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促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017-09-29 15:08郝荣荣张彦博
南北桥 2017年16期
关键词:学生心理社会实践健康

郝荣荣++张彦博

【摘 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结合,增进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社会实践 活动 学生心理 健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6.177

作为新课程改革一大亮点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上有着传统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由此看来,综合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核有许多一致之处,主动探索、注重过程、强调体验是它们共同关注的重点。如何有效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优势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的新问题。

一、创设和谐、活跃的活动氛围,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在其实施过程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创设和谐、活跃的活动氛围,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这个环境是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在这个环境里,学生可以与同学、老师甚至活动的组织者进行平等的对话。当学习遇到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福,当标新立异时会得到大家的喝彩。在这样的环境里,达到了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学生在人性化氛围里受到感染和熏陶。如在“广告世界”的调查活动中,正当大家讨论广告给社会带来的好处之时,有同学大胆举手表示不赞成,她认为只有真实的广告才能给我们带来好处,而市面上那些虚假广告、垃圾广告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危害。她这一番话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顿时热闹起来。对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表示赞赏,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于是大家各抒己见,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为什么会产生虚假广告?我们小学生怎样抵制虚假广告。看到孩子们因为自己发现了问题而兴奋的样子,我又一次体会到宽松民主的活动氛围是学生放飞心灵的广阔天空。

二、挖掘活动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内涵,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因此,在确定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主题内容时,都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本。活动主题的选择,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也为心理健康教育创建一个有效的平台。为了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心育功能,我们细心发掘活动主题的内涵,寻找蕴含的心理教育因素。例如在“网络知多少”的调查活动中,引导学生比较网络交友与现实交友的差异,经过学生们的细心观察、访问亲朋好友、资料收集,得到的结果发现,网络交友很难有真实的友情,还会妨碍我们正常的人际交往。在交流汇报课上,学生们还讨论了在现实中如何更好地与他人交往的问题,大家都毫无保留与同学分享自己交友的宝贵经验。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课给了学生很好的人际交往辅导,他们表示要更加积极参与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紧抓活动细节,促进心灵净化

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从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过程的实施、到活动成果呈现并不会完全按事先设计好的,而是在动态生成中完成。在活动中应紧抓活动细节,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向优化方向发展。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是积极参与的,但不可避免会出现一小部分学困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卑,在活动中缩手缩脚。在开始阶段给予这类学生特殊的指导,鼓励他们从比较容易的问题着手,让他们容易得到成功体验。“我终于完成了任务。在完成任务之后才感到自己其实还是蛮能干的,这样的活动其实也很好玩,又能学到东西。老师真的谢谢您。”这是一次“劳动最光荣”体验活动后一个学生的感想。如在“中秋节探索”的活动课上,教师根据学生的条件进行了很好的分工合作,有来自农村的学生调查农村的中秋风俗,有城市的学生到超市调查月饼供求问题,有电脑的学生为其他同学查找相关资料等,只有关注学生、关注活动的细节,才能真正发挥育人的目的。

四、善用评价,增进学生正向体验

学校常常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好坏甚至人格优劣的唯一标准,这种评定不一定与学生的真实情况相符,但却影响学生的自我认识,并引起相应的情感体验。如果学生考得不好,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同学的看不起,觉得没面子,感到一切不如别人,故而逐渐对考试形成恐惧,产生考试焦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与传统评价不一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而是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有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才能正确认识学生、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学生获取面对未来的勇气和信心。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评价过程中,我们尽量多用激励性的评价,来增强学生求知的自信心。如在“废物利用手工制作”活动中,一位男生用废报纸叠了一个纸菠萝,虽然不怎么美觀,但非常有创意,而且看得出这个作品是花了他很多时间与心思的,我非常佩服这位男生的耐心与细心,他在学其他科目可没有这样认真过啊,在作品展示中,我对这个作品表示了肯定,其他同学也对这个同学刮目相看,认为一个大男孩竟然那么细心,这位同学脸上充满了喜悦之情,在后来的各项活动中,参与热情高涨,而且也越来越认真。在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既有进步,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心,我采用“多表扬,少批评”和“批评对事不对人”的原则。鼓励学生大胆地向他人展示自己,并不断认识自己或别人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达到相互学习、扬长避短,最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为心理健康教育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自然的心理训练场景,它比在正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教师费尽心思有意识地设计的虚拟的生活情景、角色扮演等教育方式要真实得多有效得多。学生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去实践、检验、感悟。作为指导老师,我们也及时帮助学生共同去解决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行为或心理问题,努力促进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注:本文为课题《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所作]

猜你喜欢
学生心理社会实践健康
合理把握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度”
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的数学课堂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