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金花
摘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点以及难点。而现代小学教师在讲解应用题时,普遍存在方法方面的不足,这一问题的长久拖延与无解,容易使小学数学教育陷入困境,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分析研究小学数学应用题教育的方法与技巧,以期助于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推进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当前我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
1、学生思维方式僵化
这一问题主要是由小学生自身生活经验欠缺而造成的,小学生“涉世不深”,在面对应用题时,无法准确地与自身生活环境进行联系,只是单纯依靠题中几个关系词僵硬地进行数字关系分解。
2、脱离实际
应用题一般都是以基本生活状况为背景,比如火车速度、水果价格、比赛人数等,但有些题仍旧是以生活背景为主,但是学生却未必经历过,有些可能根本就脱离了我们生活的实际范围,这便给学生理解以及解答问题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让学生无处下手。
3、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小学教师在进行小学应用题讲解时一般都是一道例题,一次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呆板、实用性差,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上清楚,下课后却迷迷糊糊不知所谓。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基本解题步骤
小学应用题具有较强的推理性与逻辑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实际特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应用题解答步骤与方法。总体来说,小学生数学应用题有五大步骤,读题、说题、分析题、解答以及思路。其中,分析题是其中最关键也最难的一环节。
1、读题。拿到题后,第一个要做的便是认真将题从头到尾读两遍,了解题目中给出的条件以及需要我们解答的问题。
2、说题。说题需要学生在读题后,用笔标出题目中的关键点,比如“每个”、“不小于”、“几倍”等,这是下一个环节展开的前提。此外,这一环节中,学生必须注意观察题中数字的单位是否统一一致。
3、析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经常要用到的方法有分析法以及综合法,正确采用这两种方法对题目中涉及到的各个数量与数值关系进行整合与分析。分析法即对已知的各项数值进行分析,综合法即对所有的信息点以题目问题为准进行有目标的综合。
4、答题。这是前三个环节的共同成果,根据题目分析结果,列公式、求结果。需要说明的是,算式后面一定要加上单位,最后写上答案。
5、思路。思路是我们确认检查自我成果的必要步骤,通过回忆之前的相关知识点,在此对自己的算式进行检查,查漏补缺、总结经验。
三、重视审题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题目能力
学会审题对于小学生解答应用题来说至关重要,有效地审题可以使小学解题效率事半功倍,因此,科学审题是培养、提高小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能力的关键。小学生还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科学的思维模式还未形成,对于问题的认识以及分析能力层次也不是很深,需要老师的认真教导。教会学生正确审题、科学分析,是目前各位一线教师必须深层次认识到的现状。
四、注重情景教学,培养学生解题兴趣
1、童趣在意境教学中的体现。小学生是最富有童趣的生命群体,教师在进行数学应用题讲解时务必要充分对这一点进行利用,借助小学生的童真与童趣,正确对学生的解题兴趣进行培养。
2、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现代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扩展了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也使得以前很多的不能变为了可能。比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称水杯中水重量的问题,传统教学方式在遇到这一题时,教师束手无策,只能望课本而兴叹,但是现代多媒体却可以帮助教师利用多媒体图片甚至是视频等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借助多媒体直观体验水杯中水的重量、水杯以及空杯子重量之间的关系,这不仅可以直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兴趣。
五、借助建模,提升思维能力
线段是小学生解题时将抽象转化为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单靠思维让小学生将繁杂的数字关系理清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借助线段便可以化繁为简。比如关于火车行驶问题:“火车一分钟行驶15米,车长150米,桥长20米,那么火车从车头上桥到最后车尾离桥,一共需要多长时间?”,这个问题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在脑海里思考,脑袋会直接“卡”掉,但是如果用線条画出来,便会直观明了,化繁为简。
六、优化题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常年从事小学数学教育一般都可以发现,学生在上课时会这一道题,但是下课未必会同一类型的另一道题,这便是学生发散思维方面的欠缺。深挖根本原因,还是教师在课堂讲解时没有充分对例题等进行深度优化,导致学生在上课时仅仅只是理解了最表面化的知识,下课面对其他类型题时,便因为思维无法展开等原因,面对作业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应对课堂例题进行深度优化与设计,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模式。
正如上文提到,小学生的应用题基本都与实际生活有着莫大的关系,理解题目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关系,是小学生正确解题的关键。比如小学生数学应用题中涉及到的购物问题,买苹果或者是买铅笔,小学生只有拥有单独的购物经验,才会更加透彻地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比如数学应用题中经常牵扯到的“至少”,“小明要买一盒彩笔、一个文具盒、一个书包,彩笔24元一盒,文具盒12元一个,书包36元一个,他至少要带多少钱够用?”这种问题,小学生如果没有购物经验,可能就无法准确把握“至少”这一词的概念,从而将这一问题极度复杂化,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模式,引导学生从课堂到生活,再从生活回归到课堂,借助日常生活理解数学便成为必需。
小结
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应当充分地认识到小学生在解应用题时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帮助学生培养、发展思维方式,并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一个更加正确的全新角度去思考问题、解答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岳成.宋莲芝.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方程化”题组训练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2年01期
[2]单雪芳.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与技巧[J].小学教学参考.2012年08期
[3]胡玮瑛.小学数学应用题“自主探索”[J].才智.2013年26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