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学生是思想品德课直接作用的对象,育人功能应该是当代思想品德课的根本功能。本文以苏教版九年级思品教材第一课第三框题《学会亲近社会》的教学为例,探索初中思品课的育人功能。
一、情境导入,引发道德思考和讨论
观看视频《在外遇人摔倒,扶不扶》,同学们围绕“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并说明理由”的话题分组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同学们分组进行交流,主要表达了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不扶,但会拨打110报警或120救护。
理由:
1. 避免被讹诈。
2. 不明原因地扶,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3.我有急事,反正不是我撞的,肯定会有别人去管。
第二种观点:扶。
理由:
1. 作为社会一员要有爱心、懂得助人为乐。
2. 这是道德的要求,不扶会受良心的谴责。
3. 没有时间考虑,就是直觉反应,应该扶。
第三种观点:不敢扶。
理由:
1. 社会复杂,不排除有碰瓷或讹诈的现象。
2. 怕自己帮不上忙。
3. 未成年人是弱势群体,力量弱小,要懂得保护自己。
二、小组辩论,揭示道德困惑与两难
对上面讨论形成的三种观点进行分组,每组持一种观点,进行辩论,互相提问与答辩。甲队为第一种观点,不扶。乙队为第二种观点,扶。丙队为第三种观点,不敢扶。
乙队:请问甲队,你们在等待110或120到来的时间里,做些什么?如果有人倒在马路中央,不去扶,过往车辆不注意,岂不是很危险?医学上有黄金救援时间,等待120到来,错过了黄金救援时间,造成死亡,谁负责?
甲队:打110和120肯定是摆在第一位的。然后再查明具体情况,找周围人帮忙,一起确定扶起他没有问题,便扶。如果不能随意移动,就要在路面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车辆避让。另外找一些工具或急救的物品给伤者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想办法缓解他的不适。平时也要多掌握一些自救和救护的本领,比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
甲队:请问乙队,如果你扶了别人,却被别人讹诈,你会怎么办?小学生扶起老人反被讹,善举变伤心,且这种现象屡屡发生,你怎么看?
乙队:要相信社会是正义的,正义终会战胜邪恶,被诬陷的小学生最后获得了政府颁发的委屈奖,被冤枉的好心人,也得到了证明。讹诈是个别现象,被某些媒体恶意夸大了。不能因为有少数不怀好意的人,而冷眼旁观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乙队:请问丙队,如果当事人是真的晕倒,并不会讹诈你,你也任其躺着吗?如果是你的亲人,或者你本人晕倒了,受伤了,躺在那儿,没有人扶,怎么办?怎么打破不敢扶的心理?
丙队: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
力、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还要学会换位思考,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克服冷漠心理和看客现象。也可以找周围人证明,或者请求他们的帮助,一起救助晕倒者。
三、教师总结,解决道德难题
同学们通过讨论、辩论和交流,其实已经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质疑和答辩的过程中,激发了大家的思考,集中了众人的智慧,思路变得越来越清晰,方法越来越具体,操作越来越可行。当然,也展现了大家较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考虑问题全面而周到,关注细节,同情弱者,关心他人。
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学会亲近社会,不仅要有亲社会的情感,还要有亲社会的行为。积极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信正义公平。当然,亲近社会,融入社会,还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复杂的社会现象。青少年学生要不断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既要见义勇为,还要见义智为。
四、欣賞歌曲,点亮道德之花
欣赏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
其中有一句歌词:我祈祷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请给我再次相信的勇气,穿越谎言去拥抱你。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如果每个人都能保持一颗水晶般的心灵,拥有再次相信的勇气,不畏谎言,不畏强权,不计损失,不求回报,去献出一份爱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世界必将更美好,人生必将更精彩。
本课突破了案例教学法,以案例归纳知识点的常规教学方式、以社会热点问题导入,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道德的思考与讨论,通过互相的质疑和答辩,找到解决道德困惑与两难的方法。选用学生喜欢并熟知的青年歌手张杰的歌曲,贴近学生生活。激励学生的勇气,点燃少年的情感,呵护孩童的善心,扶起社会的良知。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了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开发区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