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新+谢婕
海珠湿地作为城央型湿地,其既区别于一般的旅游景区,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高的要求,需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为基础开发景区;同时也如一般旅游景区,需根据参与生态旅游的游客的需求开发景区。在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过程当中游客的游玩感受与湿地生态空间具有极其紧密的联系,为提高游客的湿地生态旅游质量,应提高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的合理性与空间的舒适度。而拥挤是因个人空间的变化,接触增加、干扰增多等原因通过心理感知产生的感受,其可反映景区时间、空间、密度等条件产生的旅游活动的感受,可作为湿地生态旅游质量的判断标准之一。本文将采用照片评定、对照研究等方法分析海珠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其生态旅游发展改善建议。
一、湿地生态旅游拥挤感知概述
(一)拥挤感知概念
拥挤是由高密度引起的一种消极反应。现代城市生活,人口密度大,人们接受过多不需要的感觉刺激,导致其被过度唤醒、信息超载,产生拥挤这一对高密度的消极反应。同时,城市化进程导致空间资源贫乏,过多人争夺有限的资源,造成拥挤现象的出现。
由上述可知,密度是最终衡量拥挤程度的因子。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人们在密度的概念中引申出社会密度和空间密度两种概念,便于现实情境的分析与操作。且据现实情况来看,社会高密度比空间高密度会更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因此,通常情况下,改变社会密度比改变空间密度更为有效。若改变社会密度,则物理空间不变,改变使用该空间的人数;若改变空间密度,则使用空间人数不变,改变物质空间的大小。
拥挤感知的概念由拥挤的概念引申而来,即指对特定区域内确实密度等级的负面评估。通过评价分析个人差异、情境条件、社会条件、建筑因素对于特定区域拥挤感受的影响,从而得出拥挤感知对此区域的发展制约原因。在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活动中,将人之感受作为媒介,寻找影响、制约区域发展原因的源头,是重要且有效的方法。
城央型湿地因其定位具有一定人本主义,在设置设施、建设湿地公园、对元区进行管理时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必有一定局限性,且易为吸引游客而致使产生拥挤的现象,故笔者分析研究游客对于海珠湿地的拥挤感知以得出制约海珠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因素,提出针对海珠湿地生态旅游的建议。
(二)湿地生态旅游拥挤感知影响因素
由上述拥挤感知定义可知,拥挤感知涉及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整理国内外对拥挤感知研究涉及的影响因素,分别选择个人因素、社会情境因素、实质情境因素中探讨较多的变量作研究。
1.个人因素:偏好与期望;经验;动机;态度
个人偏好与期望对拥挤感知具有一定的影響。个人偏好高密度与高接触者对于拥挤有较高接纳性及忍受力。对于拥挤无期望者,往往拥挤感知的反应较弱。
个人对景区的评价准则会受其以往经验影响。一般情况下,在所处区域包含人数不超过以往拥挤经验的人数时,人们不易察觉拥挤;而经验丰富的健行者在同等空间环境下会较常人觉得更拥挤。
不同游憩动机对拥挤感受也会造成不同影响。想要远离人群,追求孤独感的游客对于拥挤感知较敏感;相反,想加入人群、参与社交活动者则会享受此种程度的人群密度所带来的感受。
最后,人们对于景区所持心态也将影响其拥挤感受。例如,环境友好型游客、生态旅游爱好者,较无法忍受高密度景区环境。
2.社会情境因素:团体类型与大小;他人的行为
