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2017-09-27 22:55王艳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5期
关键词:糖水大班平均分

王艳平

【分类号】G623.2

教学目标: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按比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旧知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妈妈为我们冲糖水,不过今天由老师代劳,老师取了1杯糖,3杯水(注意糖和水的杯子一样)。将1杯糖和3杯水到入容器中冲成糖水。你能说说在这杯糖水中:

1、糖和水的比是多少吗? (1:3)

2、糖占糖水的( 1/4 ) 比是(1:4)

3、水占糖水的( 3/4 ) 比是(3:4)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看来大家对比的认识还是相当清楚的。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幅图——(出示情境图)能猜得出阿姨要大家帮什么忙吗?

1、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你们说说看,都有哪些分法?预设同学可能发表的意见,根据回答板书:

(1)平均分(若学生没提到,就以“我们以前不是学过‘平均分吗?怎么没人提啊?”来引导分析)

追问:平均分是怎么分?明确就是每班分一半。

(2)按大班和小班人数的比来分(或说,把橘子总个数除以学生总数,看看每人能得多少个,再分。)

追问:按人数比来分,那你能说出,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比是多少吗?(3:2),怎么分才是按3:2来分,你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

2、追问:还有其他分法吗?那么,在这么多种分法当中,你觉得哪种分法更合理呢?

3、说明:刚才那两位同学分析得都对,因为两个班人数不一样,所以平均分看似公平其实不公平。而按两班人数比3:2,我们把橘子也按3:2来分,肯定比较公平合理。

小结:通过上面的分法,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分配物体时按一定的比来分比较合理。

【设计意图:提供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既然这样,如果我现在就给你140个橘子按3:2来分,你能求出大班和小班各可以分到多少个橘子吗?请把你的方法写下来。

1、师巡视辅导:写好的,可以和你组内的成员交流一下你的想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

2、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请板演的学生):“你先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吧。”等学生汇报后,问:“这个结果,大家同意吗?”再请其他同学复述:“还有谁也是这种做法的,你也来说说。”

方法一:画线段图,橘子一共分5份,把大班画成3份,小班画成2份。

可以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再分别求出大班和小班分得的橘子数。

每份是:140÷(3+2)=28(个)

大 班:28×3=84(个)

小 班:28×2=56(个)

方法二:列式,先想到5份,然后根据分数的意义求出结果。

3+2=5

140×3/5 =84(个)

140×2/5 =56(个)

3、引导小结:好,还有其他做法吗?这些方法都可以,但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种呢?我个人觉得这两种方法各有千秋,都不错,建议大家都掌握。

四.归纳总结

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应先求出把标准量一共分了几份,再求出各部分量占总分数的几分之几,然后再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出各部分的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将学生自主探索的结果进行梳理。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方法汇报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在這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这节课新的知识增长点有机的联系起来,使得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得掌握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实践应用

1、师:刚才我们共同探讨解决了这样一道“按比分”的问题,觉得有困难吗?有信心独自完成一道这样的题目吗?好,请大家自己读题分析完成,有几种方法都可以把它写下来。

“小清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巧克力和奶的质量比是2:9,你能帮小清算算调制这些巧克力奶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吗?”

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好,已经完成的举个手?谁愿意带着你的本子到台前来介绍你的方法?”

学生上台展示汇报后,师:“他做得对吗?还有其他做法吗?你也来介绍一下。”

2、书P56练一练 第1、2题

六、评价总结,促进发展

师:这节课我们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了许多问题,实际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的应用”——揭示课题。

猜你喜欢
糖水大班平均分
趣说“糖水不等式”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萝卜糖水止咳化痰
尝出来的不等式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区域与集体教学融合视域下的数学活动——以大班数学活动《他是谁》为例
幼儿园本土民间艺术教育实践探究——以大班艺术活动《家乡的糖塔》为例
平均分一半
“糖水不等式”应用探究
两种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