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概述了济宁市城市图书馆的发展现状,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城市图书馆必须坚持创新之路,并从服务理念创新、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手段创新和服务品牌创新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中小型城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思路。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9-0070-03

关键词:城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服务创新

1 城市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

1.1 城市图书馆的概念和内涵

城市图书馆是指城市辖区内的各级各类图书馆,“在地域概念上可以包括人口在10万以上的小城市,也可以包括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大都市;在图书馆行业层面,则既涵盖城市所属的市、区、街道(市属乡镇)、社区等的各级公共图书馆和少年儿童图书馆,也可以包括位于城市行政区划范围内的高校系统图书馆、科研体系图书馆及其他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如:工会、部队、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内部图书馆(室)”[1]。城市图书馆具有两大特点:首先,城市图书馆是一个市域概念,即根据我国城市的行政区划,凡城市辖区内的图书馆均属于这一范畴;其次,城市图书馆是一个系统概念,即以市级图书馆为中心,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级各类图书馆形成的整体。

1.2 城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城市图书馆由规模化到创新化发展的时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并深入完善的关键阶段。在此背景下,将城市图书馆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环境中,研究和反思其功能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基本要求,城市图书馆作为一个系统参与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其优势独特、作用显著。城市图书馆的地方性、区域性、系统性、服务性,决定了其是市域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

1.3 城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实践探索

城市图书馆作为一个系统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实践探索中构建了一种以市级图书馆为中心的图书馆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在东南沿海、长三角等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图书馆事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地区,涌现出东莞图书馆集群网络、上海中心馆制等诸多典型模式,这些模式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目前已较为成熟和完善。此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项目)持续推进,约90个城市参与其中,各地城市图书馆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如宝鸡的“馆点线制”、铜陵的“图书馆+”模式等,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推广性。对于包括济宁市在内的国内为数众多的中小型城市图书馆来说,一方面国内有诸多模式经验可供学习借鉴;另一方面在学习借鉴的同时,也必须因地制宜、因馆制宜、积极创新,寻求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

2 济宁市城市图书馆事业发展概况

济宁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808.19万。济宁市历史文化悠久,是儒家文化、运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之称。全市共辖2区、7县,代管2个县级市[2],并设有四大功能区。“十二五”期间,济宁市全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紧贴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加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此为契机,济宁市城市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济宁市城市图书馆可分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功能区图书馆等。

2.1 公共图书馆系统

目前,济宁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0家,包括市级馆1家,城区馆2家,县级馆7家,其中国家一级馆5个[3]。截止到2016年,全市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222人,公共图书馆总面积6.006万平方米,图书总藏量195.95万册。济宁市图书馆始建于1958年,1997年重建,现馆舍面积9,670平方米,藏书40万册。济宁市图书馆新馆馆舍面积约3万平方米,预计2018年6月交付使用。济宁市下属两个区都建有区级图书馆,其中兖州区图书馆发展较好。该馆始建于1956年,是济宁市建馆较早的公共图书馆。2007年兖州区图书馆新馆启用,馆舍面积3,000平方米,藏书23万册。“十二五”期间,济宁市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保障建设,县级图书馆全面发展,2013年金乡县新馆启用,2015年邹城市新馆和梁山县新馆启用,2016年年底嘉祥县新馆建设完成,鱼台县图书馆完成升级改造,全市各县级图书馆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

2.2 高校图书馆系统

济宁市共有高校5所,其中普通本科类院校3所,高职院校2所。与公共图书馆相比,高校图书馆馆藏丰富、特色鲜明,是城市图书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目前济宁市高校图书馆一般只为校内读者提供借阅咨询服务,社会开放程度不高。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转变服务思想,创新服务理念,以求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如:加强与周边中小学图书馆的合作,进行合作办学、资源共享;加强与公共图书馆的合作,尝试馆际互借,逐步向社会开放等。

2.3 功能区图书馆系统

济宁市有四大功能区,其中高新区科技图书馆是近年来济宁市城市图书馆建设的新亮点。科技图书馆位于高新区科技新城核心区,隶属科技中心管辖,2012年按照市级一级图书馆标准兴建,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图书馆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利用云计算中心平台,建设成为以电子阅览、科技书刊阅览为主的科技型图书馆。该馆于2014年9月开放,现藏书5万余册,设有公共阅览区530个,电子阅览座位120个,馆内实现Wi-Fi全覆蓋。2015年4月,科技图书馆联合市图书馆推出“一卡通”通借通还服务,这是除青岛外,全省第二家实现该服务的图书馆。

3 济宁市城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创新探索endprint

3.1 创新服务理念,提出“城市客厅”的建设思路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平、公开、公益”的建设口号,与城市图书馆建设方针不谋而合。但由于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差异,各地城市图书馆的办馆理念也各不相同。作为济宁城市图书馆中心馆的济宁市图书馆,一贯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宗旨。2014年,借新馆建设契机,济宁市图书馆通过调研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城市客廳”的建设思路,即根据图书馆“第三空间”建设理念,在新馆建设中大胆创意、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图书馆馆藏书目、馆舍空间与阅读氛围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将图书馆打造成集多功能、开放性、舒适性于一体的信息交互场所,使其成为公众聚会、社会联系及学习知识等必不可少的“城市新客厅”。

