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丽爱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任务设计的策略,任务实现的策略,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归纳提高,给出新任务等,让学生逐渐深入解决问题,完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任务设计
中国分类号:TP37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提升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有着时代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符合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供了逐渐深入的学习路径,方便学生逐渐深入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典型的信息处理的“任务”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深入地完成一些“任务”,从而获得清晰的路径和知识结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能力。这样学生就能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良性循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努力进取的自学能力。当前教学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实践,精心研究,能研究出任务设计的策略和任务实现的策略。
一、任务设计的策略研究
1、 任务设计要有很强的实践性
信息技术课中,教师要让学生上机动手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掌握策略。
2、 任务设计要现实、有趣味
我们可以按照日常生活中趣味的素材向学生提出任务,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完成研究任务,不能提出枯燥的学习任务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征
(1)任务设计要考虑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别
不同年龄的学生,同一年龄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时候差别很大。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文化差别、能力差别等,从浅到深,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可以事先精心准备怎样点拨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完成和生活与学习密切关联有趣味的任务的时候,会很有学习乐趣。
(2)“任务”设计要分散重点和难点
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要逐渐积累,“任务”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联系等。每个“任务”中含有的知识点不能多,过多的难点和重点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任务”规模适合小点;前后“任务”之间有的联系比较理想。任务是手段,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动”的目标。所以要逐渐从点到面、逐步介绍知识点,让学生了解,熟悉后再进行知识的积累,深入理解,适当加以概括和总结,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逐渐形成螺旋式的认知结构。
(3)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进概念,展开教学内容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教师经过巧妙设计教学任务,将要讲解的信息技术知识包含在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完成所要掌握的知识的目的。教师引进新知识的时候,可以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参照,按照“布置任务——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归纳结论”的顺序引进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中,观察了有感性认识,再分析,介绍方法,加以总结,形成规律性的知识,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任务进行详细分析,提出问题,并研究问题解决的策略,通过实践完成最终的目标。这样的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如何在“任务”设计过程中促进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将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教育教学创新活动,在应用中实现创新。
4、 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
教师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别、知识的特点和难易程度进行设计。教师可按照最基本的任务、提高性的任务和开放性的任务来进行设计。教师给出例子和实际操作步骤,学生按照教师的样例完成。提高性的任务是教师给学生一些发挥自我能力的空间,例如制作名片,教师规定尺寸,版面设计让学生自己完成。开放性的任务,教师只提出一些要求,内容和形式都要学生自己去组织和安排。
二、任务实现的策略运用
1、 任务呈现策略
任务呈现要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任务的愿望,教师运用各种信息手段,创造环境,进行讲解、示范等,让学生喜欢在情景中学习,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
2、 任务指导策略
教师是学生完成任务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师要不能代替学生完成部分内容,而是适当给学生方式、方法的指导和建议、暗示和反馈,教师可以在学生接受任务之前,过程中和完成任务后进行指导。
3、 任务管理策略
学生完成任务需要好的活动环境,环境的创造和维持需要教师有效的管理。学生的活动根据完成任务的实际需要,分为独立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需要教师的管理和有效的安排措施。
三、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完成任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学生会产生疑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和创新,运用教学资源,通过不同渠道、方法收集素材,制作有个性的作品,教师可以运用下列方法:
1、 学生讨论
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引導学生讨论,找出哪些是学过的,哪些是新知识,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线索和思路,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2、 自主探究
学生自己在计算机上操作,体验成功和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获取对知识的理解,探索问题的最终解决。
3、 合作学习
计算机环境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好的条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组,启发引导学生将活动主题引导向深刻,揭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教师可以将学生个体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和“组际竞争”的关系,将教师和学生单向和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归纳提高,给出新任务,追求创新
学生能完成任务,掌握新知识,教师要及时给予归纳总结和提高,让学生获得深层次的认识和掌握。
总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经过和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吸引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到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内化,技能掌握,成就感的体验,能实现人们的人际交流,内化并促进人们情感的升华和深化,能积极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是积极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的重要作用,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好的信息素养,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教学优质态发展。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项目编号:1411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