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及新生儿溴敌隆中毒2例

2017-09-26 11:54:08正,严
法医学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抗凝血凝血因子参考值

乔 正,严 慧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司法鉴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上海200063)

孕产妇及新生儿溴敌隆中毒2例

乔 正,严 慧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司法鉴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上海200063)

法医毒理学;中毒;溴敌隆;孕妇;产妇;婴儿,新生

1 案 例

1.1 案例1

朱某,女,24岁,妊娠6个月时外地养胎2月,回家2 d后出现牙龈、鼻腔出血。妊娠8个月产检时发现凝血功能差,无既往血液系统疾病史,故未做任何处理。回家后牙龈、鼻腔仍不时出血,10 d后出血量增多,并出现血尿,立即送院,诊断为凝血功能障碍。当晚转院,输注血浆治疗,于次日行剖宫产术,产一男婴(孕36周)。新生儿出生4 d后,脐带部位伤口仍出血,静滴针眼处不凝血。产妇与新生儿再次转院进行治疗。产妇凝血功能检验结果如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69.3 s(参考值28~40 s),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82.9 s(参考值11~14.5 s),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PT-INR)10.40,血浆凝血时间(thrombin time,TT)20.9 s(参考值14~21 s),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3.60 g/L(参考值2~5 g/L),抗凝血酶Ⅲ(ATⅢ)104%(参考值70%~130%),血浆凝血因子Ⅱ34%(参考值50%~150%),血浆凝血因子Ⅶ2%(参考值60%~150%),血浆凝血因子Ⅸ2%(参考值50%~150%),血浆凝血因子Ⅹ5%(参考值50%~150%)。

随即采集产妇血液、乳汁及新生儿血液进行抗凝血类杀鼠剂检验。血液及乳汁用乙酸乙酯进行提取,且经过两次液-液提取步骤以提高提取效率。有机相经氮气吹干浓缩后用甲醇定容,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LC-MS/MS)法分析[1]。产妇血液、乳汁及新生儿血液中均检出溴敌隆成分,质量浓度分别为310、17、266 ng/mL。该病例临床确诊为溴敌隆中毒,以维生素K1及血浆输注治疗,产妇与新生儿出血等临床症状均逐渐消失。

为了解产妇摄毒时间,于产后1周贴根剪取产妇头发进行抗凝血类杀鼠剂检验。产妇头发全长约29 cm,自发根部起,以每段1 cm为单位,共取6段进行分析。以头发平均生长速度1 cm/月计,可了解近6个月内用药史[2]。头发分段后,依次经去离子水、丙酮各清洗3次,剪碎后进行冷冻研磨。称取研磨后头发粉末20 mg,加入pH=6.8缓冲溶液1 mL,超声30 min,再经乙酸乙酯液-液提取2遍,合并有机相经氮气吹干后用甲醇定容,运用LC-MS/MS法分析[3]。产妇头发分段分析结果如下:0~1 cm段、1~2 cm段、2~3 cm段头发中均检出溴敌隆成分;3~4 cm段、4~5 cm段、5~6 cm段头发中均未检出溴敌隆成分。其中1~2 cm段头发中溴敌隆含量较高,质量分数为0.04 ng/mg;0~1 cm及2~3 cm段质量分数均低于定量下限0.025 ng/mg,高于最低检出限0.010ng/mg[3]。2个月后再次采集产妇及新生儿血液进行抗凝血类杀鼠剂检验,仍检出溴敌隆成分,质量浓度分别为8.5 ng/mL和3.7 ng/mL。产妇血液、乳汁及头发中溴敌隆的LC-MS/MS图谱见图1~3。

