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姣 张园园 罗 菁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67)
电针结合生物陶瓷火罐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
朱文姣 张园园 罗 菁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67)
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生物陶瓷火罐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电针治疗,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生物陶瓷火罐治疗,隔天1次。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简体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SC-ODI)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SC-ODI评分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电针结合生物陶瓷火罐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并能减轻患者疼痛及改善背部功能活动。
背肌筋膜炎 电针 生物陶瓷火罐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简体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
背肌筋膜炎又称背肌纤维炎,指因外伤,劳损或受凉等引起项背部筋膜、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1-2]。本病具有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的特点,给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不便。临床研究证实,针刺、拔罐对背肌筋膜炎均有一定疗效[3-5]。生物陶瓷火罐既有普通火罐的负压效应,又有远红外线的温灸效应,且无烟无味,安全舒适[6]。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笔者采用电针结合生物陶瓷火罐治疗背肌筋膜炎,并与单纯电针相对比,旨在寻求一种优化的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背肌筋膜炎诊断及中医风寒湿证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辑)》制定[7]。纳入标准:符合背肌筋膜炎的诊断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年龄20~55岁,男女不限;病变部位局限于背部;近期未进行针灸治疗或其他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发病部位有皮肤病或皮肤破损者;脊柱有器质性病变者;合并多系统疾病或精神病者;妊娠或准备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不配合治疗及评估的患者。
1.2 临床资料 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到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70例背肌筋膜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电针治疗。取穴:背部疼痛部位附近取夹脊穴4~6个,肺俞、膈俞、肾俞均取双侧。患者取俯卧位,穴位予常规消毒,用0.30 mm×40 mm华佗牌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针刺,夹脊穴与脊柱成30°角,向脊柱方向斜刺20 mm,肺俞、膈俞向内斜刺20 mm,肾俞直刺25 mm,行提插捻转手法使之得气,然后接华佗牌SDZ-Ⅱ型电针仪(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选连续波,频率设为2 Hz,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时间设定为30 min,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生物陶瓷火罐。傲力远红外中医生物陶瓷火罐若干个 (厦门市傲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罐口直径:55 mm)。具体操作为电针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背部疼痛部位面积大小,选取合适数量的生物陶瓷火罐,先将生物陶瓷火罐置于家用微波炉中,温度设置为高温,时间设定为15 s,之后以闪火法将罐吸附于病痛部位,待其吸附力减小至自然脱落(约10 min),将罐取下,隔日治疗1次。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
1.4 观察指标 1)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8]。 2)简体中文版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SC-ODI)[9]量表评价患者背部功能活动,最低0分,最高5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背部功能障碍越严重。上述指标于治疗前、1个疗程后及2个疗程后各评定1次。
1.5 疗效标准 参照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辑)》[7]制定。临床痊愈:背部疼痛消失,无压痛,活动自如,血沉正常。显效:背部疼痛基本消失,无明显压痛,活动大致正常,血沉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有效:背部疼痛减轻,轻度压痛,活动有改善,血沉下降,能参加轻工作。无效:与治疗前比较,各方面无改善。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自身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1、2疗程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 (P<0.05),组间治疗后同一时间点比较,观察组VAS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疗后同一时间点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1疗程后 2疗程后观察组 2.98±1.43*△ 1.31±1.27*△对照组 4.15±1.88* 2.96±±1.53*n 治疗前35 6.31±1.62 35 6.42±2.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ODI评分比较 见表4。两治疗1、2疗程后两组患者SC-OD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同一时间点比较,观察组SC-ODI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SC-ODI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SC-ODI评分比较(分s)
组 别 1疗程后 2疗程后观察组 18.97±11.15*△ 12.54±8.12*△对照组 24.36±10.17* 19.81±±9.63*n 治疗前35 31.75±11.58 35 32.28±13.26
