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舫
摘 要:目前技工院校办学举步维艰,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从招生、政府部门支持、待遇、生源素质及开班情况罗列了技工院校的办学现状,并从内涵发展提高培养质量的方方面面就技工院校的生存发展提出了个人觀点。
关键词:技工院校、办学现状、内涵建设、生存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C
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大声疾呼:“如果说,职业教育处于弱势,那技工院校便是弱势中的弱势。”“技工院校目前面临招生难、资金缺、待遇差三大困难。”“强烈呼吁国家对技工院校、以及技工院校的师生,投来关怀的目光,改变现行政策壁垒和发展困境。”这说明现在技工院校办学已经举步维艰,技工院校的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技工院校如何发展壮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技工院校办学现状
1、招生越来越难,生源素质越来越差。其一、尽管国家要求初中毕业生按约5︰5比例进行普职分流,但是由于生源数量减少,有些地方连高中学校招生需求都不够,加上社会上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影响,导致职业院校尤其是技工院校招生非常困难;其二、绝大多数省份技工院校无法列入教育部门招生计划,进入技工院校的学生不计升学率,加上地方政府强行进行生源封锁,导致技工院校无法进行正常招生;其三、由于体制机制不畅,技工院校的毕业证书不被教育部门和社会认可,导致招生宣传时无法承诺相应的学历文凭;其四、由于高校扩招,高职院校基本取消了录取分数线,导致高中毕业生选择技工院校就读的越来越少。其五、生源即财源,技工院校为了生存,不管残疾、弱智还是三流、四流的生源,只要有鼻子、眼睛、颈上背个人头都哄抢式地招入,对学生管理不许、不能太严,千方宽容、百般迁就,即使达到开除条件的也不能执行,得哄着他们读到毕业,导致生源素质越来越差。目前技工院校“就业火爆但招生不旺”的状态逐渐成为常态,技工院校与职业院校竞争处于明显劣势地位。
2、政府重视投入欠缺,设备陈旧而且数量不够。其一、技工教育可能是被各地政府遗忘的角落,在地方教育工作会议上,没有技工院校院(校)长座位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二、由于体制原因,技工院校由人社部门主管无法享受同等层次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拨款、教育费附加等资金支持;其三、技工院校开设的专业主要覆盖二三产业,实习实训设备和耗材投入量大、更新换代快,办学成本大,普遍缺少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资金,即使有部分设备也比较陈旧而且数量不够。
3、师生待遇较差,师资力量严重短缺,学生职业发展受限。技工院校尚未设立“正高”职称岗位,教师只能晋升到高级讲师,职业吸引力不强,加上技工院校福利待遇差,招聘不到优秀师资尤其是动手能力强的高学历师资,造成技工院校师资力量严重短缺。技工院校毕业生无法获得教育部门和社会认可的学历证书,无法参加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也没有资格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考试,无法在人才市场存放档案,职业发展受到限制,在工资级别、福利待遇和使用上与职业院校毕业生有很大差距。
4、主管部门支持不够,大量培训任务外流。技工院校的主管部门是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大多数技工院校都是全民事业单位性质,必须按当地机关事业单位的财经制度进行经济往来,因此一些地方的人社部门考虑自身利益和某些方便,将大量的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任务安排给当地的民办培训机构,导致技工院校分内的饭都吃不到,更谈不上吃分外的饭创收。
5、家长眼光短浅,长学制专业很难开班。这种现象在内地技工院校尤其严重。技工院校的学生家长都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什么货色,不想让其在社会上“流”掉,故放在技工院校帮他们看管两年,根本没有期望过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学多少知识、技能,只要年龄混大一点能够由学校给其推荐工作就行,所以内地技工院校很难招到五年制的高技工,根本招不到六年或七年制的预备技师。
二、技工院校生存发展对策
尽管技工院校办学是如此举步维艰,但是在全国还是有一些办学非常成功的万人技工院校。纵观这些院校无一不是注重内涵建设,提高培养质量的典范。因此技工院校应从内涵建设提高培养质量的方方面面来谋求生存发展对策。
1、争取政府支持,改善办学条件。在国家对技工教育大力支持的背景下,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利用党和国家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借助《就业促进法》、国家助学金及各级财政的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近几年来技工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争取政府支持,保障经费来源,加强硬件建设,增强实训投入,规范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争取将技工院校纳入国家中、高等学校招生序列。
2、调整专业结构,改革课程体系。根据经济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现状,结合地域特点,开展市场调研,调整专业结构,解决专业建设适应性差的问题;按照“通用能力课程、基本技能课程、专业能力课程”新三段式课程类型模式,通过自编教材、合编教材,建立一体化课程体系,解决统编教材适应性不强的问题;将企业意见与建议纳入到教学环节与考评环节中去,做到专业有针对性,课程有实用性,体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技工院校要在不违背财经纪律的原则下,通过多种渠道,开源节流,千方百计地增加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的收入;不断拓宽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的引进渠道,提高专业课教师在教师总量中的比例;加强一线教师梯队建设,科学配置各类教师占学校教师总数的比例;提高硕士学位或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比例,大力培养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坚持技能培训,把参加培训情况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内容,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建立奖励机制,使青年教师能够快速成长;建立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生产实习,具有较高职业道德水平、较强创新意识和较好实践能力的“一体化”教师队伍。endprint
