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同桂
一、以问启知,以问引问,用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启发学生,诱导学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从“想我学”转变为“我想学”。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所要提问的内容,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以问启知,以问引问。提问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提问,学生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后也可以反问老师,让老师来解答学生存在的疑惑。例如一道应用题:某市图书馆新到了一批教育类书籍,一共有360本,先将这批书分别放在一个有三层的书架上,要求上层书籍的25%是中间层书籍的20%,是下层书籍的1/6,问下层书架上应放多少本书籍?这道题目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地提示一下:同学们可以想一想每一层书架分别有多少份?这个问题相对简单,学生很容易回答,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提示:份数我们知道了,那么每一份的书籍数量是否相同呢?根据份数是否可以求得每层书架的书籍数量呢?这个问题是解决整个题目的关键,学生的答案也有了异同,但是难免会有学生回答到关键的东西,也有些同学会因见解的不同产生疑问反过来问老师。经过教师提问学生思考解答、学生疑惑反问老师这一过程,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课堂上注重问题的组织安排
课堂上,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提问的对象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问题的考查内容要明确;教师提问的语言一定要准确、精炼;提问的时机要灵活,要预想到学生的问题,以防学生以问引问而耽误了整个教学进程;提问要留白,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留白的时间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反应来确定。例如对一些基本概念和概念的基本运用的考查,可以提问一些后进生,对于优等生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重点疑难知识以及运用。再如在教学新内容“年、月、日”时,可以首先设计一个问题:“小红的爸爸今年30多岁了,小红八岁,然而小红的爸爸和小红过的生日一样多,请问小红的爸爸现在到底有多少岁呢?”提出这个问题后,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相互探讨,激发兴趣,让后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年、月、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领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
三、科学合理地设计提问的内容
课堂提问的内容应源于教材,且回归于教材。提问的内容应围绕教材的重、难点进行设计,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个简单的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如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割分为一个矩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让后补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割补法,去探究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将圆分割成无数个全等的扇形,让后试着将这些扇形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在此过程中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圆的各部分与近似长方形的关系。那么,教师在这一重、难点上要加以引导,努力做到让学生自己一步一步地去发现其中的奥妙,得出最后的答案。
四、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提问设计法
小学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很强,新知识的产生大多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在乘法教学时,教师可先出示1+1=?2+2+2=?3+3+3+3=?4+4+4+4+4=?5+5+5+5+5+5=?让学生用以前的方法分别计算出结果,然后再让同学们去寻找这几个算式的规律,教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更加简便的计算方法,从而引出乘法的概念。
五、通過学生的致盲点来设计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学生易犯错的知识点,也许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提到过,但是学生并没有引起重视或者是不清楚该知识点会以什么形式出现,因此教师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法来弥补这一缺陷。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故意设计一个“陷阱”,如题目:6-6÷2=?相信很多学生都有可能会计算为6-6÷2=0÷2=0,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会计算为6-6÷2=6-3=3,先不急着公布答案,顺着问题引入新课,最后再来揭晓答案。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的设置是需要教师精心思考的,切记不可“填鸭式”问答,应遵循提问四原则——启发性原则、逻辑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探究性原则进行提问,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