3.2 创新服务体系,构建城市图书馆混合服务模式

城市图书馆混合服务模式是指一个城市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包含总分馆制和图书馆联盟两种模式,即市图书馆既要进行总分馆建设,构建覆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又要与其他系统图书馆共同进行图书馆联盟建设,构建市域内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全市的文献资源共享[4]。

3.2.1 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内进行总分馆建设。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和持续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公共图书馆分馆建设成效显著。以济宁市图书馆为例,该馆于2008年在济宁市特殊教育学校设立市图书馆特教分馆,2015年与市强制戒毒所合作建立国学分馆,并以此为试点积极推进分馆和流通站的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建设。目前,济宁市图书馆在学校、社区、军营、企业共建分馆及流通服务站40个,市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基本铺设完成(见表1)。

3.2.2 与高新区科技图书馆进行图书馆联盟建设。即以行业联盟等形式开展馆际合作,推进公共文化机构的互联互通。2014年,济宁市图书馆与高新区科技图书馆达成“图书馆服务联盟”构建协议,利用RFID系统实现市区范围内的一证通用、资源共享。2015年4月,“一卡通”系统启动,这是济宁市“图书馆服务联盟”服务模式初步形成的标志。“一卡通”开通后,科技图书馆图书流通量、外借人次明显增加,2016年年底持证读者达到6,160人,为市区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奠定了基础(见表2)。

3.2.3 发展构想。目前,济宁市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正在逐步推进,总分馆制在公共图书馆系统内稳步进行。在与其他系统图书馆进行联盟建设方面,高新区科技图书馆试点成功。预计到2020年,济宁市将在纵向上建立和完善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县区图书馆为分馆、镇街图书馆为节点、社区图书馆为网点的公共图书馆四级网络;在横向上深入拓展“图书馆服务联盟”建设工作,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及部队图书馆等实现了共建共享、协同服务,逐步形成了全覆盖、无缝隙的城市图书馆服务网络和科学合理、便捷高效的多级文献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保障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3.3 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探索多元化服务路线

目前,济宁市城市图书馆系统建设并不完善,离实现服务网络的全覆盖尚有较大差距。为了服务更多的读者,作为中心馆的济宁市图书馆在服务形式上进行了诸多方面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数字图书馆建设。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济宁市图书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尝试数字化服务,主要包括开发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构建“中国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济宁市分站”,开设济宁市“阅读之家”公益阅读平台等。图书馆借助数字化服务的快捷方便为读者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②电视图书馆建设。这是济宁市图书馆与济宁广电网络公司合作开发的图书馆电视频道项目,是山东省首家图书馆与电视台联合打造的数字读书服务平台。该项目于2016年4月正式运行,利用广电网络的优势,为图书馆打造24小时宣传平台。电视图书馆是图书资源在发布渠道上的创新尝试,提高了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扩大了服务覆盖范围,使公共文化资源惠及全市。③自助图书馆建设。自助图书馆的借还系统完全由读者自己操作,不受时空限制,读者可凭身份证或RFID读者证,在自助图书馆系统进行自助借还或查阅馆藏信息,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3.4 创新服务品牌,稳步推进“尼山书院”品牌化建设

2014年5月,山东省出台相关规定,开启“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各公共图书馆和部分图书馆分馆、企业图书馆、民办图书馆建设特色鲜明的“尼山书院”文化品牌[5]。作为孔子故里和儒家文化发祥地,济宁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5年年初,济宁市开启“儒学原乡·文化圣地”文化品牌建设,积极推进“图书馆+书院”服务模式,并将充实完善“尼山书院”授课内容以及县级图书馆开启“尼山书院”建设列为重点内容。此后,济宁市图书馆稳步推进“尼山书院”服务,截至2016年年底,共开展活动44期,受众5,000余人;各县市区图书馆共开展活动307期,服务10万余人次。“儒学原乡·文化圣地”成为济宁城市图书馆服务的品牌项目,为其他地区创新城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参考。

4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局出发,创新服务理念;需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服务体系;需从图书馆服务能力现状出发,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探索多元化服务路线;需从广大读者的公共文化需求出发,创新服务品牌。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有效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促进城市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东来.城市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研究与实践[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5.

[2]徐兴华.行政区划一览表[Z].济宁统计年鉴,2015.

[3]徐兴华.主要年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Z].济宁统计年鉴,2015.

[4]李明生.城市文献资源共享合用总分馆制和联盟模式的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7):75-78.

[5]华东杰.“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9):81-83.

(编校:周雪芹)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服务创新
新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互联网+”的业扩双向服务研究与探索
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青少宫青少年阅读推广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相关建议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油田矿区物业服务管理理念的研究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