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良谋
高中数学属于抽象的学科类型,它引导着高中生群体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指导实践探究的过程。高中的数学教师,需要掌握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而微课这种新技术的诞生,将改变高中的数学课堂,它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教学的内容,同时促进学生的人格完整。
一、“微课”的概述
微型教学视频指的就是“微课”,它以专门的知识内容和单元为基础,得出符合学生学习过程的微视频课程资源,利用教学视频开展某一知识点的教学,对重难点作详细的视频分析介绍,譬如实验过程,活动过程等。“微课”呈现的是片段式的知识點,以课程教学视频为中心,更涵盖了同主题密切关联的微教学设计、微课件、微练习、微评价等众多资源。不难看出,微课其实就是一段教学视频,只不过这段教学视频是有其特点的,它一般围绕着一个知识点来呈现,这也是微课一个重要的设计制作原则,其反映课程的某个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内容少,信息量大,容量小,便于传播,使用很方便。
二、运用微课时要与数学学科的特点相结合
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让数学课堂中实施微课教学成为可能。微课利用教学资源在视频中的展现和播放,合理地把知识点分解,进而延伸,促进了当代高中生的对知识的讨论和探索。因此,在多媒体科技的发展壮大的背景下,高中数学能够实现深刻的变革,从效率上提升了讲课的质量。面对势头发展强劲的微课教学,我们始终要明确一点,即它是给学生提供服务的,因而要从它的教学效果人手。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数学学科和微课有效结合在一起,使得数学的思维概括性和逻辑缜密性得以表现。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实现微课价值的最大化,推动学生在课堂中的讨论。比如,在讲“数列”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快速地掌握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以及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我将会把微课的时间限制在5~8分钟之间,为了与以往的教学区分,微课视频会更突出目标,具有显著的指向性。微课视频在设计上,分为定义展示、公式指导和辅助练习三大部分,通过逐步呈现激发高中生们的热情和兴趣,使高中生能够有较充分的反应时间。而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意见反馈,推动教改步伐。除此之外,可以让学生们试着通过电脑答题,以匹配微课教学,最终实现高中生们在学习效率上的提高。
三、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新课改实施以后,高中数学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明白解题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培养学生们的良好习惯,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品质。微课打破了固有框架的桎梏,通过幽默精彩视频的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促进学生的理解,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能够勇敢质疑。比如在讲“三角函数”的时候,因为三角函数与以后的教学内容联系密切,所以为了让高中生把基础打好,可利用微课进行引导教学,把枯燥的教材内容转换成生动的视频资源。将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以及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等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从总体上对三角函数有深刻的了解。
数学教材中,给出的三角函数公式,是适用于日常应用的,而推导公式并没有列出,因此可针对高中生设计如下学习公式,先进入微课课程的学习,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分析探讨,最后让学生们自主研究,深入探讨,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更让学生掌握实际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
四、微课应处于辅助和从属的地位
微课凭借广泛深刻的知识点和精炼的内容,受到广大师生群体的追捧。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如何看待和运用微课成为当下的关注重点。首先,必须坚持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然后,从教学的标准参照,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准,最后实现微课的教学。目前存在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创新上出现错误的认识,他们以为微课等同于创新,等同于现代化教学。然而,他们的意义并不一致。高中生数学的学习,仍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机器带来的作用是有限的。同时,更存在部分教师将微课视频全部投入课题教学的使用,使得原本的师生互动不复存在,学生无法实现主动参与课堂,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