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健康曲艺生态看曲艺学科建设的紧迫性

2017-09-29 01:22贾振鑫
曲艺 2017年8期
关键词:曲艺人才

贾振鑫

曲艺学科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之于曲艺发展的“关键”性作用显而易见,说是曲艺生态建设的“命门”也不过分。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争取曲艺高等教育政策的认可,确立曲艺学科法律地位,推动曲艺高等教育的全面实施,实现曲艺人才的专业化、综合化、高层次的规模化培养,促使曲艺理论研究水平乃至综合实力的提升,还在于曲艺学科建设是曲艺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机组成,营造良好曲艺生存环境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

“曲艺生态是对曲艺艺术发展的环境氛围和现实生存状态的反映,是由曲艺作品、创演者、消费者、传播媒介等方面要素有机构成的综合体现。” 而满足健康曲艺生态的概念,一是曲艺艺术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具有持续创新发展的能力,能够根据生态环境的变化及时地做出调整;二是要建设适合曲艺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持创作、演出、传播接受渠道的通畅。由此,曲艺与生态环境各要素之间可以实现相互适应的良性互动,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格局。当今的曲艺生态,曲艺的创新能力与观众的审美需求之间、曲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之间、曲艺艺术优势弱化与现代传媒强化之间、曲艺人才的社会需求与培养短板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以及与此相关的曲艺创作乏力、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节、评论的滞后、观众萎缩等各种现象,都影响了健康曲艺生态的形成。而上述矛盾与问题出现的原因,看似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大机器生产的普及、多元文化竞争格局的形成以及人们艺术欣赏习惯的改变,导致了曲艺对时代的种种不适应。实质上,曲艺学科建设的迟缓、曲艺高等教育的弱势导致的曲艺高层次综合人才匮乏,才是曲艺无法适应生态环境变化的根本。在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人才培养都已搭乘高等教育快车的背景下,曲艺人才培养的传统拜师收徒模式显然已经势单力薄,培养的人才质量、数量都无法抗衡于现代高等教育系统化、规模化的优势。可以说,曲艺高等教育的弱势已经导致了曲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不力,不仅曲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无法取得曲艺学的相关学位,而且影响了曲艺高等教育优势的全面发挥。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考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指挥棒的作用。中小学校为了升学率的需要,都是根据升学考试设置课程,即使教育改革要突出素质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还是无法改变学校的这种功利行为。曲艺除了个别“唱”的曲种在音乐课堂上蜻蜓点水的出现外,学生在学校是接触不到曲艺的,而曲艺高等教育也没有形成足够的感召力让学生为了升学学习曲艺,于是目前的曲艺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生源基础较差的现象,有些甚至是零基础。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曲艺表演”于表演艺术之中榜上有名,现在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现天津艺术职业学院的曲艺系、北京戏曲职业学院等职业院校的曲艺系,都在培养曲艺的职业人才。如何借助这一政策优势,充分利用曲艺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宣传曲艺,提升曲艺在青年人中的影响,增加学生们报考曲艺专业的意愿,在推进曲艺学科建设过程中先行形成曲艺高等职业教育全面开花的局面,也是今后要面对的一个课题。目前曲艺从业人员组成结构是表演人才数量庞大,广播电视及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体的专业曲艺编导,高水平的曲艺创作及理论研究人才,专业的曲艺编辑,演出策划、导演、营销人才等高素质综合人才匮乏,高等职业教育只培养曲艺表演人才的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曲藝创新对时代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历层次对于有着更高追求的学生吸引力尚有不足,对曲艺的引领示范作用不容易发挥。山东省《关于申报2016年“3+2”“3+4”职业教育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的通知》(鲁教高处函〔2016〕3号)中,曲艺表演赫然在列,本科专业代码130302,参考对应本科专业名称:戏剧学。如果这种从中等专业教育到高等本科教育的七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能够形成普遍化,在培养过程中加大综合能力培养和知识架构丰富的通识教育内容,应是目前曲艺高层次人才培养可行的路径之一,并且,一旦取得成功会对曲艺学科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加强曲艺从业者现代艺术工作者职业操守的塑造,行业习惯的培养需要高等教育。曲艺在发展过程中的很长时期内,艺人们都是抱着“以艺谋生”的念头走上了曲艺从业者的道路。以艺术谋得生存,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当某些艺人的“逐利”心态被过于夸大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演出中的“三俗”现象、人才的流失等,都是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惹的祸”。说来说去,是曲艺从业者缺少文化“信念”,没有文化自信,缺少心怀天下的崇高理想境界所致,而这种状况和高等教育的缺失不能说没有关系。高等教育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提升文化境界。看待问题更为客观,遇到棘手问题时能够及时变通,对待事业具有坚守的执着。从这一方面看,曲艺高等教育不只是技能的培养,重要的是让曲艺从业者浸淫于高等教育的文化熏陶,形成发展的思维、看待问题的科学视角,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持续学习的习惯,培养适应生存的能力、爱国爱家的情怀。