根据背肌筋膜炎归属于中医学“背痛”“背痹”等病的范畴。《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医学入门》曰“风湿多侵乎上,肩背麻木”,由此可见,风寒湿邪侵袭,痹阻经络气血,肌肉筋脉拘急是导致背肌筋膜炎的主要病因病机。背为阳位,风为阳邪,其性升发,易袭阳位;寒性凝滞,痹阻经络,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湿邪重浊,留滞经络,酸痛沉重,湿邪黏滞,病程迁延,缠绵难愈。现代研究也证明寒湿之邪是为本病最常见病因,寒湿证是本病的基本证型[10]。因此,临床上对于风寒湿证背肌筋膜炎当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为主要治法。
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膀胱经之间,为二者之枢纽。督脉为阳脉之海,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故取夹脊穴能激发阳气,祛风散寒,除湿通络,运行气血,解除疼痛。临床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肌筋膜炎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疼痛[11]。研究表明,针刺华佗夹脊穴通过激活脊髓强啡肽能神经元活性,抑制脑室旁核FOS蛋白表达,降低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等途径,发挥镇痛消炎的作用[12]。肺主卫气,刺肺俞能加强卫外功能,免受外邪侵袭;肾阳为阳气之根,取之有温阳散寒、除湿通络之效;膈俞为血会,刺之有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之能,可疏通经络之气血,防邪与血结致疼痛难除。诸穴合用,共奏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止痛之功。予电针刺激,能调节肌肉张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炎症水肿,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
由于背肌筋膜炎往往病程迁延,难于根治,且易复发,临床上常采用多种治疗方法结合治疗,其中针刺结合拔罐较为常见,并取得了一定疗效[13-14]。拔罐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功效,临床常用于风寒湿邪导致的痹证。本次研究中,在电针基础上采用生物陶瓷火罐治疗背肌筋膜炎,旨在提高针罐结合治疗的效果,以期开发出新的治疗手段。生物陶瓷火罐是一种新型火罐,通过吸收电磁波转变为热能,再转化成远红外线缓慢向外释放,可迅速穿透人体皮肤、肌肉、筋膜及关节腔等组织,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代谢产物排泄,从而起到消除局部疼痛、麻木症状的作用[15]。相对于传统玻璃火罐,生物陶瓷火罐吸热快散热慢,其温通作用迅速而持久;同时生物陶瓷火罐冷却后可自行脱落,无需观察拔罐时间,给医者带来方面,也避免了留罐时间过长导致皮肤水泡;另外生物陶瓷火罐不会造成瘀斑,患者乐于接受。
VAS评分是患者根据自身的疼痛感受在在游尺上标注,医者读取,能够客观的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治疗后的改善情况。本法简单、直观、有效,已广泛用于临床疼痛性疾病的评价。SC-ODI评分包括10个项目,每个项目按0~5分计分。本量表具有高完成率,信度、效度和反应度良好的特点,临床广泛用于腰背部疼痛患者功能障碍的评价。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1疗程及2疗程后,两组VAS评分及SC-OD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说明两组均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及改善背部功能活动,此应与电针的治疗作用有关;组间治疗后同一时间点比较,观察组VAS评分及SC-ODI评分下降更加明显,这可能是生物陶瓷火罐与电针的叠加效应所致。同时,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80.00%,说明电针结合生物陶瓷火罐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目前生物陶瓷火罐在临床上应用次数有限,比较可信的研究为谢奕彬[14]运用生物陶瓷火罐治疗风寒湿痹。但生物陶瓷火罐更易于宣发阳气,温通经脉,除痹止痛,在治疗由风寒湿侵袭人体导致的寒证、痛证时有利于发挥其独特的优势,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1]方金,焦志宏,魏珂,等.背肌筋膜炎案[J].中国针灸,2015,35(S1):81-82.
[2]俞杰,孟辉,王少杰.针刀不同进针深度治疗背肌筋膜炎的比较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3):207-209.
[3]刘顺益,丁喜艳.天应穴双针并刺治疗背肌筋膜炎[J].中国针灸,2012,32(1):25.
[4]孙远征,李德岩.背部阳经透刺结合电针与西药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10,30(10):816-818.
[5]靳伟跃,杨翠,黄利云,等.拔罐治疗背肌筋膜炎40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8):26-27.
[6]程绍鲁,杨洪武.生物陶瓷火罐的研制与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2):45-46.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第3 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34-135.
[8]严广斌.视觉模拟评分法[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2):34.
[9]吴大江,徐锡明,魏显招,等.简体中文版功能评分指数在下腰痛患者中的应用及信度效度测量[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4,6(1):13-20.
[10]周贤刚,钟渠,杨闯,等.基于聚类分析的肌筋膜炎证候分类及其病机治法探讨[J].中医杂志,2008,49(10):924-926..
[11]姜桂美,林谋德,王路英.针刺与利多卡因阻滞治疗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比较研究[J].中国针灸,2013,33(3):223-226.
[12]刘荣芬,姜亚梅.华佗夹脊穴的针刺镇痛机理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12):943-947.
[13]谢潇侠.针刺加走罐治疗背肌筋膜炎257例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1,30(10):604-605.
[14]王晓东.扬刺结合走罐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2):1739.
[15]谢奕彬.生物陶瓷火罐治疗风寒湿痹的临床研究[J].针刺研究,2004,29(z1):112-113.
R245.9+7
B
1004-745X(2017)09-1638-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9.042
2016-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