在景区游览时同一区域内同时相遇的团体类型、大小、个数等因素都对拥挤感知有影响。此外,他人的行为,如:同行游客的破坏行为、大叫、喧闹、随意丢弃垃圾等也都对游客的拥挤感受有影响。
3.实质情境因素:游憩区类型、区位;物理设施;整体环境品质
不同游憩机会类型的景区,游客产生拥挤的标准就不尽相同。当游客进行湿地生态旅游活动时,对于不同的区域、景点拥挤感受会受其实际作用、情境影响而不同。此外,游客处于步道入口、步道内、具体景点等不同区位,在碰到其他使用者时拥挤感受会有不同。另外,景区的物理设施(如:其资源设施的数量与设置)、卫生品质也将对游客拥挤感受有影响。
综上所述,结合湿地实境,海珠湿地拥挤感知应考虑的因素有密度、个人因素、社会情境因素、实质情境因素。而置于湿地情境之中,社会密度即游客来访量等组成的密度,空间密度则受湿地公园规模大小、景区与景区之间距离、景点与景点之间距离等影响;个人的偏好、情感、经验、动机会影响游客对于湿地生态旅游需求和要求;湿地的区位、标志、环境等实质情境中的各项因子也皆能影响游客拥挤感知和湿地生态旅游游玩体验。
二、问卷设计及结果分析
(一)问卷一设计及结果分析
1.问卷一设计原理
问卷一中设置有性别、年龄、收入、职业四项基本个人信息调查,在调查中仅用于平衡比例,避免对上述拥挤感知影响因子的干扰,控制性别、年龄、收入、职业四大变量比例均衡,以研究所述因子对拥挤感受的影响。问卷二为照片评定题,设置有不同区位拥挤感受调查及不同景观拥挤程度调查相关题目,问卷选定照片涉及对照时,每组照片分辨率及尺寸等影响因子尽可能控制使其一致。
问卷一根据上述影响拥挤感知因素的具体实例体现而设计。针对预期、偏好、经验、团体类型与大小、他人行为、物理环境、整体环境品质等影响因素的态度评价采用李科特标度,设置五级标度,代表的态度分别为:完全不同意、不太同意、勉强同意、比较同意、完全同意。
“看不代表看见”,游客姑且对景区传达的信息不能全盘接受,尚未游览过海珠湿地的人也就无法对景区的拥挤程度做出判断。为避免错误信息的传达,问卷将仅面向游览过海珠湿地的游客,重点关注对海珠湿地生态旅游有过体验的游客拥挤感受。
2.问卷一结果分析及结论
设计问卷时,笔者旨在研究游客的偏好与期望、经验、动机等个人因素以及湿地生态旅游中团体类型与大小、他人行为等社会情境因素以及湿地区位、物理设施、整体环境品质等实质情境品质对于拥挤感知的影响。故选择受访者时,笔者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保持男女比例平衡、每个年龄层受访者人数基本一致,各个职业层次受访者人数也基本一致,收入水平基本一致,但层次为学生、年龄19岁-25岁的人数比重稍大,故可能导致结果有所偏差。endprint
(1)个人、社会情境、实质情境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问卷第一部分对影响游客拥挤感知的因素的调查结果可知,参与海珠湿地生态旅游的受访者中绝大部分预期且偏好人少安静的环境,这与对其旅游动机的调查结果相关联。根据问卷对于游客到海珠湿地游玩的原因调查结果可知,57.85%受访者到园游玩的原因是为了亲近自然;此外出于科普教育、锻炼身体动机分别占39.67%、42.98%(注:此题为多项选择题),故参与海珠湿地生态旅游的游客注重亲近自然的体验,不希望景区出现拥挤的情况。此外,受访者偏好、动机的指向皆说明游客量、游客行为会影响海珠湿地的拥挤感知,生态科普展馆、道路的设置也会影响其拥挤程度。进一步说明,在无法测量游客心理拥挤感知程度时,可借助对游客量、游客行为、湿地资源设施的调查,侧面反映受访者拥挤感知。
同时,由对于受访者过往经验调查结果可知,由于城市居民经常性接触人多拥挤场景,对于拥挤的评判会较长期住在辽阔无人之地的居民不敏感,对于景区拥挤程度的要求只且比平日活动场景轻即可满足。也即说明城央型湿地相比其他湿地对环境质量要求起点低,游客对城央型湿地要求较低,使其对海珠湿地拥挤感知评价较正面。
除上述对于受访者个人因素的调查情况以外,问卷中涉及对于海珠湿地实际情境调查,根据结果可知,受访者在海珠湿地游玩时相遇大型团体几率很小,团体的大小对于海珠湿地拥挤感知影响较小,但仍不能够排出相遇团体对游客拥挤感知的影响。同时,调查结果显示游客占用休憩空间的情况对受访者拥挤感受影响情况比较严重,且海珠湿地整体环境品质及物理设施的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使游客对海珠湿地产生拥挤感知,具体情况在下述区位调查中可得知。
