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云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鉴于此,教师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等。为了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也在不断摸索和努力,应用多种新的教学模式。其中,合作学习模式是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佳的一种模式。本文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角度出发,先分析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然后重点探讨有效运用的具体方法,旨在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课堂教学;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合作学习模式,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利用小组合作、班级合作等形式,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多种动态因素,教学評估对象从个人转向整个团体的一种教学模式[1]。近年来,随着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上的应用,学生家长、师生均对其有了一定的认识。下文主要分析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目前,大多数学生属于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2]。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合作,促使学生可以取得进步。通常情况下,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会想要放弃,但当一个团体遇到困难时,则可以相互鼓励、扶持,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从中取得进步。
(二)突出教学课堂的情意功能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教学中的情意功能,帮助学生发展非认知品质方面的能力。根据合作学习模式的观点,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学生在心理上、情感上获得满足,才会愿意学习,并且学得好[3]。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基础,并且让教学活动显得多姿多彩,富有情意。比如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中,小组内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观点,同时聆听他人观点,学生之间相互竞争、合作等,突出了教学中的情意功能。
(三)帮助教师因材施教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强调共性,但忽略了学生的个性。换而言之,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的不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传统教学不利于因材施教。但是,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后,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绪、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等,从而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中,有的小组会分到难度较大的研究课题,且其中的困难时学生的盲点,从而让教师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帮助、引导学生解决困难。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有效运用的具体方法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后,学生的学习成效、课堂教学质量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4]。但是,同样也存在运用不当的情况,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下文主要分析如何有效运用合作学习模式。
(一)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1、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只有师生之间关系和谐、融洽,拥有轻松、愉悦的氛围,才能确保合作学习模式的顺利应用。因此,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教师需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做朋友,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课堂教学中,教师都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比如在学生发言中,如果学生的观点比较“天马行空”,教师不可粗暴地予以否定,而是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多给予学生一些正面的、肯定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2、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生生之间的友谊,为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运用奠定基础。比如在《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①与平行四边形相比,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在哪里?②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根据上述问题,让学生之间以就近原则进行沟通。
(二)在课堂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
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的直接讲授法,学生就是一个容器,一味地接收教师所灌输的内容,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即从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
首先,在教授新知识前,教师让学生先提前熟悉一下内容,对于其中不明白的地方,做一个标记,从而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其次,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各自不理解的地方进行交流,并做好记录,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启发,还能增强学生的记忆;最后,针对学生依然不能解决的难题,教师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而不是直接告知答案。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又能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意。
(三)科学建立合作小组
在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中,其主要目的之一是提高个人学习成效,实现小组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在建立合作小组上,需采取谨慎的态度,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学生的性格特点、基础能力、小组性别构成等,这样才能实现小组的合作、分工。
通常情况下,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在学生自愿、教师引导的前提下,组建小组,小组组长采用轮流的方式,培养每个学生的组织能力、言语表达能力、观察能力,从而让学生得到良好的锻炼与发展。
(四)采用正确的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教学中,基本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主,过于片面。在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中,教师需要转变评价方法。
第一,学生自评。在教学活动中,让每一位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比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优点,在后期学习中扬长避短。第二,生生评价。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让其他学生帮助自己更加认识自己,结合不足的地方,加以更正。第三,师生评价。教师结合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情况,对小组、学生个人等进行评价,多给予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不断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突出教学课堂的情意功能、帮助教师因材施教。因此,在运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下几点: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科学建立合作小组、在课堂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采用正确的评价方法,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昭辉.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运用[J].中学数学,2012(10):66-67.
[2]陈达娜.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J].赤子(中旬),2014(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