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学校教师,要打破教师之间的壁垒,实现跨学科的融合,进而提升教师的课程力。为此,笔者就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课程力团队合作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并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新课程;课程力;策略;平等;跨学科;目标;互动
21世纪以来,打破学科的课程结构,实行多学科综合、基础知识和能力综合、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的结合的跨学科的教育,成为许多国家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中国新课程改革也正式将“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引入新的课程体系。跨学科教育是一种典型的课程合作教育,需要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背景形成教师队伍,突破学科的壁垒,实施学科交融,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 协调学科之间的平等关系
在以“水”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课程设计中,我们开发了以音乐为主线渗透其他学科的方案。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的艺术和体育往往被称为“豆芽科”“不重要”,其地位远不及其他学科,所以在实施之初,其他队员的积极性并不高。最后,在具有音乐教育背景的学校副校长领导下,协调音乐教师和道德与法治教师引导学生创建宣传节约用水短歌;配合英语教师唱有关水的英语歌曲;配合物理、科技教师设计主题为不同形式的水的声音;配合数学教师用一些容器来装不同体积的水,形成不同的音高的乐器;与信息技术教师合作使用音樂制作程序,设计不同的声音,表达各种形式对水的感受;与语文教师合作,以水为主题设计文学作品。
学校课程中没有专业和辅修课程,每个学科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都有自己的意义和功能。在跨学科的团队教学中,要防止其中一个学科的教学内容超过其他学科,尤其是要避免音、体、美等学科成为点缀和衬托,从而弱化了跨学科教育的基本价值。
二、 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的同步
在鼓山中学,教师团队成员的背景多元化,他们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具有不同的学历和教龄。这些思维特征和知识结构的差异直接导致其工作方式不同,因此,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冲突。比如:在公开课上,该选择哪位教师作为主讲教师?该选择哪个班级为授课班级?对此,团队成员有时会无法达成共识,如有人认为有经验的老教师应该作为主讲,有人认为硕士毕业的新教师能更快地接受新的教学模式,适合作为主讲教师。在班级的选择上,有些班主任担心教学进度被打乱而拒绝合作。针对这些在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教学团队最后还是借助行政管理人员的协调,确定共同认可的团队目标,形成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的一致,群策群力,维护团队行为的稳定与统一,避免了各行其是和紊乱无序的状况。
三、 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的互动
作为跨学科教育教师团队中的一个群体,当专家学者把他们的理念传递给一线教师时,往往出现理论难以与实践相契合,或者一线教师难以理解专家的教育思想的情况。为此我们邀请一线教师参加高校举办的“国培计划”项目,由专家学者向一线教师全方位解读国家课程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
同时,专家学者也需要以更大的热情来关注一线教育实践:一方面,改变自上而下的视角,自下而上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理论提升:另一方面,引领一线教师从实践经验出发,把教学看成一种开放的、能够与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交往的过程,并不断与专家的理论和方法相衔接、融合。在一次跨学科教学的课堂上,有音乐教师反映:因为要进行跨学科教学,所以课堂融入了太多文化知识,歌唱课像一个大拼盘,背离了歌唱的初衷。于是,参与项目的专家在跨学科教学中设计了两条主线:一条是以音乐学科为主线,另一条则以非音乐学科为主线,真正做到用教育实践活化教育理论。
四、 协调好教师共性与个性的矛盾
在团队合作教学中,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关联到另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合作教学是在互相关照、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达到默契和完善,进而付诸课堂实践。一个优秀的单科教学行为往往是教师个人的学养、创新意识等个性因素的融合,而在团队合作教学中,彰显个性的单科教学行为有时并不利于团队教师之间的彼此关照。因此,在团队合作教学中既要顾及个体责任又要不失团体意识,只有注重共性的培养,求同存异,跨学科教学团队合作才能在共性中凝练个性,在合作中创造新质。
在实验班级开展的主题单元《贝多芬》的教学中,因为与音乐家贝多芬相关联的科目有历史、语文、音乐、英语、美术等学科,为了避免同一个知识点在多个学科的教学中重复讲授,跨学科教学团队邀请六位不同学科教师参与设计,构建多元学术背景的合作教学模式。由于不同学科教师的知识背景、年龄层次、性格特征不同,并且已往各学科教师之间缺少联系,互相不了解对方的教学内容,因此他们在跨学科团队协同合作中呈现出创新有余而合作不足的局限,陷入个性大于共性的实践瓶颈。寻找并保留共性,在共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创新,是解决这一瓶颈的办法之一。通过不同形式的团队研讨,实现不同学科教师自我认知、价值观的互动与融合,可以更好地协调跨学科教学中教师之间个性与共性的矛盾。
参考文献:
[1]许京.协同创新提升跨学科教师团队合作效能[J].中小学管理,2017,2.
[2]许大成.依托课例.提升教师课程力的实践探索[J].数学月刊,2016,4.
作者简介:
罗术群,重庆市,重庆市石柱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