(2)游玩时间及逗留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对游客于海珠湿地游玩的时间及逗留情况的调查结果可知,游客游玩时间主要集中在法定节假日、周末;上午9点-11点、下午3点-5点之间。其中,42.15%的游客一般选择在法定节假日到园游玩,40.5%的游客一般选择于周末到园游玩;46.28%的游客选择在上午9点-11点游览海珠湿地,25%选择在下午3点-5点游览海珠湿地。此外,80%以上的游客游玩逗留时间超过2小时。说明游客选择游玩时间相似,导致某些时间段游客人数较多,某些时间段游客人数较少,易产生阶段性景区拥挤情况。
根据游客于海珠湿地逗留时间调查结果可知,57.02%的游客在海珠湖逗留时间最长,27.27%游客在湿地一期逗留时间最长,15.7%游客在湿地二期逗留时间最长。且根据游客对三大景区拥挤程度评价可知,60.33%游客认为海珠湖最拥挤、24.79%游客认为湿地一期最拥挤。由此可见,游客于不同景區的逗留时长与其对于不同景区的拥挤感受有关联性,且游客对于不同景区的偏好和行为会导致不同景区的拥挤程度相对不同。三大景区中海珠湖最受游客喜爱、游客量也因此最大,游客认为三大景区中其最为拥挤,故海珠湖可作为游客逗留情况、时间与拥挤感知关联性研究代表。
(二)问卷二设计及结果分析
1.问卷二设计原理
问卷二基于问卷一时间调查结果完成。由问卷一海珠湿地游客游玩时间及逗留时间调查结果可知,游客游玩时间、逗留景区较为集中,故在游客多的情况下了解区位对于拥挤感知的影响更具有作用,且更易发现问题所在。
问卷二通过采用照片评定法进行,受访者根据观看一系列图片回答问题,对湿地不同区位拥挤程度做出评价。由于不同时间段及天气等因素影响,区位拥挤程度不尽相同,笔者于海珠湿地拥挤感知最为显著的海珠湖,上午9点-11点、下午3点-5点两段时间采集不同区位照片作对比分析,旨在分析受访者对不同区位实境的拥挤感受及其受时间影响程度,以及区位、时间对湿地拥挤感知的影响。
同时,笔者选取湿地入口、步道、景点、休憩场所为不同区为代表,选取此四个区位依据问卷一“游客量、游客行为、资源设施情况对湿地拥挤感知具有侧面反映效果”这一结论。步道、入口、景点、休憩场所最易观察游客行为,游客量,也最易调查其资源设施情况。
采用照片评定法,受访者可更直观了解现实环境,同时更依据实际情况表达自身对海珠湿地生态旅游的态度。此种方法,较传统的数字或简述对于空间会有更直观的感受,也更有利于对于现实问题的分析与改进。
2.问卷二结果分析及结论
本问卷旨在调查区位对受访者拥挤感知影响情况,采用照片评定与李科特标度相结合进行照片的五级量化评定,共回收121问卷,受访者大多与问卷一受访者相同。
图1 上午9点-11点区位拥挤感知对比图
(1)区位间拥挤感知对比及影响因素
如图1所示,超过半数比例受访者认为海珠湿地代表入口、步道不拥挤或不太拥挤。相反,69.42%受访者认为海珠湿地休憩场所的代表有点拥挤、比较拥挤或非常拥挤;63.64%受访者认为海珠湿地景点的代表有点拥挤、比较拥挤。此项结果说明同一时间段(上午9点-11点)入口、步道、景点、休憩场所对比,景点较为拥挤,休憩场所最为拥挤。进一步将图片结合区位拥挤感知调查可知,游客量、游客行为对区位拥挤感知有影响,某一时间段游客量多、游客行为影响力大的地方拥挤感知程度深,故游客对逗留时间长的景点、休憩场所的拥挤感受更深切。
图2 两大时间段区位拥挤感知对比图
(2)不同时间段同一区位拥挤感知对比及其影响因素
如图2所示,休憩场所(观鱼亭)、景点(沙河粉)无论上午时间段亦或是下午时间段受访者皆有较为严重的拥挤感受,且休憩场所拥挤程度较景点更为严重。此外,休憩场所、景点于下午时间段拥挤程度较上午时间段更为严重。此项结果结合研究期间广州实质天气状况可知,下午3点-5点日照较上午9点-11点强,天气更为炎热,游客更愿意选择于休憩场所休憩纳凉而非在遮阴处较少的步道、景点等地逗留,故下午时间段休憩场所较上午拥挤且较同一时间段其他场所游客量更多,游客行为更难受到控制,活动空间受限、游玩行为受影响的游客更易认为湿地上述两种区位拥挤。endprint
