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紫菊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应该激活课堂,变“灌”为“导”、变“教”为“诱”、变“学”为“思”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遵从学生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常识用多种方法学习,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界一直在强调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这两方面都要从具体的教学策略中体现出来。笔者拟在此简要就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一些教学策略谈一些看法。
“教会学生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所关注的课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数学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从某种意義上说,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甚至比掌握数学知识更为重要。
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富于创新、和谐宽容的气氛中才能顺利发展。教师必须善于调控教学气氛,搭建一个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滋生与发展的平台。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或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下面就几种教学策略谈一些看法。
一、问题情境引入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而且使问题定向,为“生成”问题。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进步。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问题情境并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师问,学生答”,而是指教师创设学生能够质疑的情境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观察验证、实验操作、归纳类比、分析讨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具体有以下方法:利用媒体来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教学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现实生活来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形成良好的愉悦课堂气氛,为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疑设问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我在上不等式课时从一开始给学生设计一个问题:初一(1)班学生中最高的有1.7米,最矮的有1.3米,我们大家帮老师设计一个方案,用尽快尽准确的方法找出班里所有的1.5米以上的学生。学生们自由组成组纷纷讨论起来,有的学生提出后四排的学生,有的说按上操的个子差不多1.5米的向后数,其中有一个学生成绩一直不好的学生举手问我“老师我可以讲一句话吗?”我鼓励他说:“没关系,说吧”。“请1.5米以上的同学站起来”一句话把全班学生全逗笑了。同时他们发现这也是一个好的方法。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起来。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们创新的火花互相碰撞,放射出美丽的光芒。教师问题平台的搭建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创造了可能。
二、合作探究问题
对生成的定向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个体与集体合作学习),为“探索”问题。探究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探究得来的知识最难忘、最深刻,比教师直接给出的更有效,学生更能体会“发现”的真正乐趣。在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共同研究,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群体讨论、争辩相结合。在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相互了解,取长补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强化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完善的探究能力。
三、设计交流问题
对探索的问题及时反馈,进行分析,进行设计,在交流中进一步拓展问题,为“发展”问题。学习是一个创造性发展的过程。通过设计交流问题,学生得以参与教学过程,并在与他人的竞争与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了成就期望,激发并增强了学习动机,促进了学习主动性的发展;设计交流还为学生提供展示与表现自己能力、个性的机会与场所,促进了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增强,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同时这个过程也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矛盾的过程。开放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以高昂兴奋的学习热情投入到自主学习中,通过自己设问、设计,相互比较,共同提高促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问题解决方案
对发展的问题提出更新更好的解决方案,为“解决”问题。数学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数学概念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和实践是分不开的。为了得到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学生的学习经历两个“过程”:(1)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成分,并进行符号化处理,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成为数学问题。(2)在数学范畴之内,对该问题尝试建立数学模型,发展更为完善、合理的数学框架。学生通过这样的过程,以现实问题为出发点,理解怎样从一个生活现象提出数学问题,怎样用数学解决问题。逐步培养数学地思考生活的意识、习惯和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问题小结
在解决问题后,结合知识点,反思归纳问题解决的关键点,为“总结”问题。课堂小结是整堂课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或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课堂学习进行针对性的归纳回顾。好的课堂小结,既可以冶情励志、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又可以理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既可以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承上启下,为新课作铺垫。具体方法有:①留题悬念法,在新知识学完,一些问题得到解决后,教师归纳并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或对本堂知识的引申,或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②概括强调小结法,教师采用准确、形象、精炼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帮助学生加以总结归纳,形成良好的技能技巧。③弥补不足法,教师对本堂课发现的不足和不称人意之处,简练精及时进行弥补。④测试反馈法,教师出上几道新颖有趣典型练习题,既可反馈教学信息,又可总结教学知识。⑤问题反思法,学生反思这节课学了什么,我还有哪些不清楚,我哪些地方学错了,我哪些地方成功了。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应该激活课堂,变“灌”为“导”、变“教”为“诱”、变“学”为“思”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遵从学生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常识用多种方法学习,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平时所遇到的语言情境、数式情境、图形情境、实际应用情境等各种特定的情境中,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学会质疑,学会反思、学会变通角度思考、学会理性思维,发挥主动性、富于思辩性,展现创造性,让学生真正的在自主创新学习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艳红.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趣味性[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1,(Z2).
[2]庄玉婷.数学游戏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06).
[3] 单宏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J],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09(05).
[4] 刘媛媛.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