4、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基地共建、设备共享、企校生共赢。将企业建设为院校师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将院校建设为企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養培训基地,使院校和企业距离拉近,资源互补;建立企业、院校、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规划及课程体系,引进企业专家在院校兼课,引厂入校,设备共享,开展联合科研、联合生产;校企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组建冠名班,实旆订单培养,根据企业需求确定专业和人数,根据企业人才规格确定培养方案,与学生及家长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将企业文化、管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并通过设置企业助学金、奖学金来增加吸引力、凝聚力,构建工学合一、上学如上班的企业化、准员工管理模式,达到校企生三赢的目的。
5、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技工院校要坚持制度管校,提高学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为契机,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竞争上岗、绩效考核和教师培训等制度,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做到奖罚分明;建立健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在干部提拔、职称评聘、人员聘用等方面,重德行、重实绩、重能力,不拘一格地重用德才兼备的人才;要强化制度的落实,按权、责、利相一致的原则严格考核,建立健全以多劳多得,责重多得,优劳多得为原则的分配机制,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发挥学生处、团委及班主任的作用,狠抓班风、学风建设,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重点搞好理想教育、法纪教育、尊师教育、劳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6、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技能为核心,按新三段式课程类型模式调整课程结构,建立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学校与工厂、教室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徒弟”的“四个合一” 课堂教学,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请外校和企业专家听课点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要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着眼点,通过工学一体化的师徒模式,想方设法触动学生,开启学生思考的阀门,变“学会”为“会学”“愿学”, 提高教学质量,并赋予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7、坚持多元办学,走特色发展之路。既然技工院校与其他职业院校在生源等方面竞争中存在弱势,那么,技工院校的发展就应该扬长避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形成品牌、形成特色,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首先,对于技工院校来说,无长不稳、无短不活。长,就是指学制教育,短,就是各类中短期职业培训,技工院校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尽可能稳定学制教育规模的同时,寻求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抢占市场先机,挖掘培训潜力,开展劳动预备制、企业在职职工、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岗失业人员、退伍转业军人及创业培训等各种培训,在学制教育之外形成另一个有力的支撑,提升技工院校的办学活力;其次,各技工院校要依托自己的技能鉴定站,利用本校师资、实习场所、设施开展技能鉴定工作,为学院创收;再次,要与其他相关高等院校合作,开展专科、本科函授教育,提升学生的学历层次。
总之,加强内涵建设,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需要,也是技工院校突破困境,赢得发展的需要。只有加强内涵建设,苦练内功,才会有过硬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思想素质好的技能人才。有了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才能创出品牌、形成特色、产生影响,学生读书会慕名而来,企业用工会慕名而来,学校也将实现可持续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国胜 人社部:技工院校办学面临三大困难[N] 中国青年报 2014.9.29第11版
[2]黄景容 景容短语 技能教育杂谈[M]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4.12第1版
[3]刘 斌 技工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 职业 2014年第29期
[4]冯振忠 浅谈技工院校招生现状及对策[J] 江苏教师 2012.11(上半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