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云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只能选择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这不仅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抹杀,也是打压学生个性的表现。笔者试图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前言
当前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课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在讲台下面睡的呼呼作响。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仅是因为老师采用“满堂灌”、“填鸭子”的教学手法,还与数学本身枯燥的特点有着莫大的关系。其次,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过多,几乎所有的解题方法都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过一遍,老师的这种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真正实施起来效果却并不怎么好。教师费心费力却无法得到学生认可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没能调动起来学生自主学习初中数学的积极性。
1.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课堂条件
为了改变教师成为初中数学课堂主导的现状,教师们应当积极的探索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占据教学课堂的绝对主角,学生们被动的学习知识。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性。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们的反应不是主动的去思考,而是被动的等待老师去解答,这种不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的教学方法是非常不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工作效率的。教师的当场解答或许使得学生记住了一道题的答案,但是,当题目的情景发生变换的时候,学生由于没有真正对这个知识点透彻理解,导致学生束手无策。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们应当想方设法的调动起学生解答问题的积极性。例如老师可以这样设置课堂模式:教师先让学生对下一节课进行预习和备课,当下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做一名小老师,这样一来不仅敦促了学生在课下做好预习工作,也让学生感受到当老师的难处和乐趣。
下面笔者通过具体的教学例子对这种方法加以说明。例如:在讲授初中数学的正负数之前,教师应当提前启发学生:“同学们在小学学习过正数,大家有没有想过,其实在初中数学中还有一类数,它们同正数是相对的。它们所表现的性质同正数相比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下对正负数这个章节进行预习。当第二天数学课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一些数学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去讲台上对正负数这节课的内容进行讲解。让讲台下面听课的学生踊跃发言,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教师在整个课堂中应当尽力创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在学生讲授完整个章节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讲课方法和内容做一下点评,表扬学生在讲课中的亮点和勇气,并对学生遗漏的章节内容加以补充,对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所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耐心的的解答。
相信对于在讲台下面坐习惯了的学生初次尝试着讲课的时候,其内心一定是激动和喜悦的。同样,讲台下面的学生也会被这种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的教学模式产生极大的兴趣。这种模式的实行不仅锻炼了学生在公共场合说话的能力,还使得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当学生的讲课内容得到讲台下面学生的支持和肯定的时候,学生一定会发自内心的高兴。一个原本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或许就会因此找到自己在数学这门功课学习上的成就感和认同感。另外,学生为了把课程讲好,它们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会非常的仔细。长此以往,在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当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授数学中的几何内容的时候,教师应当尽力运用生活中的各种常见的问题做例子,因为只有让学生真切的感觉到数学这门课程同自己的实际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散,这样学生在面对千变万化的几何图形的时候就不会感到迷茫。
例如当教师要讲授平行和比例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一道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问题:同学们,今天天气不错,你们看到了教室外面的国旗杆了吗?如果给你一根笔直的棍子,再给你一把尺子,在不攀爬国旗杆的情况下,你们怎样得到国旗杆的高度呢?相信诸如此类的具有生活化气息的问题一定会调动起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当学生是在回答不上来的时候。教师应当不失时机的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在几何的平行和比例的章节中通过自主的阅读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诸如此类让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生活化气息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后告诉他们方法就在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实践证明,这种欲擒故纵的教学手法对于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立都是很有帮助的。
总结
文章介绍了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由于文章篇幅所限,笔者在此仅仅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希望广大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 郑传耀.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新方法探讨[J].理科考试研究,2013,(14):145-146.
[2] 郑书梅.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研究[J].考试周刊,2012,(55):72-73.
[3] 刘华,张猛.浅谈自主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大舞台:教学与艺术,2012,(09):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