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建筑60秒

2017-09-29 11:59:16栏目主持叶扬
世界建筑 2017年9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

栏目主持:叶扬

改进建筑60秒

栏目主持:叶扬

Sixty Second Idea to Improve Architecture

我们仿效BBC的广播节目“60秒改进世界”(Sixty Second Idea to Improve the World)推出了“改进建筑60秒”栏目,每期将在世界范围内采访两位人物,请他们就建筑、城市、景观、技术等相关问题在60秒的时间里讲出一个或两个有启发性、批判性甚至有争议性的观点。本栏目如实记录了他们的话,采访所拍摄的视频将会出现在我们的相关网页上。所述观点只代表嘉宾本人,与本杂志立场无关。□

朵宁

度态建筑设计总监

DUO Ning

Partner, dot Architects

我正在一个我设计的项目的建筑工地上。这个项目非常有意思,所有部分都是由非专业人士建造的,在场所有穿黄衣服的人不是专业的建筑工人,是企业家和志愿者。

在设计这个项目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它完工以后使用的状态,还要考虑到每个非专业人士在施工过程中的参与度。这是一个非常小的转变,但它提出了一个大的问题:建筑和施工是否能变成分散化的设计过程?传统的定义来讲,建筑设计与建造是高度集约化的社会组织活动。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尝试非专业人士、分散化,打散了原来的集中制度,这给建筑设计和房屋建造带来一些娱乐的感觉,同时也拓展了这个行业的边界。那么这到底是“娱乐至死”的消费行为,还是会为建筑行业带来新的变化,我们也拭目以待。

作为建筑师,我的工作就是观察、发现,并在设计中做出表达,反映我们社会的变化。□

蔡长泽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

CAI Changze

Architect,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of SCUT

其实我所做的事情都很普通、传统。最近几年,每年都会旅行一次,然后每年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竞赛命题做一次设计训练。

2014年,我和董笑以及清华、同济的朋友们沿着西域河西走廊旅行,回到学校后,我和董笑做了YoungBirdPlan KIOSK建筑竞赛,一直到2015年,华黎作为导师指导我们把获奖作品“开辟”落地。那时候性子野、好玩,大冬天背着行李包,以卒姆托的建筑作品为线索进行一次朝圣之旅,后来我回广州工作一年,然后自己一个人去西班牙、葡萄牙旅行一个月。

最近又参加了WA华夏之星初心图书馆的设计竞赛,刚好明天我又要到欧洲旅行。这次路线是从北欧芬兰、瑞典、丹麦到德国,往东一直到伊斯坦布尔,然后折回来,按照西方古代建筑到现代建筑的发展脉络,从雅典、意大利、法国,再往北到比利时、荷兰。这是一条很传统的旅行路线,涵盖了古典、文艺复兴、新艺术运动到现代主义的发展脉络及欧洲主要城市及景观。

因为,我感觉每次旅行之后,会以一种更放松的姿态去生活、工作、读书,当然这些是相互关联的。虽然我们处于信息高速变化的时代,但是仍然存在一条传统的路径丰富你的内心世界,改变你的状态及所处的环境。□

参数化设计元素Elements of Parametric Design作者:罗伯特·伍德伯里/Robert Woodbury出版:Routledge, 2010

汉姆生-霍尔-哈马略:文学,建筑,景观Hamsun – Holl – Hamarøy: Literature,Architecture, Landscape编者:阿斯莱格瓦 等/Aaslaug Vaa et al.出版:Lars Müller Publishers, 2010

歌川广重 江户名所百景图Hiroshige. One Hundred Famous Views of Edo作者:梅拉妮·特雷德/Melanie Trede,洛伦茨·比希勒/Lorenz Bichler出版:Taschen, 2015

新音乐——1945年以来的先锋派The New Music: The Avant-garde since 1945作者:雷金纳德·史密斯·布林德尔/Reginald Smith Brindle译者:黄枕宇出版: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

与传统设计方法不同,参数化设计方法通过设计师创建参数化模型系统来生成设计方案。通过设定参数及参数关系,参数化建模有助于表达设计意图。参数化设计可以改变设计参数、应用计算机生成算法来创建多种建筑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基于搜索的优化算法来优化设计方案。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参数化设计在当代建筑中正在起到重要作用。

《参数化设计元素》介绍了设计师运用参数化设计方法时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包括数学(如线性代数、几何)、计算机科学(如编程、数据结构、算法)等。更为重要的是,该书介绍了系统学习和应用参数化建模方法的途径——参数化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的概念来源于伯克利加州大学建筑学教授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等著的《建筑模式语言:城镇,建筑,构造》(1977)。这一建筑学中建立的概念也被计算机软件工程用来创建针对软件设计问题的可重复利用的解决方法。在不同的问题环境中,模式有不同的结构。在《参数化设计元素》一书中,作者为参数化模型的算法建立了模式结构,包含模式名称、含义、何时使用、为何使用、怎样使用,以及应用实例。例如,“递归”即是其中一种参数化设计模式,可用来生成分形几何,在建筑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

根据伍德伯里教授在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多年的研究和教学经验,该书推介设计模式作为理解和使用参数化模型的基础,实例使用GenerativeComponents编程工具编写。由于该书的影响力,其他研究、设计人员也使用其他主流参数化设计工具,包括Grasshopper和Revit来编写书中的实例。三种不同工具创建的相同设计模式可在以下网址查阅:http://bim-sim.org/ARCH655/Readings.html □(撰文:严卫,德克萨斯A&M大学教授)