综上所述,游客易受到过往经验、偏好与期望等影响评定海珠湿地拥挤程度,其中社会实境因素、实质情境因素对游客拥挤感知影响最深。此外,海珠湿地拥挤感知具有区域性和阶段性,受区域条件、开放模式、时间情境影响程度大。个人因素的影响因子无法改变,故海珠湿地应根据游客对于社会情境因素及实质情境因素的反应因地制宜改善园区的管理与建设,尤其应注意對湿地区域性、阶段性游客量实行限制管理措施,降低游客对湿地的拥挤感知。
三、海珠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海珠湿地旅游资源设施拥挤
根据游客对于海珠湿地拥挤感知调查结果可知,海珠湿地设施设置存在不合理性,且休憩场所最易产生拥挤现象,导致游客产生不良游玩体验。旅游资源设施与设施之间应保持合适的距离,不宜过于紧凑,景点设施的拥挤也会导致游客感到拥挤。
景点和设施内部的相遇游客人数及游客行为也会影响其他游客体验生态旅游,尤其在游客逗留时间较长的场所(如:休憩场所、卫生间)。根据海珠湿地拥挤感知调查结果以及笔者实地调研结果可知,海珠湿地休憩场所往往游客数量较多,规模较大的且紧邻景点的休憩场所(如:观鱼亭)较少,因此休憩场所普遍最易使游客产生拥挤感受;同时,湿地游客喧闹等行为也会使处于同一空间的其他游客感到拥挤,尤其在休憩场所内儿童喧闹追逐行为以及游客强占位置等行为会使游客感到不适,从而产生拥挤这一消极反应。
由上述问题可知,海珠湿地景观内旅游资源与旅游资源的距离和设置仍有调整的空间,休憩场所等游客逗留时间较长的场所仍需增设或改造。
(二)海珠湿地功能分区及标识不利于游客行为
海珠湿地将其湿地公园分为三个景区,即海珠湖、湿地一期、湿地二期,其对于生态敏感度的划分不够明确,应明确划分核心区及缓冲区,以限制游客行为。
此外,海珠湿地对于岔口及斜路的标识不够明确,景点及景点之间分区不明确,易致使游客定向混乱。此外,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湿地的植物辨识牌皆有损坏、遗失、污浊等现象,不利于游客欣赏植物之时辨别植物,学习生态旅游知识。标志分区混乱不仅会导致园区设施混乱拥挤感受,且最终将对游客的湿地生态旅游产生不良影响。
(三)海珠湿地卫生环境情况不良
根据笔者实地调查发现,海珠湿地存在垃圾乱扔乱放的情况,休憩场所环境污染情况最为严重,在湿地内甚至出现游客在公共场所吸烟,并将烟灰弹至湖里的情况;将零食小吃参与物品乱扔乱放;将液体食物撒到地上,且而后园区内工作人员未采取处置举措。说明,湿地卫生环境情况不良,游客的生态旅游活动行为欠缺积极引导,使湿地生态旅游行为中他人行为对其拥挤感知产生负面影响。
(四)海珠湖游客量区域性失调
根据上述拥挤感知问卷调查结果可知,认为海珠湖最拥挤的受访者占一半以上,且其与海珠湖免费开放模式有关,与限定人次且入园需要预定购买门票的湿地一期、二期相比较,游客更倾向选择到海珠湖游玩,如此既往海珠湖较湿地一期、二期更享有知名度,且更多人选择聚于此处,导致高峰时期出现人多拥挤现象。故使前来体验湿地生态的游客感到负面情绪,此外,过多的人为活动行为也将破坏湿地生态环境,使湿地生态系统不堪压力,若情况持续严重,将破坏湿地生态系统艰难建立而来的承载力。如若不分散部分游客至海珠湿地其他区域或限制游客量,将导致海珠湿地生态系统承载力区域性极端恶化。
(五)海珠湿地时间阶段性失调
根据对受访者游玩时间及逗留情况调查结果可知,受访者较多选择非工作日的上午9点-11点、下午3点-5点到园游玩,且较多受访者逗留时间多于2小时,易在特定时间段产生游玩的高峰,产生拥挤现象;而在其他时期的收益少,且易产生资源浪费现象。
四、海珠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
为促进海珠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其应重视游客游玩质量和游憩体验,多加关注游客内心变化和内心感受。为避免湿地公园面临游客过多的压力以及游客休憩与景区环境资源冲击的影响,基于上述湿地拥挤感知研究,海珠湿地应结合其湿地自身情况,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以缓解其游客过多、游客行为等造成的拥挤感知。
(一)适度调整海珠湿地旅游资源空间
调整海珠湿地旅游资源空间利用关系,首先应坚持设施数量与园区支出成本及环境协调一致,而后根据拥挤情况适当开设游园设施,如休憩场所、科学展馆等利于海珠湿地实现生态旅游目的的设施、场所,将废弃、未被妥善利用的庭院重新整理开放,引导书香文化展会在庭院内进行。此举既能为游客提供更多乘凉遮阴休憩的室内环境,避免游客拥挤于有限的休憩场所进行活动,又可利于湿地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人文知识普及。