图1 产妇血液中溴敌隆的MRM色谱图

图2 产妇乳汁中溴敌隆的MRM色谱图

图3 产妇头发中溴敌隆的MRM色谱图

1.2 案例2

管某,女,28岁,妊娠5月余,出现血尿、血便症状,持续1周,并伴随腰痛、鼻腔内少量出血及皮肤瘀点、瘀斑。凝血功能检验结果如下:PT 35.7 s,APTT 60.1 s,PT-INR 3.14,余正常。后予输血浆、凝血因子Ⅶ治疗,血尿症状有所减轻。复查凝血功能:PT 14.2 s,APTT 42.3 s,血浆凝血因子Ⅱ47%,血浆凝血因子Ⅴ109%,血浆凝血因子Ⅶ144%,血浆凝血因子Ⅸ44%,血浆凝血因子Ⅹ48%(各参考值数值范围同案例1)。排除既往病史及其他凝血异常性疾病,结合临床表现、血液辅助检验及生活环境接触史后,诊断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采集血液及头发进行抗凝血类杀鼠剂检验。实验室检验方法同案例1。检验结果:血液中检出溴敌隆成分,质量浓度为30 ng/mL。本病例临床确诊为溴敌隆中毒。管某头发全长约30 cm,自发根部起,以每段1 cm为单位,共取6段进行分析,6段头发中均未检出溴敌隆成分。孕妇妊娠6月决定引产,终止妊娠。持续治疗1个月后复查,血液中仍检出溴敌隆成分,质量浓度下降至1 ng/mL;2个月后再次复查,血液中未检出溴敌隆。其血尿、血便等症状亦消失。

2 讨 论

溴敌隆为常用的第二代抗凝血类杀鼠剂,属羟基香豆素类,中毒潜伏期和体内半衰期长。原药对雄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75 mg/kg,雌性为1.125 mg/kg,属于高毒杀鼠剂[4],其毒性作用机制在于竞争性抑制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而切断维生素K的循环利用,使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酶原谷氨酸残基无法进行羧基化,从而使肝合成的凝血因子Ⅱ、Ⅶ、Ⅸ及Ⅹ缺少由谷氨酸残基组成的Gla区,而影响其凝血活性[5]。当溴敌隆进入人体后,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直接损害毛细血管壁,引起皮下、内脏广泛性出血。临床常见不同出血部位包括皮肤、黏膜、胃肠道及泌尿道,具体表现为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口腔黏膜及牙龈出血、尿血,部分可见阴道出血、深部肌肉出血、失血性休克或严重心肌出血而危及生命[6]。案例1中,产妇及新生儿的症状均符合溴敌隆中毒的临床表现。由于孕期母体用药几乎都能通过不同方式进入胎儿体内,如经胎膜运转至羊水,被胎儿吞饮吸收或经由胎盘转入,绝大多数的毒药物在血药浓度升高时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7]。溴敌隆进入孕妇体内后,通过胎盘,转入新生儿体内,并在产后通过母体血液循环分泌于乳汁中。新生儿血液中溴敌隆浓度高于产妇乳汁,表明溴敌隆主要由胎盘循环进入其体内。新生儿于出生当日又喂食过乳汁一次(约30 mL),溴敌隆或因此再次被新生儿摄取,双重作用致其溴敌隆中毒,而使凝血功能表现异常。本案例首次采集的产妇和新生儿血液中溴敌隆质量浓度分别为310 ng/mL和266 ng/mL,与文献报道[1,8,9]人体血液中溴敌隆的中毒质量浓度范围1.2~440 ng/mL相吻合。产妇0~1 cm、1~2 cm及2~3 cm段头发均呈现溴敌隆阳性检验结果,且1~2 cm段头发中溴敌隆含量较高。由于夏季汗液、油脂分泌旺盛,且药物经过体液扩散,如汗腺、皮脂腺等分泌渗透入头发,为头发中药物结合的三大主要因素之一[10,11],故认为0~1 cm及2~3 cm段头发溴敌隆阳性结果可能为中间1~2 cm段头发的被动扩散所致。按照头发平均生长速度1 cm/月,结合其自述案情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推断产妇摄毒时间为妊娠7个月左右。新生儿则因胎毛量太少无法进行分析。案例2中,孕妇有经常在外就餐的习惯,可能食用其未经正常渠道生产销售的不洁肉串而导致溴敌隆中毒,引起凝血功能异常。由于摄毒量较少,头发中未能检出溴敌隆成分。血液中毒物浓度的高低与病患摄毒量的大小、血液采集时间以及病患个体代谢速率相关。由于溴敌隆中毒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中毒史隐匿,临床症状明显时可能体内毒物已经开始代谢,导致血液中可测浓度较低;但血液中毒物浓度较高时,病患很有可能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且出现的症状极易与其他出血性疾病混淆导致误诊误治,从而贻误病情。多数病例以血尿为首发,故极易误诊为泌尿系统疾病,如泌尿结石、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12,13]。

