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民 徐宏 周柱巍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校本课程案例资源开发,对于民族特色旅游文化传承及本土旅游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以开发学生感兴趣的民族旅游文化案例资源,充分挖掘旅游专业所需的案例资源,巧妙地挖掘新的有意义的动态民族旅游文化资源等方式,并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有助于更好地为民族区域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将案例开发作为学校课程的主导形式,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同时,积极倡导学校积极规划校本课程案例,教师主导开发、建设校本课程案例新模式。
目前,对于校本课程案例资源的开发可以有多重理解,一种理解是“校本课程”的“案例资源开发”,即把“校本课程”看作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板块。另一种理解是“校本”的“课程案例资源开发”,即学校按照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对于学校的部分或者全部课程进行不同程度和层次的开发,其中包括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更好地实现国家课程目标的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我国目前很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属于前者。
校本课程案例资源开发有助于学校真正成为教育和影响学生的地方,通过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各种课程资源,补充和完善国家课程,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有助于学校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需求,为学生提高更多课程选择机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更自主发展;有助于教师加强课程意识与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国家课程的做法,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中,不断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课程评价能力,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在旅游管理教学方案中,校本课程案例资源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民族地区,案例资源更加丰富多样,优势得天独厚。以凯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形成了多种开发模式,一是需求主导模式,就是依据旅游管理大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开发满足学生培养需求的课程;二是条件主导模式,就是依据包括硬件条件、软件条件和教师条件等的学校资源条件,开发符合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课程;三是目標主导模式,就是依据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创造条件开发有助于实现目标的课程,引导旅游专业学生的兴趣进入课程与教学之中,并能走出课堂之外。同时,旅游校本案例开发都应遵循“组织建立、现状分析、目标拟定、方案制定、课程实施、评价与修订”的操作流程。在此,仅以民族旅游文化校本课程为例,谈谈案例资源开发的认识与实现途径。
一、民族旅游文化校本课程案例资源开发的内涵
旅游文化在高校旅游管理课程方案中涉及较多,开发专门的民族地区旅游文化校本课程案例资源,对于不断丰富案例教学有着重要意义。21世纪以来,旅游产业与时俱进,成为各级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普遍关注的时代热点。当然,旅游文化是在特定的时空产生和区域发展起来的,具有浓重的乡土与时代气息。目前,旅游管理课程体系中体现不够准确与系统,如何将民族文化旅游特色融入课程建设与开发中,使其由抽象走向具体,使旅游文化案例资源能够成为独立的创新课程是旅游学科与专任教师的神圣使命。
民族旅游文化案例资源形态多样,既有物质文化形态,以黔东南为例,如: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民宅(木屋、竹楼)、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建筑(风雨桥、鼓楼)、具有独特内涵的饮食(酸汤、泡汤)等;还有精神文化形态,比如:各种民间故事传说(洪水滔天、蝴蝶妈妈)、楹联碑刻(城步苗文)、各样歌曲等(侗族大歌)。总而言之,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资源综合体,将其引进校本课程案例的建设与开发,既可以充分发挥凯里学院旅游管理校本课程的自主性与自由性,又可以辐射黔东南旅游文化与休闲产业。
民族旅游文化校本课程案例资源,应与时俱进,强调内容的趣味性、地域性、民族性及社会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中,开启多角度思维,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综合旅游素养。
二、民族旅游文化校本课程案例资源建设的形式
(一)内容选择
地理风情、文化神韵、民俗特色、旅游商品等,对学生来说,比较新鲜的资源都可以纳入案例资源。
(二)课程式样
课程形式应灵活多样,更多地为实操创造平台,进行形式多样的新课改教学尝试。建议搭建“一对多”或者“分组学习”的合作平台。
(三)建设方式
民族旅游文化博大精深,除了教师进行课程案例资源建设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旅游APP等各种搜索工具掌握大量的旅游文化信息,并尽可能多的进行田野调查获取立体资源,让案例资源数据库更加丰富。
三、民族地区旅游文化校本课程案例资源开发
旅游文化校本课程的案例学习资源和实践平台在全域旅游时代比比皆是,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旅游文化校本课程案例资源建设与开发之方法。
(一)开发符合学校特点的课程
在民族地区旅游校本课程开发中,实践性内容要注意策略,因为这类课程既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趋向,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为此,旅游专业教师应该责无旁贷,积极改革。例如,在我校这类课程开发中一要充分体现凯里学院民族特色,将凯里学院转型办学理念渗透进课程;二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条件,就可以开设《校园人工湖民族旅游环境特质考察》、《校园商业街布局合理》等走出校园的课程。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课程能培养学生操作、设计、创新能力和在完成任务中分组协力共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心智。
(二)以学生为主体,基于案例分析开发民族旅游文化资源
随着网络、交通等通讯工具的迅猛发展,来自本土的民族旅游文化资源内容是多元的,例如专题考察、休闲旅游、课堂观摩等等,都丰富主体获取客体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在案例资源讨论过程中,专任教师就资源数量与质量进行评价,并通过师生互动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在案例分析中,专家既可以避免只讲广度、难挖深度的误区,又可以以实战带理论、以实例印证道理。endprint
(三)关注已有民族旅游文化材料,充分挖掘旅游专业所需的案例资源
校本教材开发应该给予适当的关注,用好、用活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不失为教学开发与利用案例资源的便利、有效途径,让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更好的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实现各学科间的综合,对于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意义重大。
1.深入分析已有民族旅游文化案例
主要从内容与呈现方式上研究,但在民族旅游文化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中,不可过分地依赖校本教材,校本课程教材需要与时俱进,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努力开拓出新意。
2.重视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应用的范例
为了认知贯彻落实旅游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弥补实际操作中的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在平时课堂教学与实践中应注意吸收现成的相关范例,并在此基础上自己开发有价值的创新范例。
(四)注重教学,精心挖掘新的有價值的立体民族旅游文化资源
目前,民族旅游文化发展变化形式多样,旅游文化资源的更新也与时俱进,所以旅游管理教学必须随时关注民族旅游文化资源的发展动态,以此充分引领和谐旅游文化素养,发现课程内容的新理念和亮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从对校本课程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来体现民族旅游的地域特色,在教学过程中以创新求发展,使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为当地民族旅游和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五)注重民族文化,从交流性文化中获取案例资源
文化是人类传达与交流信息的体系,民族交流性文化几乎可以等同于民族文化的全部。民族服饰、建筑、古籍以及文物,语言、旅游商品、民族文学、侗族大歌、苗族舞蹈、民族医药等。这些文化资源都可以作为交流性文化的内容在民族内部个体之间、群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以及上下代人之间进行交流与传递。旅游管理校本课程案例可开发具有本地区本民族特色的交流性文化课程,如丰富的苗侗地区历史、建筑、服饰、体育、工艺、歌舞等,鼓励大学生在学习和了解当地文化旅游资源中,形成热爱本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观念。
四、结语
总之,民族旅游文化校本课程案例资源开发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创新发展的需求,而且对于发扬与传承优秀的民族地区旅游特色与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民族旅游文化校本课程案例资源开发进程中,应通过探究民族旅游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变化形式,以开发学生感兴趣的民族旅游文化案例资源,充分挖掘旅游专业所需的案例资源,巧妙地挖掘新的有意义的动态民族旅游文化资源等方式,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让旅游文化资源案例教学更好地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作者单位:1.凯里学院旅游学院;2.贵州省黄平民族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