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出现“小学化”倾向的问题研究

2017-09-27 21:07黄砾媛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小学化幼儿教育对策

黄砾媛

摘要: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人觉得要想实现孩子的发展就要从小做起,导致大多数幼儿园,特别是私立幼儿园的教育往往出现了“小学化”的倾向,孩子在幼儿园里接受不到符合自己年龄特点的教育,这种超前教育往往使得孩子们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也不符合幼教原则。本文首先分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接着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这种现象的对策,旨在让孩子接受适龄的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7

幼儿教育本来是旨在给幼儿创造一个健康多样的生活氛围与活动场所从而满足孩子们全方位的成长要求的,然而现阶段,幼儿教育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不足——小学化倾向,使得幼儿在学校接受不到适龄的教育,这是不符合幼儿教育原则与幼儿发展规律的,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发展。

一、 幼儿教育趋于小学化的具体表现

1.1日常管理倾向小学化

幼儿阶段的孩子应该具有天真活泼、纯真可爱、充满好奇心、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所以幼儿教育也要从幼儿的这些特点出发,提供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幼儿教育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但是目前大部分幼儿园都没有看到幼儿的这些特点,往往用规范小学生的制度来规范幼儿,要求他们不许多动、不许乱说话,希望他们做到整齐统一,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动手能力,导致幼儿丧失了活泼的本性,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1.2教学方法倾向小学化

游戏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因而是幼儿教育中效果最好的一种教学策略。日本专家伊藤隆二说过,孩子的本质就是游戏,忽略游戏或者限制游戏都是不利于幼儿的发展的,从幼儿的角度来说游戏就是他们获得知识的主要方式,我国的法律也规定了幼儿教育要重视游戏的积极作用。因此幼儿教师本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向幼儿传授知识,然而目前大部分幼儿园出于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往往用教师讲解代替了游戏教学,同时教师讲授的知识也不是幼儿阶段的孩子可以理解的,这就导致了他们无法消化知识,纯粹是一种机械的学习,久而久之将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 幼儿教育趋于小学化的原因分析

2.1家长望子成龙的结果

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父母分忧,所以家长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园的教育倾向。最近几年,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形势下,家长也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然而,他们片面地觉得孩子学习的越多越有利于今后的发展,要求幼儿园多训练孩子的识字能力和计算能力。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家长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将孩子往科学家、音乐家、舞蹈家的方向培养。为了满足家长的上述要求,幼儿园开设了一些超出幼儿接受能力的课程。由此可见,家长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2.2幼儿教师不够专业的结果

幼儿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与对生活的热情,所以幼儿教师应该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他们应该熟悉音乐、会制作手工制品等。然而目前大部分幼儿园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中小学教师,缺乏幼儿教育的专业性,不够灵活、活泼,常常用小学的理论来进行教育,不利于幼儿展开想象,久而久之就会让他们对学习丧失热情。

2.3幼小衔接机制不健全的结果

由于教育主管单位没有在第一时间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幼小衔接机制,使得幼儿园和小学之间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造成了幼儿园只关注给孩子们传授知识、训练能力,而忽视了从幼儿自身的特点出发进行教育。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解决对策

3.1转变家长的教育思想

家长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不要用成绩来评价幼儿园的好坏,应该认识到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是有差异的,大班不等于小学一年级,应该从孩子的个性出发,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来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家长应该改变之前错误的想法,认识到幼儿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不是计算能力和识字能力,不要用小学生的标准来要求幼儿阶段的孩子。

3.2提高幼兒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一言一行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所以要解决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问题,就要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幼儿园在挑选幼儿教师时,应该检测他们是否具有足够的专业性,另外,幼儿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知道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来避免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幼儿教师要持续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采用新的教育手段,在课上多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孩子在娱乐中学到知识。

3.3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要想从根本上避免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就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而该工作中的一个要点就是幼儿园和小学之间要实现密切的合作。衔接意味着双方都要付出努力,小学教师要多和幼儿教师进行沟通,每隔一段时间就交流一次,从而科学设置各自的课程。幼小衔接指的是从幼儿园的大班过渡到小学一年级这个时期,这是幼儿园生活告一段落、小学教育正式开始的阶段,这时孩子的心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幼儿园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帮助孩子们准备好过渡到小学阶段,例如帮助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态度、形成良好的习惯等,至于学习识字、计算等内容应该是小学教育的内容,幼儿园不应该超前。幼儿园和小学只有明确各自的任务,不断加强沟通做好衔接工作,才可能改变幼儿教育的小学化问题。

四、结语

所谓欲速则不达,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时不符合教育规律与原则的,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就算幼儿园环境再好、设施再全面、教师能力再高也无法给孩子提供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教育,也无法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寻找分析新的幼儿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来改变这种现象,给幼儿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与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董志伟.我看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J].河北教育(综合)2010(21).

[2] 宋福.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以及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2013(01).

[3] 张慧芳.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及其解决措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化幼儿教育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