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也是高考的第一关。近年高中信息技术课面临一个新问题,学生出现“断崖式”差距,两极分化情况严重,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挑战。文中针对这一问题,分析相关教学片断、教学现象,结合个人经验与实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通过设计挑战性的教学目标、多样的教学内容、多层次的教学任务、恰当的合作小组等手段,平衡差距、挖掘潜能、张扬个性,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
【关键词】断崖式 ; 差异 ; 合作 ; 介入 ; 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070-02
《信息技术》是高中会考科目,高考的第一关。课程涉及的内容又多又广,学生稍有疏忽就会影响到高考,还是需要师生认真对待的。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我,近两年教学时,总感觉有些不对。看着不怎么学的学生好像什么会,自學能力也强,认真学习的做练习却不是很顺当,忘这少那的,需要有人从旁指导。会与不会的还扎堆,成片成片的,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
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调查后发现,自本市中考取消信息技术考试,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信息技术课近似瘫痪,再加上电脑游戏上瘾症的负面影响,一些家长的更视电脑为“洪水猛兽”,限制孩子接触电脑。只有相对开明的家长、学校认为电脑对学生今后发展有利,适度让孩子学习、接触电脑,这种两极分化就造成我们面对的新现象“断崖式”学情。
如何面对学生的落差,这对教学是新的挑战,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改变教学的方法、策略,以期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我分析、总结教学中的片断,得出的一些经验,希望对同行们有所启示。
一、减少主导讲授的内容,增加自学扩充的环节,缩小学生间的差距
教学离不开学生,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引导,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理论教学中,我以前注重引导讲授,创设一定的情境,然后由点到面,由易到难,有板有眼的从知识、情感等方面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思考,没有过丝毫的怠慢。这种做法在面对新的学生问题时,教学效果却发生了不了的变化。
片断:在信息技术发展史的教学中,我以驴友出行深山被困,有图有真相,引入什么是信息技术?接着详细介绍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再从现代的新科技、新应用讲到未来的发展趋势,侃侃而谈,喜形于色,以期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他们畅想未来的的信息世界?
然而事与愿违,不少学生选择三缄其口,或是简单复述老师所讲的内容。事后调查这些学生还真是“好学生”,不玩游戏不上网,就连科幻电影也鲜有问津,更别说了解新科技、新应用了。没有相关知识的积累,仅人凭教师的寥寥数语,如何能设想并描绘未来的信息世界呢!
学生的基础、见识的存在差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设法平衡,否则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教学效果。建议在教学设计时适度减少教师主讲、主导的内容,增添自学扩充的环节。这个环节的设计要针对不同的知识差异,选择不同的方法、策略,目的是使学生学习时,可以自我补充、自我完善,缩小差距,尽量达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知识、思维的同步,这样才能更好激发他们求知欲、表现欲。
二、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差异,分层次、分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实践课常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任务中思考,在任务中学习。有任务有目标,可以产生学习的动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任务驱动对于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确实是行之高效的一种方法。但当我们面对差异性巨大的学生时,任务驱动更要精心对待。要认真分析学生之间差异,针对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针对不同的学生明确不同的要求。即要刺激学生的挑战欲,又不能打击学生的信心。
片断:WORD是学生较早学习的内容,本是最简单易学,容易上手,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内容。简单介绍,布置一些任务,教师从中进行指导,学生就可以掌握的非常好。但近两年我却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布置任务后,几分钟就有学生完成,在那左看右看,盘算着怎么玩游戏;有的学生好像还在思考,一动不动的,不知如何去做;有的同学则手忙脚乱,在那乱动着鼠标。这样的分化近年越来越严重,任务设置简单了,“大侠”完成后不好控制,稍难点,“菜鸟”又完成不了,增加辅导的难度。
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教学的进度。所以在设计任务时,要明确要求,分清层次,坚持适量适度,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原则。任务不需要太多,要体现基础性、层次性、典型性、针对性。同时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基础差与程度好学生平均分到各组,组内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让“大侠”指导 “菜鸟”,可以减轻教师的指导压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也符合我市课改“学讲”模式的精神,让学生学进去,还要有机会讲出来。
三、正确认识、把握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能动性,适时改变教学策略
同一教材教学多年,会养成一种惰性。有些内容习惯按以往的备课与经验,按计划、按步骤,有详有略,突出重点难点,一气呵成,然后再布置任务,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轻轻松松的完成一节课。近年这样做,指导时傻眼了,重点、难点的地方,学生分分钟就搞错了。是现在的学生变笨了?还是我的教学有问题……?
片断:EXECL图表的学习,我仔细的讲解演示,并针对不图表类型,不同数据源进行分析,要如何操作,如何调整,才转化成完美的图表。本是十几分钟的事情,学生在认真听、仔细观察后,趁热打铁就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现实是没几分钟,我们的“大侠”们,就按捺不住,跃跃欲试了,哪有心思再听详细分析。“菜鸟”呢,操作简单的没问题,复杂点的任务,其步骤一多、方法一变,就搞得云山雾罩,一头雾水,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学生有变化,教学也必需随之调整。我发现问题后,讲解时不再详细分析,只是传授普通数据图形转化的一般方法。很短的时间,就让学生去住仿做,去尝试。在取得初步成效后,再抛出一些典型的、异错的任务,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去与“样张”对比,去分析错误的原因?分析如何才是正确的?让他们主动的学习,主动的碰钉子。在他们碰的头破血流时,我们再告诉他们,学生就会恍然大悟,一通而百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上一层楼。
四、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择机介入,强化要点,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是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掌握更多的知识。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时刻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注意观察学习的效果,认真指导,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片断:Execl函数与公式的运用,内容比较复杂。我从典型的例题着手,认真分析演示、逐步提高。但巡视学生练习还是发现,很多学生在不同题目中出错,(其中不乏高手)这样那样的错误层出不穷,有数据公式非法,有计算错误,有改变原始数据的……
Execl利用公式与函数计算时操作方法、形式多样。不仅需要熟练的基础功,还要把相关的数学知识、函数的使用规则结合起来。我们在讲解与设计任务时,很难照顾到学生间的差距。我们只能在学生练习时,勤溜、勤转,仔细观察,积极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一些典型的、共性的错误,加以演示,大家共同分析操作过程,造成错误的原因,然后再次强调正确、标准的操作方法,加深学生的记忆。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变化的,有时不一定会按我们设定的环节、内容与步骤,顺利完成。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需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学生学习的动态,针对不同内容,不同情况,有效的把握时机,及时介入进行强化知识要点,这样才能更好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五、结束语
学生基础出现断崖式的差距,我们要尊重、要重视、要积极的面对。可通过设计挑战性的教学目标、多样的教学内容、多层次的教学任务、恰当的合作小组等手段,平衡差距、挖掘潜能、张扬个性,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
以上是我学习同行的经验,结合个人的实践,总结的一些想法,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参考文献
[1]郝宁,吴庆麟.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对教师的新要求[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2]刘徽.教学实践的应然形态:关注情境的智慧性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 2009(01)
作者简介:邵洪辉(1977年4月-),男,汉族,江苏省徐州市人,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教学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