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研究

2017-09-28 23:34刘森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实践教学

刘森

摘要:教育类课程实践教学是突出师范教育特色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本文基于实践教学理念,对我国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设置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反思,并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对策,以期对当前我国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实践教学工作的改进有所启示。

关键词: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实践教学

中国分类号:G65

实践教学是教育类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都具有理論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加强实践教学已成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关键环节。

一、实践教学及理念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是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1]实践教学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验证、补充和拓展,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论教学侧重基本理论、原理、规律等理论知识的传授、具有抽象特性,易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2]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地域性强、开放性大、制约因素多、教学环境复杂、可控性较差,因而,不少师范院校的实践教学存在着形式化、随意化、实效性弱化的偏向。因此,要切实提高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促成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就必须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是一个不需要严格规划的教学环节。然而,随着对实践教学认识的不断深入,显而易见,实践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整体教学的成败。实践教学基于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在实践教学中,“知”与“行”统一,学问与德行并重,既注重内在思想、理论素质的提升,又关注外在行动的展示,以自学、独立研究为主,采取答疑、对话形式进行教学。[3]实践教学理念在师范教育中,努力贡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通过课程编制和教学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突出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使所学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固化为良好的教育教学素质,进而转化为合格教师应具有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的系统化的师范课程与教育模式。

二、基于实践教学理念的教育类课程反思

(一)教育类课程设置相对不合理,重视学术性,轻视师范性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不少师范院校盲目向综合性高校发展,“去师范化“倾向严重,极大影响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体现在教育类课程上,即是重视学术性,轻师范性。目前,大部分师范院校的师范生,甚至部属师范大学的师范生,他们的培养目标就是学生考研,因此就忽视了教育类课程的作用,学生只有在考研失利的情况下才去任教,这样就必然导致其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教师的角色。

另外,师范院校虽然有师范与非师范专业,但是在前两年,他们开设的学科课程大同小异,从第三年开始才分开培养,师范生才有机会接触教育类课程,甚至有的师范院校的二级学院,如西南大学,本科前两年不分专业,这就使得学生不便确定自己的目标。[4]

(二)实践教学时间短、形式和内容单一,教学技能训练环节薄弱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积累教学实践知识的重要一环。从目前师范院校的教育 实习情况来看,一是时间过短,基本上是一次性的、终结性的教育实习,且安排在全学程的最后,利用6—8周的时间集中进行实习,但实际上很多学生真正在学校实习的时间只有4—6周。二是形式单一,主要采取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两种形式。[5]三是内容简单,部分师范院校的教育见习仅仅要求师范生到中学观摩课堂教学,回来讨论一下就完结,对于见习的目的、见习的内容、见习的要求则鲜有问津。在实习的过程中,只能让实习生讲几节课,配合班主任做一点工作,较好的还可能主持一次主题班会或团、队活动,而深入细致地做中学生的思想工作,全面掌握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家访等等,根本无法落到实处。而有的实习生甚至连实习班主任的机会都没有,仅仅在中学完成高师院校规定的教学实习任务。时间短、形式和内容单一,加上前期准备不足,后期缺少反馈、巩固,这样很难使实习生通过一次性的实习对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及教师职业有一个全面的接触和了解,难以使师范迅速积累个人实践知识,形成教育教学技能。

(三)实践教学基地较少,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实践教学基地是承担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师范生向教师转型的物质场所保障。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一方面有利于师范院校的教师组织教育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基地学校的指导教师熟悉师范生的情况,有效地加以指导。[6]当前,师范院校实习基地较少,并且与学校距离较远。以河南省为例,截止2013年,全省共有14所师范院校(或以师范类专业为主),其中仅有7所师范院校开办附属中小学校,开办2所以上(含2所)附属中小学校仅有3所师范院校,分别是河南师范大学3所(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各1所),信阳师范学院2所(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各1所),郑州师范学院6所(附属中学4所,附属小学2所)。

(四)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实践教学评价是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具有积极的作用。[7]评价本身具有激励和反馈功能,通过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评价,让学生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激励他们更好地加强技能训练。然而,目前师范院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一般侧重于终结性评价,忽略了形成性评价。评价过程中认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标准不统一、评价不全面问题较多存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不利于评价功能的发挥。

三、基于实践教学理念的教育类课程构想

(一)优化课程设置,实现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

从广义上说,学术性是指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性,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师范性是指教师的教育专业性,解决“如何教”的问题。[8]学术性决定着教师的知识结构,而师范性则决定着教师的技能结构,二者决定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师范教育要兼顾学术性和师范性,现代教师必须即是学者又是教育家,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在增加教育类课程比例的基础上,要实现学术性和师范性的统一。比如,除了开设和改造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教育技术和教育实习等教育类课程外,要增加选修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技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研究方法、西方教育理论等课程。endprint

(二)拓宽实践教学时间、形式和内容,强化教学技能的训练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践教学时间与形式都不够充足,如美国,实践教学形式分为模拟实习、早期实地经验、教学实习等,且实践时间达到75—100天;英国实践教学更是达到24周,主要是到实习基地集中实习;法国通过连续性教育实践,时间为486学时(占两年时间的25.7%);德国的教育实践每一周四个学时,另外还有两年的教育见习,结合教育课程的实践活动进行顶岗教育实习。[8]因此,我国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不应只是一次终结性的教育实习,而应该是一种贯穿整个学程的教育实习。在实践教学内容上,让学生充当课堂教师的助手,代理班主任,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辅导个别学生或学生小组,批改学生作业,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将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活动贯穿学生整个大学学程的始终,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而且促进学生提前進入教师角色。

(三)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推进与中小学的互惠关系

参照国外发达国家教育类课程改革经验,师范院校应首先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关门办学、唯我独尊的办学观念,主动加强与中小学和基础教育机构的联系和交流,尤其是师范院校附近的中小学,应建立长期的实践教学合作意向。师范院校可以为实践教学基地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的服务和辅导,可以提供师资培训、设备的使用及图书的借阅等服务和帮助,师范院校教师可以和实践基地的教师开展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如课题立项、互开讲座等。总之,要不拘一格、全力推进师范院校与实践基地、中小学的互惠、合作关系,开创共赢的局面。

(四)建立多元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实践教学评价,不但只注重终结性评价,还仅仅是教师的主观评价,因此,要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学生自我评价、团队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的实践水平,了解自己的教学优缺点,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才能有针对性的改变实践教学结构,改善实践教学环节,否则所有的教育类课程改革都是无根无源,最后也无的放矢;团队评价能促使学生清晰的确定自己是团队中的某一环节,而且不是可有可无可以滥竽充数的一环。只有把团队合作上升到考评的高度,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否则团队仅是凑在一起又毫无凝聚力的若干人。教师评价是学生实践教学成绩的主要来源,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出勤率,积极性,专业精神等给出整合成绩,此外,教师评价还结合实践基地评价。这样,学生自我评价、团队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可以相对客观、全面作出评价,并调动学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成有信.十国师范教育和教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8-10.

[2]高悌.新世纪高师课程的研究与实践[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77.

[3]赖志群.高等师范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3.

[4]李阳.我国高校本科实践教学及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5]刘敏.关于实践教学理念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0):49.

[6]刘琳,刘志新,吴忠强.高校教学质量模糊评价体系及实践[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29(3):417.

[7]王大钊.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教学模式新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02)154.

[8]张淑君.论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现状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07):94-95.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实践教学
“协同提质”,为师范教育发展注入“核动力”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
关于选大学的相关误区解读:“就读师范院校只能当老师”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