曲艺理论研究迫切需要高校的积极参与。曲艺理论研究成果的积累是曲艺学科建设的重要选项,目前曲艺学在学科建设目录中的缺失,是影响曲艺研究开展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师是社会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是在曲艺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尚却没有发挥出来。即使在已开展曲艺高等教育的高校,由于技能型人才力量相对强大,涉及理论研究的人员仍然为数稀少,力量相对薄弱。而且,由于曲艺学科法律身份的缺失,曲艺成果在参与各种评比的过程中,填表申报的学科归属模糊,而大多时候的评委都是与曲艺没有关联的,致使曲艺研究者的积极性大有影响。要强调的是,目前学科交叉研究在学界已成趋势,这对曲艺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懂曲艺还要有其他学科的学养背景,才能用科学理论解释目前曲艺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找到应对的方法,实现借船出海的目的。目前,曲艺与哲学相关的曲艺美学、与传播学相关的曲艺传播学、与生态学相关的曲艺生态学、与接受美学相关的曲艺接受学、与管理学相关的曲艺管理学、与教育学相关的曲艺教育学等研究成果,都需要双重甚至多重的学科背景才能完成。而完成这些曲艺学术研究任务,我们要借助高校文化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功能,借助高校教育系统化、规模化的优势培养曲艺的理论人才,更需要借助高校科研平台取得研究突破。endprint

曲艺高等教育是曲艺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推动曲艺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从形式上是获得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从政策上的认可,从而培养出名副其实的曲艺学学士、硕士、博士服务于曲艺的发展;从曲艺生态环境建设的角度而言曲艺学科建设的意义则要更为丰富。当代国民教育广泛普及,人民文化素质水平迅速攀升,曲艺必然要实现与之同步,甚至要有一定程度的引领。试想一个文化水平浅显的曲艺表演者,又怎么会用曲艺“劝人方”去打动满腹经纶的现代观众。在普通高等教育渐为普及,接受高等教育者已经成为社会主体的时候,具有30万从业人员的曲艺却无法取得高等教育的合法身份,将意味着曲艺从业者无法进入社会主流,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势必会影响曲艺从业者的积极性,影响后来者从事曲艺的信心。更为严重的是,曲艺和其他姊妹艺术高等教育普及的距离越来越大,则会打破整个艺术生态的平衡,使得深受人民喜爱的曲艺处于永远的弱势地位,成为人们眼中想爱而不敢爱的鸡肋,失去社会对曲艺关注与支持的力量。

目前,全国已有几十所高等院校开展曲艺学历教育或通识教育,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现代曲艺高等教育的弱势与拥有四百多个曲种的庞大艺术体系、与社会对曲艺的关注度以及社会对曲艺学历人才的需求等都不相匹配,仍然制约着曲艺学术研究的开展、高层次综合人才的培养及曲艺事业的整体发展。现在,中国曲艺家协会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以推进曲艺学科建设为重要工作抓手,在平稳有序的推进中已取得丰硕成果。全国曲艺高等教育峰会至今已举办三届,凝聚了全国高等曲艺教育的重要力量,并在首届峰会上成立了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联盟,向全社会发出了设立曲艺学科的倡议。中国曲协与辽宁科技大学共同开发编写的高等教育曲艺类本科专业教材《中国曲艺发展简史》《中华曲艺图书内容概览》《中华曲艺图书资料名录》已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余《中国曲艺艺术概论》《相声表演艺术》《评书表演艺术》等教材全部进入编撰阶段,有的已经完成初稿。曲艺高等教育本科教材的问世,对统一曲艺学术话语,改变业界对待同一问题自说自话的现象,有着非同寻常的科学意义。此外,中国曲协主席姜昆在全国政协会议上连续三年提出设立曲艺学科的提案,在赢得社会广泛支持的同时,得到了文化部和教育部的积极回应。相信通过一系列持之以恒的努力,曲艺学科建设定会修得正果,取得国家教育部门政策的全面认可。

总之,曲艺学科建设已然成为健康曲艺生态亟待突破的瓶颈。面对曲艺高等教育弱势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唯有曲艺学科建设的推进与补足才能解决。虽然创作、表演、理论研究、培养观众等都是保持健康曲艺生态的重要选项,但都是只能解决其中的个别问题,而关乎曲艺发展全局的问题,唯有依賴曲艺高等教育解决曲艺生产力中人才的因素,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各个方面的短板,赢得生态环境的全面向好。如果说我们曾经延误过曲艺学科建设的时机,那么现在已经到了时不我待的关键时刻,必须要以曲艺繁荣发展的历史使命感凝神聚力在中国曲协及相关部门大力推进这一伟大事业的征程中,发挥各自优势积极贡献能量,夯实曲艺学科的基础,争取使曲艺作为一门学科得到各界广泛认可。

注释:

①董耀鹏:《关于曲艺学科建设和学术批评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国文艺评论》,2015年第1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曲艺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曲艺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对策
一共几个人
齐心聚力 共同推进建设中国特色曲艺学科发展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智珠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