此外,湿地内可将运营不济的购物商店、特产店等停业关闭改造成利于湿地生态建设的场所,提供更多休憩设备。经济收入缺失的部分可通过提高门票价格等形式弥补。
(二)海珠湿地分区标识设施完善
海珠湿地对于岔口、斜路的分区标志不够明显、明确,应设立显著、突出的标志牌,尤其在易被忽视却容易导致定向混乱的地方,以起到引导和提示作用,抵消斜路、岔口对定向的不利影响。
此外,海珠湿地应对植物辨识牌等信息指导定期做检查和维修,完善标识系统,在游客逗留时间较长的场所,如亭子、步道休息区域可布置设施放置湿地宣传小册子或湿地知识普及海报。
(三)增设卫生设施管理,加强游客游玩行为管理
为改善景区因游客乱扔果皮纸屑等现象所致的环境污染,应在景区内增设卫生管理设施,加强游客游玩行为管理。基于游客更易注意到几乎平视标识的状况,设施的位置,应根据游客行走和观察的习惯而定,临近休憩场所区域范围应适当增设垃圾箱,此举也可使垃圾箱获得更高的使用率。
此外,针对游客不文明游玩行为,海珠湿地应关注重点区域,如卫生死角、频繁脏乱区域,避免垃圾堆积、散乱现象严重破坏湿地环境。对休憩场所、景区死角等地方应定时检查并每日设置专员进行常规清扫;保安人员在休憩场所除了要阻止游客做攀爬等危险举动之外,也应提醒游客注意卫生;休憩场所等地还应设立环保卫生警告标识,以提醒游客自我约束游玩行为。endprint
(四)合理控制海珠湖游客量,加大其他区域宣传力度
对于知名度较高的海珠湖可采取门票制,收取适量门票费用,一可作为湿地整顿经济支持;二可控制海珠湖游客量,避免三大景區游客量过度失衡。
加大湿地一期、二期宣传力度,分散前往海珠湖的游客到湿地一期、二期游玩,可在节假日提供优惠政策或活动以吸引游客前往。
团队欲到园游玩学习需进行预订,预定时旅游团需提供入园大致时间,其目的旨在错开人群高峰与团队游览日程,减少相遇及同行干扰。
(五)合理调整海珠湖园区开放时间
针对海珠湖在三大景区中最为拥挤现象,海珠湖可学习湿地一期、二期做法在工作日选择一日恰当的时间闭园修正,检查各项生态指标;或封闭部分敏感度较高的场所进行保护。尽管海珠湖生态植物较湿地一期、二期更为常见,不那么脆弱,但如若遭受过多人为破坏也将损坏其生态系统机能。
针对区位拥挤感知结果的建议,湿地可于天气更为炎热的时间段开放更多乘凉休憩设施,且积极宣传、引导游客于较为舒适天气时间段进行生态旅游活动。
综上所述,针对拥挤感知改善建议而已,改变社会密度比改变空间密度更为有效,海珠湿地为保护湿地生态不经受建设破坏,可保持空间密度不变,改变社会密度,通过限制区域性、阶段性游客量以及限制游客行为等方式得以实现,加之在原有基础上,将经营状况不佳商店改成休憩场所也可缓解拥挤现状中最为严重的情境。此外,针对拥挤感知改善湿地建设之余,应注重生态旅游活动的改进,应注意标识系统的完善及湿地生态知识的普及。
五、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中数据分析存在局限性,故其结果仅供参考。问卷对男女比例、职业比例、年龄比例均有作平衡,但在19-25岁范围的学生受访者仍占稍大比例,会使结果产生偏差。此外,区位调查虽基于游客拥挤感知调查结果而选取照片,但难以保证第一项调查受访者与第二项调查受访者完全一致,因此,其对结果也将导致一定影响。同时,区位调查选取的照片为笔者根据研究意图所拍摄,带有一定主观色彩,对比时无关因子难以确保完全一致,因此对结果会有一定影响。照片传至问卷星系统后被缩放处理,会导致照片大小、分辨率等均有所偏差,也将对结果产生影响。
六、结语
本研究旨在警示作为城央型湿地的海珠湿地应对一般景区及生态旅游景区两者进行区别,避免如一般景区一般为盈利及旅游吸引力的提高而做出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拥挤感知是基于人本主义的景区改善研究标准之一,减轻景区拥挤程度能实现人与自然合一,保证人与自然于空间共存达到舒适。于生态环境而言,有利于生态伤害最小化;于游客体验而言,有利于游客游玩体验效益、质量最大化。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