综上所述,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广泛性出血症状,且凝血功能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进行毒物检验,排查抗凝血类杀鼠剂中毒的可能性,以便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并尽早隔离毒物来源。若母体中毒,新生儿可经由胎盘或母乳喂养而间接中毒。

[1]YAN H,XIANG P,ZHU L,et al.Determination of bromadiolone and brodifacoum in human blood using LC-ESI/MS/M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our superwarfarin poisoning cases[J].Forensic Sci Int,2012,222(1-3):313-317.

[2]WENNIG R.Potential problems with the interpretation of hair analysis results[J].Forensic Sci Int,2000,107(1-3):5-12.

[3]ZHU L,YAN H,SHEN B,et al.Determination of bromadiolone and brodifacoum in human hair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oisoning cases[J].Rapid Commun Mass Spectrom,2013,27(4):513-520.

[4]沈敏,向平.法医毒物学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5]韩奇杰,李凯平,赖跃,等.溴敌隆中毒研究进展[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2,27(6):471-473.

[6]李蓓,冯聪,周璇,等.抗凝血杀鼠剂中毒6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5(4):333-336.

[7]祝云平,袁平.孕产期的胎儿药物动力学及药物对胎儿的影响[J].西藏医药杂志,2003,24(2):53-54.

[8]JIN M C,REN Y P,XU X M,et al.Determination of bromadiolone in whole bloo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Forensic Sci Int,2007,171(1):52-56.

[9]竞花兰,刘水平,刘小山,等.溴敌隆中毒致死1例[J].法医学杂志,2010,26(1):74-75.

[10]RAUL J S,CIRIMELE V,LUDES B,et al.Detection of physiological concentrations of cortisol and cortisone in human hair[J].Clin Biochem,2004,37(12):1105-1111.

[11]沈敏,向平.毛发分析基础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2]姜毅,冯震,高艳斌.1例溴敌隆中毒与出血性疾病的鉴别分析[J].吉林医学,2009,30(17):2031-2032.

[13]王奎.溴敌隆中毒误诊为泌尿系结石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5(4):61-63.

DF795.4

B

10.3969/j.issn.1004-5619.2017.04.036

1004-5619(2017)04-0452-03

2016-02-19)

(本文编辑:刘 伟)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0800 7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02614);上海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ZR1443000);中央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GY2013G-7);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17DZ2273200);上海市司法鉴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资助项目(16DZ2290900)

乔正(1988—),女,硕士,主要从事法医毒物化学研究;E-mail:qiaoz@ssfjd.cn

严慧,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法医毒物化学研究;E-mail:yanh@ssfjd.cn

猜你喜欢
抗凝血凝血因子参考值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医疗装备(2022年20期)2022-11-11 00:33:52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浙江医学(2021年4期)2021-01-02 21:11:34
中国健康成年人甘油三酯参考值的空间变异特征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医药前沿(2020年6期)2020-06-30 05:17:14
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血清指标参考值的建立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3:54
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的诊治分析
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价值分析
藏北草原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应用技术研究
西藏科技(2015年6期)2015-09-26 12:12:14
上海地区胃蛋白酶原参考值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兰州地区健康人群tPSA、fPSA以及fPSA/tPSA参考值范围的建立
西部中医药(2014年6期)2014-03-11 16:07:41