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历史类公选课现状及教学探索

2017-09-27 16:29孔凡龙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历史教学

孔凡龙

[摘要] 公共选修课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复合型人才起到重要的作用。历史类选修课在公共选修课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历史类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所处的尴尬境遇以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是当前高职院校历史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历史类课程在公选课中的现状,以及解决教学手段问题的一些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历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5

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以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 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公选课的开设, 既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不同的兴趣需求,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拓宽学生知识面, 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又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一、高职院校开设公选课的重要作用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从事某个职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 还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 让学生在校期间既具有走上工作岗位的知识储备、技能准备, 又具有心理准备、身体素质准备;既要掌握一定的专门技能又要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既有择业准备又有创业准备;既会工作又会生活和做人。而所有这些光靠必修课是无法完成的, 需要发挥公共选修课的作用。

二、当前历史类选修课现状及开设意义

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己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课的遭遇,历史课并非三大主科,边缘化倾向严重,这既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也影响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中历史科目的分值较低,甚至在初中阶段初二已经会考完毕,中考无需考)。进入大学后,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大都以财经、计算机、英语、管理为主,学生在公共选修课的选择上也是选择与本专业相近的课程以及对今后走向社会有帮助的人际交往类的课程(如面试技巧,成功心理学一类课程),因为这些课程是符合学生短期的需求,毕业后依此可以找到好的岗位。这是无可厚非的。学好外语和计算机,考取全国等级证书就等于拿到开启好工作的“金钥匙”,学好外语还可以为出国和专升本提供条件。这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非常讲究“实用主义”,也反映出整个社会对历史的忽视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历史类公共选修课的态度和历史教育的重视。

开设历史类公共选修课是在目前历史学科受到普遍冷落的困境下,发挥历史教育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中的作用的有效途径。由于历史类公共选修课的学生来自不同的院系,所学的专业不同,历史知识基础也不尽相同,加之课时较少,很多教师抱怨“时间紧,任务重”,学生认为“听完了没用”的现实状况。因此,历史类公共选修课如何避免与中学阶段的历史教学内容的重复、如何提高学生关注历史的兴趣等问题的探讨十分必要。通过对历史类公共选修课教学的研究,为历史学科的长足发展和教学改革以及达到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加强素质教育的目的,将提供新的思路并为其它人文科学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历史类课程在基础教育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教育价值。历史学的考察和思维就其本质而言,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视角和方法上又有所不同。因此,它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正因为历史教育可以为社会和个人提供经验教训并起借鉴作用,可以培养爱国热情和提高民族自尊心,所以许多国家都把历史,至少是本国历史定为大学生的必修公共课。然而,在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教育中,历史学科的发展步履维艰。不仅理工类的学生与历史课无缘,文科中开设历史课的也几乎没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人文素质上、在知识结构上是有缺陷的。

三、在历史类课程教学方法上,我们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参与教学的主体学生方面来讲,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 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需要我们认识主体, 尊重主体, 发展主体,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看菜下饭”“量体裁衣”,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性,他们大多数是从中专升格而来,对于历史的系统学习比较少。而对于从高中统招的学生来讲,高中的历史课程作为副课不被重视,加上高职院校的学生是3B录取,文化课上肯定有一些的缺失。面对这样的现实,在授课过程中就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 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必要的情况下先与学生沟通交流,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尤其是九零后的孩子的思维更加活跃发散,这样在教学的设置和授课内容上进行调整。老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这种鼓励学生研究探讨的教学模式无疑能够避免一味讲授教学带来的单调乏味, 可以激发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有效提高授课效率。

2、从参与教学的主导教师自身来讲,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和专业素养是根本要义。

(1)要不断提高教师职業专业水平,要坚守“活到老,学到老”的信条,加快知识更新的频率。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空前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次受教育,终身受用的时代已过去,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同时努力修为自身,在教学中倾入更多的情感,理解、尊重,宽容、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时刻注重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人,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尤其重要的是,教师应了解所授课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点。当代大学生普遍个性比较强、参与意识比较高,善于表达丰富的情感,但由于未成熟,情绪波动较大,自尊心强,对批评意见易存在反感、抵触、逆反心理。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和交流,是教师取得理想授课效果的重要保证

(2)高校历史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创新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教师要有创新的观念和意识。这也是我们所处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传统教育思想强调“传授”和“继承”,而现代教育理念是以“应变”和“创新”为特征。高校历史教师应把继承和创新,维持和发展,原则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恰当地结合起来。endprint

3、从教学方法上着手,应注意以下几个手段

公共选修课的学生来自全院不同的系、不同专业,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究竟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授课过程中多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老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讨论,再由教师汇总意见进行总结,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的地位,以教师讲授为主,既有利于知识传授的整体性和逻辑性,也有利于学生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线索有完整的了解。另一方而,历史课程的一些基本内容,学生在中学阶段有初步了解,因而对于高校历史课程的内容是既陌生又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一些讨论课,教师提出一些精要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启发下开动脑筋,活跃思维,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思维能力,并以此打破课堂沉闷的气氛,能取得教师单一授课所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2)优化教材内容,融合多学科多门类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使用至关重要,但又不能被教材内容束缚。适当整合教材内容,删繁就简,可以保障授课过程的简化、细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跟学生互动交流使课堂教学产生情境性和感召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另外,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时事政治以及课堂中的现状适当补充一些教材以外的内容。不仅要讲历史,还可以讲文学、地理类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增强教学效果。

(3) 在历史类课程授课中,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将多媒体引进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而手段之一。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探求这门学科的欲望,而这种兴趣的激发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教学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的特点,让历史内容通过图像、声音、视频、图片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使一些生涩的材料和表述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具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互联网上有众多的历史类研究网站,有丰富的历史学科资源可供使用,包括历史文献、图片、影像资料等。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络,获取最新相关的研究成果并介绍给学生,既可以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拓展教育空间,增强知识传授新、快的效果,又有利于更进一步活跃课堂和学生思维。

参考文献:

[1]胡启祥.《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建设探索》[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9)

[2]吴珍.《高校历史教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3,(09)

[3]姚英.《新时期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思考》[J].漯河职业技術学院学报,2009(06)

[4]舒醒.《大学生自由选课背景下历史类选修课的教学探索》[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历史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新历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