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珩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化,从学生的行为、话语、情绪等方面可以看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在逐渐显现出来,学生很容易被当代电视机、手机、电脑等先进技术所吸引而迷失方向。为了避免情况日益严重,教师要及时采取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共同发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直面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充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关键词】素质教育 ; 小学德育 ;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080-01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会良好的交流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书本中能够体现心理健康的知识点,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然后适当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1.增加师生交流,经营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还处于幼稚的阶段,小学生的内心还比较脆弱,每当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障碍就很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因此教师要担当倾听者的角色,耐心聆听学生的倾诉。这就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授予学生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师生观,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利用课间时间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习惯、心理压力等,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注重在交流过程中说话的方式和语气,一位整天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的教师以僵硬的口吻与学生交流,会给学生带来交流负担,难以让学生完全敞开心扉说自己内心的想法,因此师生之间要遵循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平等的原则,才能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同时也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提高课堂效率。
2.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第一要义就是学习,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毋庸置疑是用在学习上的而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因此教师要学会抓住一切有利的时间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又深刻的道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接触最多、钻研最深的就是课本,而课本知识是学生必学的环节,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书本知识中富含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到教学环节中。例如:黄继光为了战争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用自己的身体去挡子弹。教师可以牢牢抓住这个事迹,向学生讲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如今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每天都要微笑面对每一天、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像这样由书本实例因素的心理健康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自己也能深入感悟。另外,在枯燥乏味、压力过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复杂的心理压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典型事例来帮助学生在无形中疏通思想。
3.创设积极向上的班风,适时疏导学生心理压力。
学生的心理素質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所在的环境,良好的心理素质也会根据环境而发生变化。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课间时间、班会课、早读课等方式开展一系列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研讨会,通过讲小故事、看视频、表演话剧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讲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的氛围。例如:在期末考试前期,学生的压力肯定有明显的增加,教师可以讲解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事例,从小时候经历的天花和猩红热等病到长大后妻子、良师去世的悲哀,托尔斯泰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坚持不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顽强的毅力而成为文学界的泰斗。这样通过实例激励学生,让学生相信“坚持就是胜利的真理”,让他们明白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存在磕磕绊绊,不会很顺利地一路走到底,一帆风顺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让学生正视成功与失败,不因为一次进步而得意忘形,也不因为一次退步而从此不相信自己。让学生明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而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是指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坎坷。面对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要注意疏导学生的方式方法,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直面苦难,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小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养。
4.班主任的特别辅导不可或缺。
班主任工作在教育的第一线,每天和学生朝夕相处,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最佳辅导员。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当好倾听者,让孩子们尽情地倾诉委屈。当一个人心里有委屈、愤怒时,倾诉是一种最好的宣泄方法。老师要以亲切的态度认真倾听并安抚“受委屈”的学生。他们发泄完心中的不满后就会很高兴地走开,而并不看重“告状”的结果。
适时疏导,帮孩子们打开心结。当一个人心理不平衡时,往往容易做出失控的事情来。如今的孩子在家中大多是娇生惯养的,稍有不满就不乐意,常与周围的人发生矛盾。教师要适时地引导他们多进行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真诚地与人相处。同时教给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暂时离开引起自己不快乐的人、事和环境,唱唱歌、听听音乐、看看书报或找亲近的人倾诉等。
开展趣味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小学生由于心理认识水平有限,也不认识自身的心理现象,更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心事。教师可引导他们写“心里话”日记、周记,设置“悄悄话信箱”等,与孩子进行心理交流,完成心理辅导。
在赞美中让孩子们快乐起来。在生活中要多赞美孩子,使他们觉得自己的优点越来越多,以增强他们积极学习和生活的心理动力。同时还要教会他们去真诚地赞美周围的人和事,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用理解和尊重滋润孩子们的心田。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孩子,成就他们的满足感,使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告别自卑、懦弱的心理,增强战胜学习和生活中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5.结束语
总之,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阶段,这是漫长的过程,甚至会出现多次反复。但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只要老师与家长不急躁,有恒心、有耐心、有爱心,就一定可以发现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一句话,家长及老师一定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学生及其问题,要始终相信自己、更要相信孩子内在是具有向上、向善的本心。
参考文献
[1]唐讯.现代教师心理素质 [J].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23
[2]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开明出版社.2003(2):141
[3]胡志仙,雷宏俊.小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小学德育 2003(5):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