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梅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方式,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习惯的有效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发掘教材内容,充分引入和整合各种法制教育资源,积极利用习作教学、日记、语文活动等进行法制教育,让法制教育之花在语文课堂中绽放。
关键词:法制教育;小学语文;渗透
【分类号】G623.2
小学语文教学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小学生初步的法制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拟就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探讨,旨在促进法制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青少年的成长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学校教育有着密切联系。然而社会和家庭中存在一些“重物质、轻精神”、“重智轻德”、“法律观念淡化”的行为,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因此净化社会环境,加强法制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任重道远而势在必行。这样的重任,对于承担着教育责任的学校来说,自然是义不容辞的。学校教育是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阵地,但有效的法制教育不是集中的说教,而是融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活动之中的。学校日常教育活动中,学科教学是主体。因此,把法制教育内容融合于日常学科教学活动之中,是当下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渗透也就成为必然。
我充分利用语文学科教学,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就与法制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并逐步树立起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制意识,在生活和学习中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和实践中渗透法制教育,取得“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呢?下面我就谈谈几点看法。
一、依托课文,合理延伸
语文教材就是很好地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载体,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借助语文教材的内容有机渗透法律专业知识,并恰当地把握分寸,合理延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例如教学《景阳冈》,利用最后的总结,我抓住武松打虎这件事对学生进行了法制教育。我告诉学生武松打死老虎成为英雄是在当时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环境。现在老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能随便猎杀,猎杀国家保护动物是犯法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并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武松打虎这件事发生在现在,又该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武松又该如何是好?你能为他出谋划策吗?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又能激起学生探索和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的极大兴趣。只要我们依托课文,从文本开始,注意挖掘文本中的法制教育元素,并适当地延伸到课外学习,便可以随时抓住点滴细节向学生灌输法律意识。
二、拓宽素材,丰富表达
学生最怕写作文,最大的原因在于他们平时积累的素材太少。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每天定时收看新闻,如中央十套的《法在身边》等法制栏目,同时搜集新颖的写作素材。这是学生收集写作素材的一个好途径也是向学生传授作文拟题技巧的好办法。同时我也会选出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详细地分析,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法律的无穷魅力,学习法律人是如何运用法律的思维去思考,让活跃的法律分子源源不断地流入学生们的作文创作中去。例如,甘肅校车事故发生后,针对这件事我让学生写一篇《交通安全在我心中》的作文。因为学生都从新闻报道中得知事故发生的原因在于校车车体本身不达标、超载现象、司机素质较低,所以这次习作,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不仅能谈到校车存在的弊端,还对校车的安全标准提出不少建议。有的建议校车要有统一的颜色和式样,设施安全;有的建议每辆校车配备警示灯,四周加装防撞钢梁;有的建议校车司机要经过专业的身体和心理测试,并学好紧急救护知识;有的还能联系平时看到的一些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超载行驶,闯红灯等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并在习作结尾呼吁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做文明的行路人。总之,由于平时有了素材的积累,这次习作学生得心应手,习作的内容也做到有血有肉。
三、模拟活动,加强实践
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把生活实例、生活原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语文课堂中呈现,把枯燥的语文学习融入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既有效地学习语文,又在有意识的引导实践中强化法律意识,提高法制教育成效。利用班会时间积极开展“法在我身边”、“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孩子”、“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争做小律师”等学习主题的班队会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要求学生积极收集讨论交流,通过广泛参与,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法律知识,接受一次次的法制教育。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入法制教育。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为学生创造法制氛围的最好途径。例如我在班里举办了一次“模拟法庭”的班队活动,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起“班级悬案”进行法庭审判和辩护。要求学生查阅诉讼程序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并要有原告、被告双方和主审法官,有起诉状和辩护词,有法庭陈述和法庭辩护,有证人、证据、证物,有最终的判决等等。积极开展以“我是遵守法律的小公民”为主题的演讲、征文、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信待人等良好习性。增强学生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
四、交流感受,深化认知
小学语文课本每单元都有一块是口语交际。我利用“口语交际”教学适时渗透法制教育。我经常组织学生对生活中的、报纸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谈谈看法,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例如,不久前新闻报道浙江义乌一辆只有20 座位的汽车竟超载84 名学生。针对这件事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动,他们会发自内心的感慨: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不乘坐无牌照的车;谈到社会上的一些小混混收取学生“保护费”的事情,孩子们个个气愤填膺。教师因势利导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中称“严重不良行为”里第三点是“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教师只需要把典型事例与相关规定进行对号入座,学生们便能轻易理解哪些是严重不良行为以及它们的违法性质,达到了深化认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方式,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习惯的有效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发掘教材内容,充分引入和整合各种法制教育资源,积极利用习作教学、日记、语文活动等进行法制教育,让法制教育之花在语文课堂中绽放。
参考文献:
[1]姚莲菊.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浅谈[J].政府法制,2007,(10).
[2]葛家珩.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小学时代(教师),2010,(09).
[3]董艳敏.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相结合[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