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悦
今年以来,一个由泸州老窖集团搭建的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渐渐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注意。从交易中心1.0版到2.0版,可以说是开了业内先河,而杨洪波正是这一项目的操盘手。
“我职业生涯的每一个转折关头,似乎都是顺其自然就发生了,就这么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近日,在成都泸州老窖国窖大厦中的办公室里,《投资者报》记者见到了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洪波,他有着和大多数国企高管不太一样的随和,在谈到自己的职业经历时还带着一丝感慨。
就在前一天,杨洪波刚刚从上海赶回成都,而接受完这次专访,他又要飞去上海,因为几天前他和他的团队刚在上海召开了发布会,后续还有200多家对他们平台感兴趣的合作伙伴,等着与他见面商谈。
如同以往很多次一样,杨洪波换了一条看似陌生的新跑道,但总能迅速找到方向,然后大步奔跑起来。
酒厂里的工民建毕业生
今年以来,一个由泸州老窖集团搭建的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渐渐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注意。从交易中心1.0版到2.0版,这家中国知名的白酒企业正在进行的白酒名酒收藏平台尝试,可以说是开了业内先河,而杨洪波正是这一项目的操盘手。
当不少人听到这个消息时,第一反应都是要在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白酒企业中,想要去整合名酒做收藏交易平台,似乎这个跨度有点大。但在杨洪波看来,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的诞生也和他本人的职业生涯一样,都是顺势而为。或者说,更像是时代的变迁选中了他。
当然,这或许只是杨洪波的谦虚所为。时代变迁诚然会带来无数机会,但就像一句著名的“鸡汤金句”所说: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杨洪波自称“窖二代”。窖即是泸州老窖的那个窖。他父亲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从部队转业后就进入了泸州老窖工作,直到退休。而这样的“窖一代”,在泸州老窖里有很多。他们亲自参与和见证了泸州老窖这家历史悠久的知名酒企焕发新生,在中国白酒企业中第一个登陆A股,也遭遇过“从名酒到民酒”的窘迫,直到近20年在机遇中迸发并蓬勃发展,成为泸州这座城市的名片和支柱企业。他们对泸州老窖有着很深的感情,自然不可避免地传给了“窖二代”们。
1998年,工民建专业出身的杨洪波,却在“窖一代”父亲的感召下回到了泸州,也进入了这家以酿酒闻名的大型国企。
刚进入泸州老窖时,杨洪波的失落几乎是必然的——专业不对口。在泸州老窖酿酒是核心业务,与此相关的工作才是核心岗位,对酿酒可以说是一窍不通的杨洪波就这么被“发配”去泸州老窖职工住宅小区的茶园里当了个物资管理员,每天的工作就是给人们发放物资。没人领物资的时候,办公室的其他老同志们就过着一杯茶、一张报纸的悠闲日子。
如果杨洪波也是顺着这样的日子走下去,也许就不会有今天泸州老窖里以擅长开拓创新业务著称的“少壮派”。
在那段等待的日子里,他其实并不确定会有怎样的未来,但想着自己的专业总不好荒废了,于是利用空闲时间继续进修深造,考取了国家二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证书,还拿到了建筑施工工程师资格。
两年后,机会“砸”中了有准备的人。
2000年,房地产热潮风起云涌,从中国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一路席卷而来,泸州老窖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政府背景,自然也搭了一回顺风车,凭着专业背景,杨洪波被抽调到了泸州老窖新成立的房地产公司。
刚成立时房地产公司只有18个人,“我们打造出了当时泸州最高端的楼盘,青瓦白墙,川南民居样式,这种建筑风格就是放到现在看也不过时。”说起那一段经历,杨洪波仍然带着微微的自豪感。看得出来,他是真心喜欢建筑这份事业,这份热情又为他今后的华丽转身埋下了伏笔。
在“白酒金三角”做一个超大园区
2004年,在开发楼盘的间隙中,热爱学习的杨洪波又跑去考评估师资质,虽然没考过,却为他打开了金融、财务、投资等相关知识的大门,而他在那段时间的学习,机会再次与他相遇。
2005年,泸州老窖向泸州市政府提出了一个申请,想要建一个酒业集中发展园区。最初的想法特别朴素,就是想节省点成本和资源。因为当时泸州老窖的高端产品线“国窖1573”已经面世,但包装盒的生产商在宁波,瓶盖厂商在烟台,人员沟通成本、物流仓储成本、运输损耗都相当巨大。于是当时的公司管理层就希望建一个园区,把酒业上游的供应商们集中在一起。
这一申请立刻获得泸州市政府乃至四川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园区规划和建设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由于泸州地处中国白酒业著名的“金三角”中的一极(即四川瀘州、宜宾和贵州仁怀形成的一片白酒产业集中地带,其中核心企业是泸州老窖、宜宾五粮液和贵州茅台),因此这个产业园区的定位也逐步升级。从2005年项目组成立,到2009年全部建成,两期工程占地数一万亩,最终吸纳了中国白酒产业上游供应链的无数厂商入驻,这些上游企业除了服务于泸州老窖之外,更是辐射到整个“白酒金三角”的其他酒企。如今,这个产业园区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白酒产业链集群。
而这个因素后来深刻影响了整个白酒产业的园区,项目组刚刚成立的时候只有六七名成员,杨洪波就是其中之一,刚开始他做老本行:项目的土地整理、规划、布局、园区内建筑设计等。随着影响力的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上游企业蜂拥而至,他又干起了招商部经理,从园区的商业模式设计到园区的包装推广,再到入驻企业的运营和协调,他像是一只飞速旋转的陀螺,完全停不下来。
最忙的时候,他连续几个月没有休息过一天,“那段时间,家里人通常是我要回去吃饭才需要给他们提前打个招呼,因为不回家吃饭对家人已经是常态了。”回想起当时的情形,杨洪波笑道,“当时还年轻嘛,好像也没觉得多累,别人搞园区还要去招商引资,我们不一样,完全是卖方市场,供应商排着队想要入驻。”endprint
杨洪波谈道,可能正是这段忙得昏天黑地的日子,再次拓展了他对白酒产业链的认知边界,在亲身接触到众多白酒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后,他和他的团队萌生了新的思路——既然金属、化工产品、农产品可以靠商品交易市场来调节供需端,白酒为什么不可以?红粮、基酒、包材等上游原材料,已经具备了大宗商品的属性,为什么不能让它们像大宗商品一样进行交易呢?
