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探究式教学法实践

2017-09-28 17:43季扬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文探究

季扬眉

作为初中一线教师的我,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四十五分钟的语文课堂,个别学生总有说不完的多余的话,还有些学生总在寻找机会交头接耳,只要略微讲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教室立马会炸锅,甚至于无法收拾。在这些情况下,好像只有拿出“师道尊严”,甚至大声训斥,课堂才会逐渐平息下来。但这样之后往往会出现另一番景象:只剩下少数学生能专心听课,多数的学生面无表情,神色黯然。如此死气沉沉的状态真让人受不了。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热情,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积极愉悦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呢?如果我能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这些情况应该会有所改善。

新课改以来,我国各地针对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也搞得轰轰烈烈,探究法已经成为教学法中极为重要的一种。语文学科是学校的主要学科之一,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些具体的方式开展自己的教学:课堂之外,教师布置学生广泛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最终获得知识和技能。显而易见,探究式教学注重的是学习的整个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当然,学生在学习上的这种探究能力不是天生的,所以才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点点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联系到自己的语文课堂实际,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用好探究教学法,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问题,因此,课堂上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必须围绕问题展开。那么,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和内容设定一个个难度适宜、合乎逻辑的问题,以便学生一步步、螺旋上升式地探究到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学生在每学习一篇课文时,预习之后,往往对课文的兴趣并不浓厚。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可以精心设计好导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探究兴趣。

在执教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前两天,遇到一位家长,她向我说了这样一段话,‘我非常想我的母亲,想她在我这住段时间,也可以给我帮帮忙,可是她一来,就会与我那孩子起别扭、起争执。争什么?争电视的遥控器,家里只有一台电视机,外婆要看韩剧,孩子要看动画片,互不相让。最后,外婆把遥控器一扔说,我在这实在住不下去了,我还是回家吧!于是回家去了。‘老师,请你帮我跟我家孩子说说吧。我该怎么跟那个孩子谈呢?”当我讲完这一段话,大部分同学表情都有点不自然,他们可能想到了自己在家的种种情形。所以,当要求他们提出建议时,不少同学都是先反省自己,而后提出相应的建议。同学们回答之后,我也表达了我的看法:“在校学习了一天的孩子,回家提出要看电视的要求是无可厚非的。”“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就会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样的事情。”一下子,学生就很想到文章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兴趣就自然而然地被激发, 课文的探究学习也便由此开始。

另外,在执教文言文《幼时记趣》时,我先给学生看了三幅美丽的瓶花,接着讲述了这一段话:“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有这么一个人,居然有办法让昆虫爬上了瓶花。因为死去的小昆虫不变色,所以他就寻来了死去的螳螂、知了、蝴蝶等小虫子,拿细线捆着它们的脖子系在花间,将他们整理成抱着花梗、踏在叶子上的样子。怎么样,大家觉得这个人是不是很有趣?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人——沈复。”同样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引入课文,他们很想知道这样一个有趣的人在文中的奇怪经历。在初次读完课文之后,他们更想去探究沈复能够获得这么多乐趣的原因。

如果我们老师在执教每一篇课文时都这样精心设计导入语,相信一定会将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来,学习兴趣自然浓浓郁郁。

二、巧妙引领,教给探究方法

学生是学習的主人,探究式教学提倡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但这并非放任自流。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巧妙点拨,选择恰当的时机引领学生,教给他们有用的探究方法:给出一些事例及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的阅读、思考、讨论等方法达到独立探究的目的。

教学形式受到学生欢迎,这是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保证。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引领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作为切入点,进而认识、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感悟作品的思想意义。拿小说教学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还可以结合文章的中心句、模糊句,以及一些不明确的地方,让学生进行讨论,甚至辩论,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学鲁迅先生的经典小说《孔乙己》,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就是一个模糊句,但如果顺利理通这句话,便可水到渠成地理解文章中心。于是,在课堂上,我就引领学生联系全文,请他们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果真,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同学认为他死了,因为原先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而现在他被打折了腿,黑而且瘦,再加上天气又逐渐转凉;善良的同学认为他没死,可能是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谋生了;有同学认为他死了,因为他这么好酒,如果没死,哪怕爬也要爬来喝酒的。课堂上,每个同学都参与了讨论,而且越来越热烈。后面又有同学站起来说,孔乙己应该会死的,因为原先别人嘲笑他,他会争辩,而现在是“不十分分辩”,说明他的心已经死了;又有同学补充说,天气已转凉,且他这时穿着的是“破夹袄”,孔乙己可是无论如何也不肯脱下那件长衫的,而此时他已脱下,这就意味着他生命的终结。多么精辟的看法。学生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既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学到了分析文章、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在语文课堂上巧妙地引领学生进行多多的探究,一定能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探究方法,更可以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endprint

三、引导发问,提高探究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往往不似小学语文课堂那么生动、活泼,我想这不仅仅是学生长大了不愿意表现自己的缘故,更多是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教师仍然是以讲解各种知识点为主,将文本分解得支离破碎,而学生只是一味地动笔记录,当然会听得索然无味。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过程中,学生的“独特体验”就是读出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疑问,继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读书贵有疑,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就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一旦问题提不出,后面的探究学习就无法进行。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营造出浓郁的探究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到探究式的学习情境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文本进行品读感知,大胆质疑。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他们善于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呢?可以提醒学生抓住文本字词进行质疑,另外可以改变“教师问——学生答”这种自上而下的单一问答方式,积极倡导“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问答形式,学生质疑能力提高的同时,更形成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品质。

记得教授初中第一篇说明文《宇宙里有些什么》时,课堂上有一个学生针对“这条天河淹没了1000万万颗以上的星星”这句话,提出了“万万等于多少”这个问题。此問题一出,其他同学哄堂大笑。“万万不就等于亿吗?”在同学们的笑声中,提问题的同学灰溜溜地坐下了。如此状况下,提问同学的积极性肯定大受打击,于是我巧妙地引导同学们:“既然万万等于亿,那么作者为何不说1000亿颗星星呢?”这一问,同学们都懵了,但是一会儿之后,那个提问的同学举手了,他说:“用‘万万听起来比‘亿更响亮,而且给人的感觉比用‘亿更多。”同学们又笑了。其实这位同学的回答非常正确,我赶紧在课堂上予以肯定:“其实你发现了汉语修辞的规律,这儿运用叠词有两个好处,一是让人听得清楚,二是强调星星数量之多。”停顿片刻,我又接着引导:“大家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的这个新知识点,是谁交给我们的呢?”这时,大家一致以钦佩的目光注视着提问的同学。比起之前的落寞,相信提问同学此时已经觉得无比荣耀,他所体会到的成功和自信,一定会让他在今后的语文课堂、语文学习中更加大胆地质疑、探究。

法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所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一定要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多多提问,随着学生自主提问越来越多,探究经验的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鉴赏水平以及自主探究能力也将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平庸的教师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相信,如果我能认真地朝着上面所说的三个方面努力,一定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必将得到蓬勃发展,而且我的语文课堂更不会再出现交头接耳、讲话、甚至打瞌睡的现象。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课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