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曲
传统岔曲《松月绕》是文学游戏类的一首写景抒情题材的曲目,最早见于车王府曲本。作者移植自元代诗人明本僧所写的松月诗,吸纳承袭了诗的雅趣,增写了老翁举杯邀月在松林、赞松咏月的情节。20世纪40年代末,著名弦师程树棠对此曲的文字加以修饰整理,更贴切地表现了情景交融的意境,使之主题鲜明、结构严谨、立意新颖。全篇26句,222个字,通篇为中东辙,易上口,语言清麗流畅。改写后程先生与单弦名家张剑平一起研制声腔改“荡韵”为“脆岔”,交由著名单弦表演艺术家石慧儒和石连城二位老师演唱,各具特色。特别是石慧儒老师的演唱字清韵醇,嗓音脆亮豪放,唱法巧俏洒脱。此曲成为她的拿手曲目。1956年,天津市曲艺团赴北京演出,在一次日场演出中,石慧儒老师返场演唱的《松月绕》颇有神韵,赢得了阵阵掌声。观众中有多位京剧名家,裘盛戎先生的一声“好”声震全场,正喊在节骨眼儿上,令人印象深刻。这段岔曲曾两次灌制唱片流行于世,石慧儒还凭此荣获中国金唱片奖。《松月绕》成为广泛流传的传统岔曲,多少年来久唱不衰、脍炙人口。
传统岔曲中这类题材的作品为数不少,如《梅花绕》《花月绕》《鹤鹿绕》《松雪绕》《风雨绕》等,而《松月绕》堪称其中上品。
在短短篇幅中勾画出“临风挺劲节”“水轮碾太清”的情景,宛如一幅水墨丹青,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情景交融、有声有色。曲头首句的唱词“皓月挂苍松、松青月色明”,鲜明地点出了赞松咏月的主题,直至曲尾“醒来时风轻水静月光松影依然在,猛回头见松自青青月犹明”依然如此。句句有松有月,松月相依,首尾连贯,一气呵成,好似绕口令。
此曲虽然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但是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使人听得如入“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唱词中使用的象声词三字头写法听后让人如临其境,真是妙笔下处境界展现,意深景远、耐人寻味。全曲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朴素流畅、声律和谐、朗朗上口、雅俗共赏。
《松月绕》既承袭了雅趣又力求通俗,具备格调高雅而又不失民间趣味的长处。
岔曲已被确立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代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先生称其为:“奇怪的、漂亮的新体诗。”令人欣喜的是近几年《曲艺》每期都在卷首刊登一篇传统岔曲唱词,并配以彩绘,可称是“才思翔远、事典渊博、舒卷自如、文采辉煌。”(伊增埙语),这要多谢编辑同志了!
在岔曲发展的二百多年中,从俗到雅、俗雅相融,直至雅俗共赏成为独树一帜的鼓曲艺术形式。我们要好好学习传统、继承传统、敬畏传统、激活传统,沿着历史轨迹创新向前!让岔曲艺术奇葩更加枝荣叶茂,绚丽地绽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