给供应链注入点金融属性
2010年,在泸州老窖的白酒产业园区完全建成后的第二年,杨洪波再一次驶入新跑道。
在泸州老窖体系內,上上下下都认可这个“小伙子”(当时杨洪波刚刚34岁),勇于创新、善于学习的劲头,他受命筹建与酒业相关的大宗交易市场。这一次,他成为真正的操盘手。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杨洪波带领他的团队四处拜访考察,刚开始他们想做白酒期货市场,但后来发现,产品的标准化问题无法解决,此路不通。2012年,他们成立了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基于对整个白酒产业链上无数企业的紧密连接,这一平台重点关注供应链上的贸易环节,提供信息整合与撮合成交的服务,逐渐发展成为集交易、结算、交收、物流、融资、信息、展示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酒类现货交易市场。这一时期,被杨洪波称为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的1.0版本。
而那几年,正是电商冲击传统商业模式最厉害的几年,诞生于2009年的天猫“双11”仅用了几年时间就发展成全民购物节,在这种狂热之下,不少传统酒业巨头都把转型的希望放到了电商上头。
一向擅长捕捉商业潮流的泸州老窖公司,为什么这次没有站在电商的“风口”上?当记者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杨洪波爽朗地笑了,“电商谁能做得过天猫、京东?”
他的观点是,电商虽然的确是不可逆的潮流,但制造商在电商链条里其实处于利益链下游,自建电商渠道没流量,有流量的电商渠道又会挤占利润大头,酒企靠电商往往赚不到多少钱。而白酒这一产品属性又不同于普通快消品,特别是高端白酒,它本身具备了一定的收藏价值,收藏爱好者的市场在消费者中原本就存在,只是当时还没有一套完善的体系来打通各个交易环节。
因此,杨洪波和他的团队用了4年时间一步步摸索,在看到洋酒收藏界一瓶高端年份酒动辄数万数十万的价格时,这位“窖二代”内心多少有些愤愤不平。
于是,从今年开始,杨洪波和他的团队开始着手筹建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名酒收藏交易平台,集消费电商与收藏投资功能于一体,因此交易中心被赋予了更多的金融属性。在杨洪波看来,这一环节的打通,最终帮助交易中心打通了B2B2C的全面覆盖,实现了整个白酒产业从上游原料到下游消费的完整闭环。更重要的是,这是国内第一次出现面向白酒收藏市场的信息集合与交易平台,能够帮助交易各方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形成价格发现机制,甚至编制价格指数、形成能够连续交易的金融衍生品,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那么,如何规避交易平台涉及到的投资行为带来的风险?前几年一些地方交易所搞的文化产品份额化交易,炒出了天价,同时也扰乱了市场,至今仍令不少投资者谈虎色变。
对此,杨洪波是这样看的:“我们始终坚持现货交付,就是为了避免过度炒作,再说名酒年份酒还有一个特性,越陈越值钱。”
说到这里,杨洪波亮出了一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国内年份酒收藏者可能已达120万人,交易额预期可达500亿~1000亿元,市场总容量呈现年均30%以上的增长,藏品品种集中在以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为代表的品牌名酒上。
珍贵且稀有的年份酒,因流动性强、需求量大、变现能力高、收益稳定等特点,引来越来越多爱好收藏者和投资机构的瞩目。看起来,杨洪波又一次充当了泸州老窖公司甚至整个白酒业里的“开荒牛”,这一次是否仍能如他以往的每次转型一样画出一道漂亮的上升曲线?我们拭目以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