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知
【分类号】G633.3
美育的特点是通过形象去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学生的灵魂,培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语文学科的知识性、工具性、还要重视它的思想性,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容轻视。
一、语文教师应有的美育素质
作为美育活动主体的教师,其素质将直接影响进而决定着美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善于发现美、感知美、捕捉美、表现美。要做到这些,语文教师必须注意平时积累生活,丰富阅历,把握作品的形象美,感知语言的音乐美,品位词语的意蕴美,领会句式的变化美,领悟整体的风格美,为美育的实施提供认知性方向。同时,语文教师要有审美的鉴赏力、丰富的情感、审美的创造力等。另外教师的仪表、举止、人格魅力,也将对美育的实施起到重要的作用。总之,美育体现在语文教师的整个教学基本功中。语文教师如果能在范读、讲解、板书、教态等基本功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美育,使听、说、读、写在美的旋律中达到知识和技能的和谐统一,那么,语文教学就能达到大纲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教学要求。
二、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施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平时教学中,本人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渗透。
1.运用语文教材,感知美。
利用现行教材中的美文,挖掘有价值的审美观点,如人物的形象美、事物的形态美、诗歌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的诗意美、结构的形式美等,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认识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如《雨中登泰山》一文,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把握结构线索,想象雨中登山的奇特美景,领略那“独得”的“雨趣”,更要通过作者冒雨登山的壮举,唤起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和悠久文化传统的热爱之情,让学生体会到文章表达的人格美——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2.在范读课文中,发挥美。
“范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方法,它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是一种声情结合的技巧。语文教师因该读出文章的音韵美,希腊古典主义美学家郎机弩斯说得好:读出来的“文字”,“不仅能打动听觉,而且能打动整个心灵”。
比如,诗歌的范读,可利用它整齐而明快的特点,读出诗句的节奏感,给学生一种音乐美的享受;散文的范读,可利用它畅达,飘逸的情思,读来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美不胜收之感;记叙文的范读,可利用文章曲折、生动的情节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在有张有弛的语调中使课文内容形象地浮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训练他们说话时发音正确、语气连贯的语言习惯,而且在节奏明快、悦耳和谐的朗朗范读声中,能使他们大脑兴奋,思维活跃,同时也引起心理上的快感和美的联想。
然而范读技巧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广泛学习,经常训练。从声音的速度、轻重、停顿、韵律、节奏等读出词和句子的发音动作,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是课文内容在音韵美的感受中浸入学生的心田,泛起学生的求知欲。因为高级的聲韵美,不仅爽与口、悦与耳、而又易燃与心。
3.在课堂教学中,示范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衣着打扮、仪表风度、行为举止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都可以说是一种直观而神奇的教育力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态对儿童心灵是一股有意的阳光,而这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的”。因此,教师的态度应急清新脱俗,又肯定自我。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每一个细小变化都会对学生有作用。比如,在学生向老师问好后,教师能认真的面带微笑和学生答好;当需启发学生思索和回忆课文知识时,又和学生一样轻轻地皱起双眉,表现出治学者的严肃认真性;当学生答非所问时,教师缓缓摇头,以表示有疑问,并以手势和语言继续启发学生思考;当学生回答准确完整使,频频点头,满脸笑容,也表示赞扬和鼓励。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以书本知识为载体,以师生感情为纽带,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过程。一个教态美的教师一定会加大信息的密集度,增强教学效果的形象性、动态性、可感性。
4.在写作教学中,表现美。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就是学生心灵的外化。在作文指导中要渗透审美素质的教育,让学生写作的同时,感受审美的愉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因而语文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将生活中积累的美感材料,通过思维加工,熔铸笔端写好作文来表达美。
在写作课上除教给学生写作技巧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提高感知美、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如我们在春游活动中组织学生游览阿角沟、三角石,参观旗布寺时,指点学生从形态、色彩、光线等角度去感受、发现山石的奇特、河水的清澈、林木的葱郁、庙宇的古朴等美的事物,从中积累美的表象,成为作文中表现美的材料。
5.在课外活动中,创造美。
课外活动是课堂活动的延续发展。我们可以通过校内和校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在校内活动中可组织语文课外兴趣小组,办手抄报、黑板板、举行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活动,学生会在各种活动中自然地去表现美、创造美。在校外活动中可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实践实习、观看电影、演出或文体比赛等,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审美领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总之,在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的素质教育中,将美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并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一条基本思想,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存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存在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我们要长期坚持,不断挖掘,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他们热爱美、追求美的激情,以切实提高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