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琳
内容摘要: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国际化的产物,如何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本土优势相融合并进行创新,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本文结合澳大利亚TAFE体系在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从项目发展历程、办学目标、管理模式和办学机制等方面,对中外合作办学中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和本土创新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优质教育资源 本土化 中澳合作办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形成,教育的全球化、国际化趋势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引进,对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而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是一个全过程,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创新,在此过程中,优质教育资源如何与我国合作院校成功嫁接和“本土化”就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从2012年我校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西悉尼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合作办学以来,积极引进澳方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消化、吸收和本土创新,我校的中外合作办学稳步发展,办学成效显著,社会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
一、我校中澳合作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
我校中澳合作办学全面坚持学校“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办学定位,结合“多元合作、携手培养、中西融合、本土创新”的中外合作办学理念,充分发挥本校办学特色和优势,紧紧围绕宁波、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涉外经济发展对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办学实际的需要。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积极开展,可以更好地学习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教师资源,推动我校国际化师资团队建设、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构建符合国情与校本实情的中外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引入资源的本土创新,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
二、我校中澳合作办学的管理模式和监督机制
相对于常规的教学管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更为复杂,为确保中澳合作办学项目的规范管理和正常运作,我校建构了中外双方联动的管理机构。项目自开始实施,我校便成立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领导小组”,负责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宏观监督、管理、以及校内各职能部门的协调与沟通。领导小组由主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校长任主任,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国际交流学院和专业学院负责人为成员,共同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澳方也专门设置了由分管校长、国际部主管以及项目所在学院专业主任共同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我校与澳方合作院校共同组建了“中澳合作项目联合管理委员会”,我校主管教学副校长任联合管理委员会主任,澳方分管校长和我校主管中澳合作项目的国际交流学院院长任副主任,实现合作项目的共同管理。根据合作协议中明确的双方主要职责,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研讨会;共同制定项目發展规划及人才培养方案,定期研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以确保项目的有序推进。联合管理委员会建立重大问题协商与决策制度和健全的监督机制,对项目的执行提供有效的组织和人员保障。
联合管理委员会下设各专业建设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督导委员会,来共同保障中澳合作项目的顺畅运行和管理。其中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各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以及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中澳双方课程的具体安排、教学内容及材料的选择、教学及考核标准的统一等事项;而专业督导委员会则实行外方、校方、院方三级督导制,负责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对各项目教学的授课情况、课程实施效果、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全程监督与指导。
我校还专门成立国际交流学院来负责中澳合作办学项目的运行,国际交流学院下设四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事务具体管理部门,包括国际事务办公室、教务管理办公室、学生管理办公室、和外教管理办公室。在学校统一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开展与国外合作方的常规联系、校内协调、项目的日常教学、学生事务管理、外籍教师管理等工作。与外方学校定期有效沟通,运行中严格执行相关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和教学管理制度及程序,及时妥善解决各种问题,保证了项目管理的高效、规范与顺畅。
中外合作双方职责明确:澳方负责澳方课程的教材提供、部分教师委派、课程考核和澳方文凭发放等;中方主要负责具体的教学实施、教师与学生管理、提供项目开展相关的基础资源与设施等。澳方委派足够的师资担任授课任务,中澳管理层频繁互访,澳方督导长期驻校指导,中澳双方形成了紧密的共同体,“多方、多元、多层次”的沟通体系保证了中澳双方人员针对学生主体,就管理、监督、教学实施等问题,定期研讨、密切合作、共同承担、互通有无,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有序推进。
三、我校中澳合作办学的办学机制和本土创新
澳大利亚建有统一的教育与培训的资格框架体系(AQF: Australia Qualification Framework),统一的证书制度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相沟通,使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教育相联系,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通过引进澳大利亚TAFE的职业资格证书框架,构建了本土特色的“学历提升、学分积累、专业技能培训”三结合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借鉴TAFE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并轨的课程体系,以澳大利亚职业资格制度中的不同阶段证书的能力级别要求为依据,重组课程要素,整体设计、分阶段实施“双证融通”职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澳携手,依托澳洲商会、澳企联盟平台,不断完善紧密型校企合作,通过不间断的专业综合体验课、企业观摩、见习等为学生搭建“一站式”专业实践平台。结合我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状况和特点,我校构建了本土特色的“五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由中澳双方携手培养的“双重学籍”学生,通过“双语教学”,“浸泡”在“原汁原味”的国外教学资源和“本土创新”的双语教学材料构成的“全英语”学习环境中。由中澳“双专业负责人”为学生提供“一站式”专业辅导与答疑解惑;学生修读完为本土学生量身打造的、中外融通的课程包,毕业后可同时获得中外两校“双毕业证”;学生毕业后,可“双向选择”,在国内就业或就读本科,也可以选择到国外就业或继续深造。endprint
澳大利亚TAFE的课程体系是“能力本位教育”,以某种职业岗位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和评价的标准,体现了以岗位知识、技能培养为核心的突出特点。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AQTF)、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s)、资格框架(AQF)对各级别的考核都有明确的能力标准。通过引进澳大利亚TAFE先进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围绕着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职业特点、能力基础来组织安排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产出,开发了本土特色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材料,创设了原生态的英语和专业学习环境,实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转变。充分借鉴澳大利亚TAFE以能力为本的形成性评价教学机制,创新并实践了“多元化”、“形成性”的评价考核体系。以形成性评价带动教学和考核内容的重组与整合,将厚重的专业知识打薄来检测与考核,教学评价过程更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习惯养成与能力提升的过程;由多名教师参与的多次、多模式的“多元”评价体系全方位观测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保证了学生能力的有效评估和评估的公平公正,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大幅提升,学生发展状态不断优化。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大举措选聘一批优秀的外籍专业教师,他们以原版教材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不出国门就享受到原汁原味的国际化教育。在外籍教师来校给合作办学学生授课的同时,学校根据合作专业实际教学需求,引进海外留学背景专业人才,使引进人才的理念和专业潜力与教学对象和内容实现“无缝对接”,同时注重国际化师资团队的培养和投入,重视将更多的教师送到教育发达的先进国家学习、培训和交流,打造了一支具有“双语授课”、“中外结合”、“校本创新”能力的师资团队,为学校进一步推进其它专业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改革提供了师资储备。
总之,我校的中澳合作办学项目经过五年的实践,在引进澳大利亚先进的职业教育资源基础上,结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實际需求以及学校的办学优势,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模式和办学特色,为我校的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 李晨.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研究[D]. 青岛:青岛大学,2007.
[2] 林金辉. 中外合作办学中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引进与有效利用[J]. 教育研究,2007(5):36-39.
[3] 刘志平.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问题研究[D]. 厦门:厦门大学,2008
[4] 叶光煌. 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探析[J]. 集美大学学报,2006(2):87.
[基金项目:2016年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中外合作办学实践的国外教育资源本土化研究”(项目编号:2016YGH116)]
(作者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