15年,一个建筑项目经历了怎样的建设过程,文化、地域、思想,如何将其内在凝聚,或许从这本书中可略窥一斑。

克努特·汉姆生(Knut Hamsun),20世纪挪威作家,现代派文学之父,19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支持希特勒被定为叛国罪。面对这位同时拥有文学成就与政治罪行的作家,汉姆生中心的建设无疑引发了挪威人半个世纪以来的困惑。

书中详细介绍了该项目从1994年建筑师斯蒂文·霍尔首次哈马略(Hamarøy)之行绘下第一笔建筑草图,到2009年汉姆生诞辰150周年中心正式对公众开放,这15年间走过的艰难历程。建筑从早期面对巨大争议到几乎被遗忘,从只能以模型展出到被坚持建造,其自身非同寻常的历程恰好成为设计概念中“无形力量的战场”的现实写照。

本书从不同侧面探讨了汉姆生的文学创作及人生经历,用生动的文字以及荷兰建筑摄影师伊万·巴恩(Iwan Baan)的镜头记录下挪威北部哈马略颇具戏剧性的迷人风景,全面呈现了文学、环境与建筑的关系。汉姆生中心以建筑特有的语言表达了对作家人生的独立评论、对景观环境的释读以及在现象学语境下对于建筑与身体的思考。

2015年,在阅读本书4年后,笔者探访了这座位于北极圈内的建筑,书中动人的描述转化为真实的体验——“经过一段漫长之旅抵达哈马略,如同越过北极圈到达‘极北之地’。午夜的诺尔兰(Nordland)轮廓虚幻而美丽,典型的北方景象正是作家笔下的场景。眼睛在剪影中觅得一座黑暗神秘的塔的影像,它辗转反侧在寻找直立的姿势,窗口的‘眼睛’、顶部的‘头发’,仿佛暗示了一个人的肖像。”□(撰文:冯琳,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讲师)

德国Taschen出版社的《歌川广重 江户名所百景图》是那种建筑师不需要任何犹豫、比较会直接下单购买的书。即便它不是一本建筑专业的书籍,但它和建筑文化紧密相连。

《江户名所百景图》是歌川广重最后一部风景系列作品。大师开始创作时已经59岁,技艺炉火纯青,体能略显不足。所以在这套作品中歌川广重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构图方式,形象起见我就叫它“一叶障目”法吧。具体来说就是把某个元素放置在观者的眼前,例如,把一片叶子放在眼前,其他的东西就会被遮挡掉。但歌川广重有天才的构图技巧,他巧妙地处理这种遮挡,让远景闪现,而近景则成为远景的画框,同时被真正的画框(画的边缘)切割。这种构图法在之前的浮世绘风景画中很少出现,理论家把它称为摄影式取景。与其他两种风景构图法:东方的散点透视法和西方的焦点透视法(这两种也是《江户名所百景图》中大量使用的构图法)相比,它暗示某个具体又偶然的瞬间,是稍纵即逝的,就像我们按动摄影机的快门一样。

除了暗示时间,这样的构图法还让最不可能相遇的元素在画中以合理的方式相遇。百景图第56幅《深川万年桥》是我最爱之一。远景的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而近景一只悬挂在桥头栏杆上的乌龟不偏不倚正好压在神圣不可侵犯的山尖上。

当然作为亲手画图的人,大师和我都知道这是一种提高速度的画法。百景图就像今天的旅游畅销书,在当时以极低的价格出售给游客作为旅游纪念品。一个系列一旦热销,就要不断出新;一旦遭遇市场冷遇,即刻被出版社抛弃。歌川广重作为浮世绘的领军人物,可以想像他在创作数量上的压力,而这“一叶障目”法或许竟是大师为了提高创作速度的无奈之选。但无论如何这一画法成就了一批最精彩的浮世绘作品。□(撰文:李涵,绘造社主持人)

如若说从研究音乐的书籍中,能够找到对建筑学的直接启发,听起来比较牵强。但也不妨简单翻阅这本曾学习过建筑学的布林德尔的著作。如果怀抱对建筑的热情,就不必纠结书中的具体乐理知识。有趣之处,反而在于不同的先锋对“乐”中“理”的颠覆。

当“音、视关系”“谱、奏、听三者关系”等鲜受质疑的问题被挑衅时,先锋音乐家的创作自然地跨入了绘画、行为等“其他艺术门类”。那么,所谓的“其他艺术门类”,究竟该在什么地方划分,又是否能够找到统合的节点?

回到书的章节标题中可以看到“序列”“数”“机遇和偶然”等关键词,能一一地对应到现代绘画艺术的概念中。布林德尔在这样一本充满了主观选择的著作中,展示了艺术在抽象的观念层面,具有确实的共通性。但寄望这样的共通性思考呈现在建筑中总会更加困难。这大概是由于我们少了些放松的心态,不习惯将建筑学的概念放置在艺术范围内所导致。

19世纪,画家们在“先天抽象”的音乐中照见了自己落后的观念。1950年代,音乐又反身奋起直追。在现代艺术发展脉络中可知,观念世界的这种相互促动如果愈发少见,往往与“看懂、听懂”的实用需求相关。我想翻阅这本不需看懂的书,或许可以从音乐的世界再次找到一面先锋的镜子。□(撰文:赵冠男,北京建筑大学ADA研究中心现代艺术研究所主持人)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 03:03:54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36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现代装饰(2020年7期)2020-07-27 01:27:42
建筑的“芯”
现代装饰(2020年6期)2020-06-22 08:43:12
山居中的石建筑
现代装饰(2020年4期)2020-05-20 08:55:08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流行色(2020年1期)2020-04-28 11:16:38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8
设计秀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有种设计叫而专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6
听,建筑在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